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发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93966发布日期:2024-03-22 10:50阅读:33来源:国知局
沙发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家具的,特别是涉及一种沙发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1、沙发是个外来词,其是根据英语单词sofa的音译而来。所述的沙发为一种装有软垫的多座位椅子,其软垫之中装有弹簧或厚泡沫塑料等柔软的材料以增加用户乘坐的舒适性;而所述软垫的两边有通常设置有扶手。在日常生活中,沙发已是许多家庭必备的舒适性好的家具。人们在结束忙碌的工作之后,回家喜欢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翻闲书、品茶茗乃至小憩等,所以,沙发已成为软装家具的必不可少的一种。

2、基于此,中国专利cn203953009u公开了一种沙发,其包括沙发底座、靠背、扶手、斗篷及连接结构。所述靠背及所述扶手设于所述底座侧面。所述靠背、扶手自所述底座延伸并配合所述底座围成收容空间。所述斗篷由所述连接机构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沙发底座侧面,并盖设所述靠背及所述扶手。该专利所揭示的沙发可满足乘坐功能;同时,所述斗篷又可满足人们御寒保暖的需要,避免因着凉感冒带来的不便。

3、然而,上述所公开的沙发还存在收纳不便的技术问题。具体的,小户型为目前年轻人首套房的主流选择,而小户型的客厅中可容纳沙发的空间非常有限。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公开的带有斗篷的沙发结构,当前急需一种可便捷放置于小户型客厅的沙发家具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解决现有的沙发结构收纳不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沙发调节结构。

2、一种沙发调节结构,其包括:横向承接部、支撑脚、支撑板、背靠部以及折叠扶手部;两所述横向承接部相对平行设置,每一所述横向承接部的下方两端各连接一所述支撑脚;两所述横向承接部之间均匀间隔设置若干所述支撑板。其中一所述横向承接部之上设置所述背靠部;所述背靠部的两侧各设置一所述折叠扶手部;每一所述折叠扶手部均铰接于两所述横向承接部的同一侧端部。

3、进一步的,所述折叠扶手部具有翻转连接杆、折叠连接板、支撑条以及活动折叠腿。

4、更进一步的,每一所述横向承接部的两端处各活动连接一所述翻转连接杆,每两所述翻转连接杆之间连接两所述折叠连接板。

5、更进一步的,两所述折叠连接板相对设置,两所述折叠连接板之间均匀间隔设置若干所述支撑条。

6、更进一步的,每一所述翻转连接杆与相邻的一所述支撑条之间活动连接一所述活动折叠腿。

7、更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承接部的下方设置有两活动锁扣板,两所述支撑脚之间活动连接一所述活动锁扣板。

8、更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锁扣板设置有锁扣转轴,每一所述活动锁扣板的两端部各设置一所述锁扣转轴,每一所述锁扣转轴对应与一所述支撑脚活动连接。

9、更进一步的,每一所述支撑脚的侧面设置有一止位挡块,每一所述止位挡块对应与所述活动锁扣板活动抵接。

10、更进一步的,每一所述翻转连接杆的端部均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活动抵接所述活动锁扣板的侧面。

11、更进一步的,所述卡接部活动抵接所述支撑板的底面。

1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沙发调节结构分别设有横向承接部、支撑脚、支撑板、背靠部以及折叠扶手部;两所述横向承接部相对平行设置,每一所述横向承接部的下方两端各连接一所述支撑脚;两所述横向承接部之间均匀间隔设置若干所述支撑板。其中一所述横向承接部之上设置所述背靠部;所述背靠部的两侧各设置一所述折叠扶手部;每一所述折叠扶手部均铰接于两所述横向承接部的同一侧端部。所述折叠扶手部可以沿其与所述横向承接部的连接处旋转至预设角度,即可令所述横向承接部的两端可乘坐的空间加长,而被翻下的所述折叠扶手部也可以用作坐板。由此,可以便捷地对沙发结构进行调节。所以,本实用新型沙发调节结构解决了现有的沙发结构收纳不便的技术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沙发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横向承接部(1)、支撑脚(2)、支撑板(3)、背靠部(4)以及折叠扶手部(5);两所述横向承接部(1)相对平行设置,每一所述横向承接部(1)的下方两端各连接一所述支撑脚(2);两所述横向承接部(1)之间均匀间隔设置若干所述支撑板(3);其中一所述横向承接部(1)之上设置所述背靠部(4);所述背靠部(4)的两侧各设置一所述折叠扶手部(5);每一所述折叠扶手部(5)均铰接于两所述横向承接部(1)的同一侧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发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扶手部(5)具有翻转连接杆(501)、折叠连接板(502)、支撑条(503)以及活动折叠腿(5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沙发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横向承接部(1)的两端处各活动连接一所述翻转连接杆(501),每两所述翻转连接杆(501)之间连接两所述折叠连接板(5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沙发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折叠连接板(502)相对设置,两所述折叠连接板(502)之间均匀间隔设置若干所述支撑条(5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沙发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翻转连接杆(501)与相邻的一所述支撑条(503)之间活动连接一所述活动折叠腿(50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沙发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承接部(1)的下方设置有两活动锁扣板(6),两所述支撑脚(2)之间活动连接一所述活动锁扣板(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沙发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锁扣板(6)设置有锁扣转轴(601),每一所述活动锁扣板(6)的两端部各设置一所述锁扣转轴(601),每一所述锁扣转轴(601)对应与一所述支撑脚(2)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沙发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支撑脚(2)的侧面设置有一止位挡块(7),每一所述止位挡块(7)对应与所述活动锁扣板(6)活动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沙发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翻转连接杆(501)的端部均设置有卡接部(501a),所述卡接部(501a)活动抵接所述活动锁扣板(6)的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沙发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501a)活动抵接所述支撑板(3)的底面。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沙发调节结构,其属于家具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横向承接部、支撑脚、支撑板、背靠部以及折叠扶手部;两横向承接部相对平行设置,每一横向承接部的下方两端各连接一支撑脚;两横向承接部之间均匀间隔设置若干支撑板。其中一横向承接部之上设置背靠部;背靠部的两侧各设置一折叠扶手部;每一折叠扶手部均铰接于两横向承接部的同一侧端部。折叠扶手部可以沿其与横向承接部的连接处旋转至预设角度,即可令横向承接部的两端可乘坐的空间加长,而被翻下的折叠扶手部也可以用作坐板。由此,可以便捷地对沙发结构进行调节。所以,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沙发结构收纳不便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川,谭小兰,梁成光,黄汝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诗歌家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4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