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立体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119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立体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建筑用品。
我国是人口大国,住房日趋紧张,其反应在大中城市尤为突出。增大住房空间和使用面积,是人们的迫切愿望。本实用新型是在原有平面窗结构上进行设计改进,突破了传统窗户与墙体平齐的方式,而是突出墙体外,达到了实用与审美的双重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组合式立体窗,是对传统平面窗进行新的结构设计和组合,其外观是立体形状,从而增大住房空间和使用面积,达到实用与审美双重效果。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下述构件组成安装在墙内的方形框架,突出墙体外的V形或弧形窗框,装在窗框上的玻璃窗扇,三角形或半园形的顶盖和三角形或半园形的底台组成。窗框、顶盖和底台分别与框架在其两侧、上横档和下横档处用螺丝固定连接。顶盖和底台的余边分别与窗框上、下边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材料可以是任何窗用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性1、增大了住房空间和使用面积。一个500万住户的城市,每户按3个窗户计,可新增面积1000万平方米;2、窗内晾晒衣物,放置物件,安全保险,不易失落伤人;3、窗内种植花卉盆景,其采光承露,防寒抗冻条件极好,可直接改善室内空气,有利于人身健康;4、夏天迎风向纳风,增大了室内风量,改变了平面窗单向纳风的方式;冬季拒风霜雨雪于窗体之外,其采光、防寒、防湿效果显著;5、增设附加装置方便灵活。如纱窗、窗帘、防盗栅、空调器等。可随心装扮出各式别致实用的小天地;6、外观立体感和装饰效果好,外观整洁井然,适应现代都市的审美要求;7、上下楼层窗户间自然形成紧急应急通道。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其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窗外主视立体图。装有多页玻璃窗扇3的V形窗框2,顶盖4和底台5(阴影部分)与安装在墙内的框架1用多个螺丝6连接。
图2为框架1主视平面图。框架1上有多个螺孔7和一个带螺孔的凸台8,图3为框架1的侧视图。
图4为V形窗框2的窗内视平面图。其中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窗扇轨9(为方便玻璃更换,窗扇轨9可设计成拆卸式)、凸沿10、锁孔11和多个螺孔7。图5为图4的B向图。图6为图4的A-A剖图,其中有轨槽12及其衬垫13。
图7为玻璃窗扇3的平面图。玻璃框14分为两截是便于玻璃16的更换。其上面还有两个凹槽15。图8为图7的C-C剖图,其中有衬垫13。
图9为底台5的正反对称平面图。底台5的上面有一个V形槽17,其底开有若干小孔18,它是起排水及杂尘和流通空气的作用。底台5上还开有螺孔7,它与框架1的凸台8的螺孔对正。
图10为图9的D-D剖图。
图11为顶盖4的主视主体图。顶盖4上定有一层软质防晒、防水、人造革19,顶盖4上的螺孔7与框架1上横档的螺孔对正,顶盖4的前部可向上翻起90度以上。
图12为
图11的仰视平面图。顶盖4的前、后部由两个带有扭力弹簧的转动轴22连接,顶盖4后部固定有一个装有滑轮的支架21,双色(如绿、红色)拉索 24的绿、红两端绕过滑轮分别与固定在前部的拉簧锁20的拉环和固定环23连结。用手拉绿索时,锁销收缩,转动轴22中的弹簧较大的弹性使顶盖4前部向上翻开,用力拉红索,锁销插入窗框2上的锁孔11中,顶盖4前部便关闭。
图13为
图12的E-E剖图。
本窗的安装将玻璃窗扇3置入V形窗框2的窗扇轨9的轨槽12中,一扇一轨,再将V形窗框2与框架1在其两侧用螺丝固定,底台5与框架1的凸台8用螺丝固定,其边沿要与凸台8和窗架2的凸沿10吻合,顶盖4与框架1的上横档用螺丝固定,且与V形窗框2的接触处要吻合。
对于旧窗户的改换,可利用原有框架,对应开若干螺孔,其尺寸规格、外观形状和材料选用等可按要求生产定做。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立体窗,由框架、窗框、玻璃窗扇、顶盖、底台等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顶盖的一边、窗框的两侧和底台的一边分别与安装在墙内的框架的上横档、两侧和下横档用螺丝固定连接;顶盖和底台的余边分别与窗框的上、下边啮合;玻璃窗扇装于窗框的窗扇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立体窗,其特征在于窗框上有窗扇轨9、凸沿10、锁孔11和若干螺孔7;窗框形状可为V形或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立体窗,其特征在于顶盖前、后部分由两个带强扭力弹簧的转动轴22连接,其上面定有一层防晒防水的软质人造革19,其下面有一条双色接索24绕过固定在后部的滑轮架21上的滑轮并分别与固定在前部的拉簧锁20的拉环和固定环23系结;顶盖形状为三角形或半园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立体窗,其特征在于底台上有若干螺孔7和槽底有若干小孔18的V形槽17;底台形状可为三角形或半园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立体窗,其特征在于玻璃窗扇可根据需要制成平面或弧面。
专利摘要一种组合式立体窗,由框架、窗框、装在窗框上的玻璃窗扇、顶盖和底台组成。本实用新型增大了室内空间和使用面积,节省占地面积,而且具有实用与新的审美的双重效果。它突破了传统平面窗结构方式,能满足现代都市居户的实用与审美的要求。
文档编号E06B1/04GK2131957SQ92203168
公开日1993年5月5日 申请日期1992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1992年2月21日
发明者方建刚 申请人:方建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