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撬自行车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537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撬自行车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防撬的自行车用锁,属锁具类。
现人们常用的自行车锁大多为蟹形弹子车锁,其主要由锁壳、锁底、锁芯、锁头、锁舌、锁环及扳手、锁套嘴等组成,锁环的后部位设有卡槽,安装在锁芯上的锁舌可以插入到卡槽内,使锁环在锁壳内固定不动,起到锁住自行车的作用,锁环后端部连着拉簧,并通过中间部位固连的扳手使锁环在锁壳内往复运动,为此在锁壳的一侧边上开设有一条开启槽,供扳手运动,由于有这条开启槽,不仅使锁容易遭受雨水及垃圾等物的侵入而造成使用不灵或损坏,而且更主要的是还容易被撬开,即一般人只要将硬物插入开启槽内用劲即可使锁壳和锁底脱开,从而方便地打开车锁。在中国专利公报上公开了一种专利号为88220024的“自行车防撬锁”,它是用拉绳代替了手柄扳手,拉绳大部分在封闭的环形锁壳内,使环形锁壳的侧壁没有缝隙,因而使锁不易被撬开。这种锁虽然解决了环形锁壳侧壁有缝隙的缺陷,但却带来了使用不便,容易拉断绳子,可靠性差等缺点。同时,它还改变了人们用扳手来关闭锁的习惯,所以在推广应用上不易被人们接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可靠性好,并能起到防撬作用的自行车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即在锁环的前端部位固连有相似的付锁环,扳手固连在付锁环的后端部,付锁环被固定在环形锁壳外壁上的防撬罩壳所包容,扳手从防撬罩壳外侧壁开设的滑道槽伸出并可作上下往复运动。这样使得环形锁壳内的锁环与扳手相分离,将其运动部位移至环形锁壳外,避免了被撬的发生。
附图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将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介绍,锁底1外缘有折边将锁壳2的外缘压住,两者固定相连,同时周围可以用铆钉加固,在锁壳2内部设置有由锁头3,锁芯4,锁舌5所组成的弹子锁结构,锁舌5与安置在环形锁壳2内的锁环6相配合,即在锁环6的后部位开设有卡槽7,锁舌5可以插入在卡槽7内,使锁环6固定不动,锁环6的后端部通过一弹簧8而与环形锁壳2的一端相连,当锁舌5离开卡槽7时,锁环6在弹簧8的作用下回弹复位。环形锁壳2的两端口处均设置有锁套嘴9,使得锁环6进出方便。锁环6的前端部固连有相似的付锁环10,扳手11固连在付锁环10的后端部,这样使得付锁环10和扳手11均在环形锁壳2的外部,与锁环相隔离。在付锁环10的外面包容有固连在环形锁壳2上的防撬罩壳12,扳手11从防撬罩壳12外侧壁上的滑道槽13伸出在外,可作上下往复运动,由于在环形锁壳内运动的锁环6与扳手相分离,因此,环形锁壳外侧壁上为封闭状,而无开启槽,避免了从此处被撬的可能。在锁头3的两边还设置有加固铆钉14,以增加防盗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仅在原有蟹形自行车锁的基础上增加了付锁环机构,因而与原有自行车锁在使用上完全一样,因而不需要改变原来人们的使用习惯,具有使用方便、可靠、防撬防窃等特点。
权利要求1.一种防撬自行车锁,它由锁壳、锁底、锁芯、锁头、锁舌、锁环、拉簧、扳手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环6前端部固连有相似的付锁环10,扳手11固连在付锁环10的后端部,付锁环10被固连在环形锁壳2上的防撬罩壳12所包容,扳手11从防撬罩壳12外侧壁开设的一条滑道槽13中伸出在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撬自行车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底1有折边与锁壳2相固连,锁壳2的外侧壁封闭无开启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撬自行车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头3两边设置有加固铆钉14。
专利摘要一种防撬自行车锁,属锁具类,现有的蟹形自行车锁由于锁环上固连有扳手,因而环形锁壳侧壁上开设有开启槽,容易被撬而使锁失去作用。本实用新型采用在锁环的前端部固连相似的副锁环将扳手固连在副锁环上,副锁环被固连在环形锁壳上的防撬罩壳所包容,扳手从防撬罩壳侧壁上的滑道槽中伸出,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可靠、防撬防窃等特点。
文档编号E05B71/00GK2079647SQ90222879
公开日1991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1990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1990年10月29日
发明者王兴元, 唐金根 申请人:王兴元, 唐金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