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包阻尼回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89058发布日期:2024-03-22 10:42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座包阻尼回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回复结构的,特别涉及一种座包阻尼回复结构。


背景技术:

1、请参阅图7,现有的阻尼结构一般包括横跨座包左右两侧的横杆以及设置于横杆上的阻尼器和扭簧,横杆的两端分别与扶手连接,然而阻尼器的体积较大,因此为了兼顾乘坐人员坐于座包上的舒适度需将座包的厚度做得较厚,而厚度较厚的座包、靠背处于复位状态(即无人乘坐状态)时,使得座椅(如礼堂椅)的体积较大,对于场地排距要求小的安装地点而言,难以满足消防通道(即走道空间)尺寸的要求,但将座包厚度做得较薄后,人坐于座包上后会感受到横杆或阻尼器的位置,从而影响乘坐人员的舒适度,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既能满足座包厚度变薄,又可满足乘坐人员舒适度的座包阻尼回复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包阻尼回复结构,旨在将阻尼器设置于扶手支架内,使座包的厚度变薄,且利用扭簧的回复力实现座包的回复。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座包阻尼回复结构,包括阻尼器、扭簧、坐板、分别设置在坐板两侧的第一扶手支架和第二扶手支架;所述阻尼器设置于第一扶手支架的安装腔中,所述第一扶手支架上转动连接有一根横向延伸的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坐板固接,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阻尼器传动连接,所述坐板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扶手支架上固定有一根横向延伸的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板套设于第二连接轴上并可相对第二连接轴翻转,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轴上,且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轴上,所述扭簧的另一端用于带动第二连接板翻转。

4、所述的座包阻尼回复结构,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竖板下端和第二竖板下端的横板,所述坐板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竖板穿过的第一避让孔,所述横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坐板的下表面固接,所述第二竖板位于所述坐板和所述第二扶手支架之间;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竖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竖板后与所述第二扶手支架安装腔中的定位座固接;所述扭簧位于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二竖板之间。

5、所述的座包阻尼回复结构,其中,所述定位座的中部开设有多边形槽,所述第二连接轴的横截面呈多边形,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外形与所述多边形槽相适配。

6、所述的座包阻尼回复结构,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表面还固设有调节轴,所述调节轴的上部开设有槽口,所述扭簧的末端位于所述槽口中。

7、所述的座包阻尼回复结构,其中,所述槽口呈u形,其开口贯穿所述调节轴的顶部。

8、所述的座包阻尼回复结构,其中,所述调节轴上设置有贯穿其上下两侧壁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槽口连通,且所述螺纹孔贯穿所述槽口的两侧内壁;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贯穿其上下两侧壁的通孔,所述螺纹孔和所述通孔同心设置,所述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调节螺丝,所述调节螺丝的末端与所述扭簧的末端抵接。

9、所述的座包阻尼回复结构,其中,所述坐板的上表面还固设有罩体,所述扭簧位于所述罩体的内部,且所述罩体朝向所述调节轴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扭簧的末端穿过的第二避让孔。

10、所述的座包阻尼回复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第二连接轴上均套设有第一联动板,所述第一联动板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限位柱,所述第一扶手支架和所述第二扶手支架朝向对应的所述第一联动板的侧面上均设置有限位槽,两条所述限位柱分别在对应的所述限位槽中滑动;当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槽的上槽壁抵接时,所述坐板处于展开状态。

11、所述的座包阻尼回复结构,其中,所述坐板处于回复状态时,所述坐板与水平线的夹角a为85~90°。

12、所述的座包阻尼回复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扶手支架和所述第二扶手支架的安装腔中均罩设有盖体。

13、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包阻尼回复结构,通过在第一扶手支架和第二扶手支架中形成安装腔,并在任一扶手支架中设置阻尼器,设置两条连接轴替换原有的横杆,并在第二连接轴上设置复位结构,坐板翻转时通过第一连接轴与阻尼器发生相对转动,起到使坐板缓慢回复的作用;且由于复位结构的设置,可使坐板和第二连接板翻转复位。上述结构既可满足座包厚度变薄,也可保证座包舒适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座包阻尼回复结构,包括坐板、分别设置于坐板两侧的第一扶手支架和第二扶手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一扶手支架的外壁面上开设有一个安装腔,安装腔中安装有阻尼器,所述第一扶手支架上转动连接有一根横向延伸的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的一端伸入安装腔并且与所述阻尼器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坐板固接;所述坐板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扶手支架上固定有一根横向延伸的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板套设于第二连接轴上并可相对第二连接轴翻转,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用于带动第二连接板翻转复位的复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包阻尼回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表面还固设有调节轴,所述调节轴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后方;所述调节轴的上部开设有槽口;所述复位结构为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轴上,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槽口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包阻尼回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竖板下端和第二竖板下端的横板,所述坐板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竖板穿过的第一避让孔,所述横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坐板的下表面固接,所述第二竖板位于所述坐板和所述第二扶手支架之间;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竖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竖板后与所述第二扶手支架安装腔中的定位座固接;所述扭簧位于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二竖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包阻尼回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的中部开设有多边形槽,所述第二连接轴的横截面呈多边形,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外形与所述多边形槽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包阻尼回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呈u形,其开口贯穿所述调节轴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包阻尼回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轴上设置有贯穿其上下两侧壁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槽口连通,且所述螺纹孔贯穿所述槽口的两侧内壁;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贯穿其上下两侧壁的通孔,所述螺纹孔和所述通孔同心设置,所述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调节螺丝,所述调节螺丝的末端与所述扭簧的末端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包阻尼回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板的上表面还固设有罩体,所述扭簧位于所述罩体的内部,且所述罩体朝向所述调节轴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扭簧的末端穿过的第二避让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包阻尼回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第二连接轴上均套设有第一联动板,所述第一联动板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限位柱,所述第一扶手支架和所述第二扶手支架朝向对应的所述第一联动板的侧面上均设置有限位槽,两条所述限位柱分别在对应的所述限位槽中滑动;当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槽的上槽壁抵接时,所述坐板处于展开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包阻尼回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板处于回复状态时,所述坐板与水平线的夹角a为85~9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包阻尼回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扶手支架和所述第二扶手支架的安装腔中均罩设有盖体。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回复结构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座包阻尼回复结构,包括坐板、分别设置于坐板两侧的第一扶手支架和第二扶手支架,第一扶手支架的外壁面上开设有一个安装腔,安装腔中安装有阻尼器,所述第一扶手支架上转动连接有一根横向延伸的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的一端伸入安装腔并且与所述阻尼器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坐板固接;所述坐板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扶手支架上固定有一根横向延伸的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板套设于第二连接轴上并可相对第二连接轴翻转,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用于带动第二连接板翻转复位的复位结构。通过上述结构既可满足座包厚度变薄,也可保证座包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闫敏洪,林楚富,黄皆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郦江科创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1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