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构造的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8658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构造的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具领域的置物架,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简单零件即数个连接榫、连接杆、侧板、后板、置物板、纱门、玻璃门,以简单卡合组成一置物架体,而提供一种零组件简单、组装容易、拆卸简单的改良构造的置物架。
目前市面上的置物架,大致有以下几种构造一、利用钉子固定,如木制的置物架,一旦被组装成一置物架,则无法再回复原本的组装零件,在搬运时,其空间体积占用过大,而形成空间的浪费;二、利用螺丝固定,此种组装可以回复原本的组装零件,但是其是利用螺丝的固定方式,则拆卸也必须再将螺丝拆卸,然而对于木材材质,其螺丝孔洞的大小,经过组装、拆卸多次使用之后,最后容易将孔洞变大,造成置物架不稳定,容易摇摇晃晃,长久下来,此置物架也将遭到淘汰的结果;而对于一般铁质材质或铝等材质,其螺丝锁固的锁紧度要求较高,造成拆卸组装又需要很大的力量或电动手工具的助力,才可能容易拆卸或组装,造成拆卸时间的浪费。
上述目前所用的置物架在组装、拆卸时具有以下的缺陷1、占用过大的体积;
2、无法拆卸;3、拆、装多次,会造成物品不堪使用;4、在拆、装时,造成浪费时间;5、螺丝或钉子凸出物面时,使用者若不小心容易造成人体伤害。
6、螺丝或钉子容易在搬运时不甚遗失,而造成物品组装结构产生瑕疵。
鉴于上述目前置物架存在的种种缺陷,设计人积极致力于改良置物架的组装型态,以其对置物架组装、拆卸的多年实务制造经验,经过不断实验、试制并几经改进之后,终于研制出本实用新型改良构造的置物架。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弊端,而提供一种改良构造的置物架,使其以卡合方式进行组合而具有组装容易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构造的置物架,使其具有可以拆卸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构造的置物架,使其不再借助螺丝或钉子,而具有零件简单、构造简易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构造的置物架,使其具有不会造成人体伤害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改良构造的置物架,由数个接榫、连接杆、侧板、后板、置物板、纱门、玻璃门组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各两个三面接榫、两面接榫、后上四面接榫、前上四面接榫、后中四面接榫、前中四面接榫、后底四面接榫、前底四面接榫、后轮接榫、前轮接榫;一后顶、后上、后中、后底横连接杆;两侧顶、侧上、侧中、侧底横连接杆;一前上、前中、前底横连接杆;两后顶、后上、后中、后底直连接杆;两前顶、前上、前中、前底直连接杆;一后上、后中底板,上、中底板;两侧上、侧中板;一对纱门、玻璃门;其中顶部是由两个三面接榫各自分别借卡合结构方式连接一后顶横连接杆、一侧顶横连接杆及一后顶直连接杆;两侧顶横连接杆各分别连接一两面接榫;两面接榫各连接一前顶直连接杆;再由两个后顶直连接杆、前顶直连接杆各连接一后上、前上四面接榫;上部是由两个后上四面接榫间卡合一后上横连接杆、两个前上四面接榫间卡合一前上横连接杆,再在每个后上四面接榫与前上四面接榫间卡合有一侧上横连接杆;中部是由每一个后上四面接榫下各连接一后上直连接杆,前上四面接榫下各连接一前上直连接杆,每一个后上直连接杆及前上直连接杆下各卡合一后中四面接榫、前中四面接榫,而每一个后中四面接榫与前中四面接榫间各卡合一侧中横连接杆,且在每两个后中四面接榫间及前中四面接榫间各接合有一后中横连接杆、前中横连接杆;下部是由每一个后中四面接榫及前中四面接榫下各分别卡合连接有一后中直连接杆、前中直连接杆,而每一个后中直连接杆及前中直连接杆下各分别连接有一后底四面接榫、前底四面接榫,在每两个后底四面接榫间及前底四面接榫间各卡接有一后底横连接杆、前底横连接杆,且在每一个后底四面接榫与前底四面接榫间各连接有一侧底横连接杆;底部是由各两个后底四面接榫、前底四面接榫各分别卡接一后底直连接杆、前底直连接杆,在各直连接杆下接续卡合有后轮接榫、前轮接榫;在上部借由后上横连接杆、两个侧上横连接杆及前上横连接杆各设有一固定槽,固定一上板;同样,一后上板卡合于后上横连接杆、两后上直连接杆、后中横连接杆所设的固定槽中;左、右侧上板亦卡合于后上直连接杆、侧上横连接杆、侧中横连接杆、前上直连接杆所设的固定槽中;另有一对纱门借其上、下部在前上横连接杆及前中横连接杆上所设的滑轨中左右滑动;在中部借由后中横连接杆、两个侧中横连接杆与前中横连接杆各设有一固定槽,固定一中板;同样,一后中板卡合于后中横连接杆、两个后中直连接杆、后底横连接杆所设的固定槽中;而另两个侧中板亦卡合于后中直连接杆、侧中横连接杆、侧底横连接杆、前中直连接杆所设的固定槽中;且有一对玻璃门各借一上凸榫、下凸榫卡设于前中横连接杆的底部及前底横连接杆的上部左右各设的固定孔中,借由上、下凸榫以固定孔为中心轴作扇形转动式开关;在底部借由后底横连接杆、两个侧底横连接杆与前底横连接杆各设有一固定槽,固定一底板;以上各零件组件借由卡合结构方式而卡合组装成为置物架整体。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经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良构造的置物架,主要由数个接榫、数个接杆、数个侧板、数个后板、数个置物板、纱门、玻璃门所构成,其特征在于藉由卡合式结构的连接榫与连接杆将侧板、后板、置物板、纱门及玻璃门卡合组装成一置物架整体,故使本实用新型具有组装简单、拆卸轻易、整体简洁且适于实用的功效。
兹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其功效详述如下1、零件制造成本低;2、组装方便;3、拆卸简单、不费力、不费时;4、降低人工成本;5、不再使用任何螺丝或钉子等小零件,且没有遗失小零件的顾虑;6、无任何凸出处而不会造成人体的伤害。
7、可以拆卸,不会占有广大空间,可随时收藏,且简易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可达到预期的目的及功效,而具有实质上的实用性,又本实用新型为同类产品所未曾出现过而确属首创,实为一具有新颖性、创造性与实用性的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图3至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平面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纱门滑动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良构造的置物架的结构、特征及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首先,请参阅
图1、图2本实用新型改良构造的置物架的立体外观图和立体分解图,并请同时结合参阅图3至
图10本实用新型组装平面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置物架100的顶部是由两个三面接榫11各自分别借卡合结构方式连接一后顶横连接杆211、一侧顶横连接杆212及一后顶直连接杆311;两侧顶横连接杆212各分别连接一两面接榫12;两面接榫12各连接一前顶直连接杆312;再由两个后顶直连接杆311、前顶直连接杆312各连接一后上、前上四面接榫131、141;上部是由两个后上四面接榫131间卡合一后上横连接杆221、两个前上四面接榫141间卡合一前上横连接杆223,再在每个后上四面接榫131与前上四面接榫141间卡合有一侧上横连接杆222;中部是由每一个后上四面接榫131下各连接一后上直连接杆321,前上四面接榫141下各连接一前上直连接杆322,每一个后上直连接杆321及前上直连接杆322下各卡合一后中四面接榫132、前中四面接榫142,而每一个后中四面接榫132与前中四面接榫142间各卡合一侧中横连接杆232,且在每两个后中四面接榫132间及前中四面接榫142间各接合有一后中横连接杆231(图未示出)、前中横连接杆233;下部是由每一个后中四面接榫132及前中四面接榫142下各分别卡合连接有一后中直连接杆331、前中直连接杆332,而每一个后中直连接杆331及前中直连接杆332下各分别连接有一后底四面接榫133、前底四面接榫143,在每两个后底四面接榫133间及前底四面接榫143间各卡接有一后底横连接杆241(图未示出)、前底横连接杆243,且在每一个后底四面接榫133与前底四面接榫143间各连接有一侧底横连接杆242;底部是由各两个后底四面接榫133、前底四面接榫143各分别卡接一后底直连接杆341、前底直连接杆342,在各直连接杆下接续卡合有后轮接榫15、前轮接榫16;在上部借由后上横连接杆221、两个侧上横连接杆222及前上横连接杆223各设有一固定槽2211、2221、2231,固定一上板423;同样,一后上板421卡合于后上横连接杆221、两后上直连接杆321、后中横连接杆231(图未示出)所设的固定槽2212、3211、2311中(图未示出);左、右侧上板422亦卡合于后上直连接杆321、侧上横连接杆222、侧中横连接杆232、前上直连接杆322所设的固定槽3212、2222、2321、3221中;另有一对纱门50借其上、下部51、52在前上横连接杆223及前中横连接杆233上所设的滑轨2232、2331中左右滑动(如
图11所示);在中部借由后中横连接杆231(图未示出)、两个侧中横连接杆232与前中横连接杆233各设有一固定槽2311(图未示出)、2323、2332,固定一中板433(如图5所示);同样,一后中板431卡合于后中横连接杆231(图未示出)、两个后中直连接杆331、后底横连接杆241所设的固定槽2312(图未示出)、3311、2411中(图未示出);而另两个侧中板432亦卡合于后中直连接杆331、侧中横连接杆232、侧底横连接杆242、前中直连接杆332所设的固定槽3312、2322、2421、3321中;且有一对玻璃门60各借一上凸榫61、下凸榫62卡设于前中横连接杆233的底部及前底横连接杆243的上部左右各设的固定孔2333、2431中,借由上、下凸榫61、62以固定孔2333、2431为中心轴作扇形转动式开关;在底部借由后底横连接杆241(图未示出)、两个侧底横连接杆242与前底横连接杆243各设有一固定槽2412(图未示出)、2422、2432,固定一底板44(如图9所示);由以上的零件组合而成本实用新型改良构造的置物架,其皆是借由卡合结构方式将所有必备的零组件--的卡合组装而成一体,其组装方式简单、轻松且节省组装时间。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构造的置物架,由数个接榫、连接杆、侧板、后板、置物板、纱门、玻璃门组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各两个三面接榫、两面接榫、后上四面接榫、前上四面接榫、后中四面接榫、前中四面接榫、后底四面接榫、前底四面接榫、后轮接榫、前轮接榫;一后顶、后上、后中、后底横连接杆;两侧顶、侧上、侧中、侧底横连接杆;一前上、前中、前底横连接杆;两后顶、后上、后中、后底直连接杆;两前顶、前上、前中、前底直连接杆;一后上、后中底板,上、中底板;两侧上、侧中板;一对纱门、玻璃门;其中顶部是由两个三面接榫各自分别借卡合结构方式连接一后顶横连接杆、一侧顶横连接杆及一后顶直连接杆;两侧顶横连接杆各分别连接一两面接榫;两面接榫各连接一前顶直连接杆;再由两个后顶直连接杆、前顶直连接杆各连接一后上、前上四面接榫;上部是由两个后上四面接榫间卡合一后上横连接杆、两个前上四面接榫间卡合一前上横连接杆,再在每个后上四面接榫与前上四面接榫间卡合有一侧上横连接杆;中部是由每一个后上四面接榫下各连接一后上直连接杆,前上四面接榫下各连接一前上直连接杆,每一个后上直连接杆及前上直连接杆下各卡合一后中四面接榫、前中四面接榫,而每一个后中四面接榫与前中四面接榫间各卡合一侧中横连接杆,且在每两个后中四面接榫间及前中四面接榫间各接合有一后中横连接杆、前中横连接杆;下部是由每一个后中四面接榫及前中四面接榫下各分别卡合连接有一后中直连接杆、前中直连接杆,而每一个后中直连接杆及前中直连接杆下各分别连接有一后底四面接榫、前底四面接榫,在每两个后底四面接榫间及前底四面接榫间各卡接有一后底横连接杆、前底横连接杆,且在每一个后底四面接榫与前底四面接榫间各连接有一侧底横连接杆;底部是由各两个后底四面接榫、前底四面接榫各分别卡接一后底直连接杆、前底直连接杆,在各直连接杆下接续卡合有后轮接榫、前轮接榫;在上部借由后上横连接杆、两个侧上横连接杆及前上横连接杆各设有一固定槽,固定一上板;同样,一后上板卡合于后上横连接杆、两后上直连接杆、后中横连接杆所设的固定槽中;左、右侧上板亦卡合于后上直连接杆、侧上横连接杆、侧中横连接杆、前上直连接杆所设的固定槽中;另有一对纱门借其上、下部在前上横连接杆及前中横连接杆上所设的滑轨中左右滑动;在中部借由后中横连接杆、两个侧中横连接杆与前中横连接杆各设有一固定槽,固定一中板;同样,一后中板卡合于后中横连接杆、两个后中直连接杆、后底横连接杆所设的固定槽中;而另两个侧中板亦卡合于后中直连接杆、侧中横连接杆、侧底横连接杆,前中直连接杆所设的固定槽中;且有一对玻璃门各借一上凸榫、下凸榫卡设于前中横连接杆的底部及前底横连接杆的上部左右各设的固定孔中,借由上、下凸榫以固定孔为中心轴作扇形转动式开关;在底部借由后底横连接杆、两个侧底横连接杆与前底横连接杆各设有一固定槽,固定一底板;以上各零件组件借由卡合结构方式而卡合组装成为置物架整体。
专利摘要一种改良构造的置物架,主要由数个接榫、数个接杆、数个侧板、数个后板、数个置物板、纱门、玻璃门所构成,其特征在于藉由卡合式结构的连接榫与连接杆将侧板、后板、置物板、纱门及玻璃门卡合组装成一置物架整体,本实用新型具有组装简单、拆卸轻易、整体简洁且适于实用的功效。
文档编号A47B47/00GK2188310SQ94206469
公开日1995年2月1日 申请日期1994年3月9日 优先权日1994年3月9日
发明者陈耕农 申请人:陈耕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