一种自动炒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86555发布日期:2024-03-13 20:35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炒菜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厨房家电,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炒菜机。


背景技术:

1、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2、传统技术中,炒菜机通过加热管与锅体贴合,加热管与锅体接触不良,导热效果差。

3、cn108713970a-一种用于自动炒菜机锅体的限位组件和自动炒菜机,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动炒菜机锅体的限位组件和自动炒菜机,自动炒菜机包括内壳体、锅体和密封结构,内壳体包括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锅体包括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第一锅体包括第一锅口,第二锅体包括第二锅口,第一锅体位于第一内壳体内,第二锅体位于第二内壳体内,也无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炒菜机,锅体受热均匀,热传递效率高,损耗低。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炒菜机,具有:

3、内壳体;

4、锅体,安装在所述内壳体内;

5、搅拌杆,转动安装在所述锅体内,并设有驱动所述搅拌杆转动的驱动机构;

6、加热板,设置在所述锅体的底部并与锅体的底部贴合;

7、加热管,安装在所述加热板上。

8、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所述电机安装在内壳体上;所述锅体内设有固定轴,所述搅拌杆的第一端转动安装在固定轴上;所述电机的转轴与搅拌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9、所述电机的转轴与锅体之间通过弹性圈密封连接。

10、所述加热管通过钎焊安装在加热板上;加热板通过钎焊安装在锅体上。

11、所述内壳体的底部还设有反射罩,所述反射罩包裹所述锅体的底部。

12、所述加热管的布置路径为波浪形、s形、m形、z形或u形,u形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u形。

13、所述加热管的布置路径为环形、圆盘形或方盘形,或者多条一字形串联或并联。

14、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锅体受热均匀,热传递效率高,损耗低。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所述电机安装在内壳体上;所述锅体内设有固定轴,所述搅拌杆的第一端转动安装在固定轴上;所述电机的转轴与搅拌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转轴与锅体之间通过弹性圈密封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通过钎焊安装在加热板上;加热板通过钎焊安装在锅体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的底部还设有反射罩,所述反射罩包裹所述锅体的底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的布置路径为波浪形、s形、m形、z形或u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的布置路径为环形、圆盘形或方盘形,或者多条一字形串联或并联。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炒菜机,具有:内壳体;锅体,安装在内壳体内;搅拌杆,转动安装在锅体内,并设有驱动搅拌杆转动的驱动机构;加热板,设置在锅体的底部并与锅体的底部贴合;加热管,安装在加热板上,锅体受热均匀,热传递效率高,损耗低。

技术研发人员:应伟宏,尹喜明,林琛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贝京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1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