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帘状纱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2167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式帘状纱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在窗扇、门外框的开口部分,用来防止蚊虫进入室内及具有遮蔽或调整采光功能的折叠式帘状纱窗。
常用的纱窗是在横拉窗的玻璃窗扇的外侧安装具有框架的门板式纱窗,该纱窗被安装在窗框上、下部的轨道上,可以左右横向拉引。另外,还有一种是在玻璃窗扇的内侧或外侧安装折叠式纱窗,即,将可折叠及自由拉伸的纱网的两垂直缘部分别固定在可相对移动的两支移动杆体上,使移动杆体沿上下窗框水平移动,进而使纱窗如手风琴般被拉伸及折叠。
然而,上述门板式纱窗安装在横拉门窗的外框时,由于其框架的厚度不能太大,故与玻璃窗扇相比较其刚性较小,使用中容易变形,很容易自窗框脱落。另外,由于此类纱窗是安装在玻璃窗扇的外侧,容易受污染,视线会受到影响。又,将此种纱窗自窗框取下清洗不但麻烦且很困难。因此,往往放置任其污染。
为克服上述缺点,有人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法。即,将卷筒式纱网组装在横拉窗扇的竖框内,不使用纱网时,将纱网收卷于卷筒内。但是,由于纱网仅能在用来支持扭力弹簧的上下端的两支持台之间延伸,因此,纱网的上下缘部与窗框间会产生空隙,无法产生防虫的效果。此外,卷筒式纱窗是安装在外开式窗扇的内侧,且以沿上下方向卷收为主。当安装在卷筒内的扭力弹簧破损或者发生其它故障时必须请专门的工匠修理,且价格很高。如果将纱网沿水平方向卷收的方式使用,则由于纱网本身的重量及拉引力会使纱网的上下端缘受力不一致,进而使纱网的拉伸率不均,产生松弛现象。
上述折叠式纱网在拉伸或折叠时,为了使固定有纱网垂直端缘的移动杆能保持垂直状态滑移,将具有挠性的细索的一端固定在窗扇外框的竖框,并将细索由移动杆的上端穿过并拉引至移动杆的下端,细索的另一端则固定在反侧的竖框上。借助于将细索呈“Z”字型绕挂,可使移动杆保持在垂直状态作水平横移。但是,若细索松弛,则移动杆不能保持在垂直状态,而在倾斜状态被拉引。细索断裂时,其接头会在移动杆横移时与移动杆的上下端碰触,使移动杆的横移动作不平顺。因此,必须用无接头的细索更换。再者,当纱网发生故碍要修理时必须仰赖专家。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式帘状纱窗,使其具有防止蚊虫进入室内,及遮光、调整采光的功能,并可简易装配,且能够方便清洁、维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达到的,即提供一种折叠式帘状纱窗,该纱窗的上、下框及竖框与窗扇的外框以一体或个别成形的方式设置在窗扇的室内侧或室外侧,所述纱窗的上、下框上分别设置有与其自身平行的水平轨道,一对滑动件以可自由滑动的方式分别嵌合于所述上、下水平轨道;所述滑动件与所述水平轨道的水平方向接触长度为垂直方向接触高度的五倍以上;一移动杆,其上、下端分别结合有自上述滑动件沿与其滑动方向呈垂直延伸的支臂;可折叠纱网的上下端缘分别以可滑动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纱窗的上、下框连接,同时,纱网的一侧垂直缘部固定于移动杆,纱网的另一侧垂直缘部固定于与该移动杆面对的竖框。
本发明是在横拉门窗的玻璃窗扇的室外侧或室内侧附设有纱窗框或与窗扇框一体成形有纱窗框。即,纱网的上下框具有“L”字形断面,而竖框具有可自由进出地收容帘状折叠纱网的C型断面的收容空间。纱网的上、下框之间以可自由离合的方式嵌合有移动杆,移动杆的上、下端连结有可以自由滑移方式嵌合在上、下框的滑动件。在移动杆保持垂直状态在纱网框架中作水平滑移时,纱网的两垂直缘部分别与移动杆及竖框以可自由离合的方式卡接。同时,细索依次穿过在纱网上下缘部设置的加工过的孔洞,细索的两端分别以可自由离合的方式与两侧竖框的上下端部卡接。借助于拉紧沿上下框延伸的细索,可以支持纱网。当移动杆左右横移时,可使纱网拉伸及折叠,当不使用纱网时,移动杆可拉引至与竖框嵌合的位置,使纱网收藏于移动杆和竖框所形成的收容空间内。纱网可自纱网框架取下清洗,维修也很容易。
移动杆的上、下端连结有可以自由滑移方式嵌合在上、下框的滑动件,当移动杆横向被拉引移动时,纱网被拉引扩张或折叠。此时,纱网会沿着上、下框在被拉紧的细索上滑移,同时,其上、下端缘会与具有“L”字形断面的纱窗上、下外框的水平凸缘面接触地滑移。又,纱网的两垂直缘部分别与移动杆及竖框卡接,故纱网可以完全覆盖住窗扇的开口部防止蚊虫侵入室内。
沿上、下框拉紧的细索的中间部分至少一处被挂钩挂着,这些挂钩是以可自由滑移的方式嵌合在上、下框,并与纱网一齐被拉引沿着细索滑移。借此,可以防止细索的松弛下垂。
纱网可自由地自纱窗外框取下,故清洗很容易。
另外,在上述纱窗的框架中,竖框及移动杆之间设置有中间杆。中间杆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移动杆及竖框形成有收容空间。收容空间可分别以可自由进出的方式收容折叠式纱网及遮光或调整采光的布帘。当中间杆与移动杆卡合的状态下使移动杆横移,则纱网会被拉引张开,产生纱窗的功能。反之,若中间杆与竖框卡合的状态下拉引移动杆,则布帘会张开,产生遮光及调整采光的功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折叠式帘状纱窗的第一实施例的横断面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帘状纱窗的纵断面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折叠式帘状纱窗的正视图(包含水平断面)。
图4是图3所示纱窗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滑动件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滑动件的正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折叠式帘状纱窗的第二实施例的正视图(水平断面)。
图8是图7的纱窗的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动作状态的简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滑动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滑动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轨道的正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轨道的侧视图。
图14及图1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轨道动作状态的正视图。
图16是本发明折叠式纱网的结合状态的正视图(包含一部分纵断面及横断面视图)。
图17、图18及图19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动作状态的部分水平断面图。
图20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中间杆的卡接装置的纵断视图(包含水平断面)。
图21是图20所示卡接装置的动作状态的视图。
图22是图20所示卡接装置上推位置的视图。
图1及图2分别示出本发明的折叠式帘状纱窗的第一实施例的横断面视图及纵断面视图。图1中,窗扇两垂直外框5的内侧配装有木框8,木框8上配装有纱窗的竖框1、1′。而在竖框1、1′上分别形成有用来自由进出地收容纱网或布帘100的收容1C、1C′。而如图2所示,移动杆4的上、下端嵌合于纱窗上、下框2、3。移动杆4可以自由离合的方式与竖框1、1′嵌合。由此,使收容空间1C、1′C形成中空管状。不使用纱窗或布帘100时,纱网或布帘100可以收容在收容空间1C、1′C,防止受污染及破损。又,纱网100的两垂直缘部分别借助于尼龙搭扣31可自由离合地与竖框1、1′及移动杆4结合。图中,200、300表示对拉的玻璃窗扇,400代表现有技术的门板式纱窗。
图2中,在既存的窗扇的上、下框6、7上固定有木框缘9,而木框缘9上借助于木螺钉10固定有纱窗的上、下框2、3。上、下框2、3具有呈“L”字形的断面,而折叠式纱网100的上、下端以可自由滑动的方式与上、下框2、3的水平突缘部2a、3a滑接。纱网100的上、下端缘分别具有多个已加工的索孔,而细索13依次贯穿过这些索孔。细索13的两端部分别与两侧的竖框的上端或下端连接并被拉紧,以便沿上、下框2、3自由滑动地支持纱网100。
细索13的中间部被以可水平自由滑动方式嵌合在上、下框2、3的导孔11的球头挂钩12挂着。由此,可以防止因突然的强风施加负荷使细索松驰,进而造成纱网100的上、下端缘脱出上、下框的水平突缘部2a、3a。
标号4所示为移动杆,该杆可在上、下框2、3之间保持垂直状态水平滑移。即,在移动杆4的收容空间4c的上下端部嵌有可自由在上、下框2、3上水平滑移的滑动件14a的支臂14d,使移动杆4可保持垂直状态水平移动。
图3及图4是包含水平断面在内的正视图及侧视图。上述滑动件14a的支臂14d嵌于收容空间4c。移动杆4的下端由螺栓15将支臂14d固定,而上端则可自由进出地嵌合着。通常,令上、下框完全平行设置很困难,当两滑动件14a同时水平滑移时,上、下框间隔会变动,若将滑动件14a固定于移动杆4上,则会造成移动杆滑移的障碍。但如果仅使移动杆4上端的支臂14d可以自由进出,则滑动件14a可以沿上、下框2、3很平顺地滑移。
滑动件14a以自由滑动的方式嵌合在具有I型断面的水平轨道16上,如图5所示,支臂14d与滑动件14a一体相互垂直,大致呈T字型。而滑动件14a上具有可与水平轨道16以自由滑移方式嵌合的“”形凹槽14c。另外,在与滑动件14a相对面处,同样有一具有凹槽14c的滑动件14b。滑动件14a与14b对合形成C形的空间挟持水平轨道16,使其可在水平轨道16上自由滑移。又,为了减少滑动件14a、14b与水平轨道16的滑动面间的摩擦力,滑动件14a、14b可采用经磨光处理过的合成树脂作材料。
如图6所示,当移动杆4作横向滑移时,支臂14d上承受水平方向的力量P,而嵌合于轨道16的滑动件14a则承受水平方向的分力Vh及垂直方向的分力Vv。Vh及Vv形成合力Vp。而Vh与Vv的大小比例是移动件14a的水平长度与水平轨道16的垂直方向嵌合高度d的比例。而嵌合高度d的比值越小,Vv的值随之越小。在Vv变成滑移阻力前,滑动件14a受到Vh的横向力作横移,换言之,若使嵌合高度d保持一定,滑动件14a的水平方向嵌合长度L越长,则滑动件14a相对于水平方向的上、下摆动角(仰角)越小。故Vv会越小。即,L若相对于d变长,滑动件14a的嵌合高度所产生的仰角亦变小,与滑动件14a直交的支臂14d的倾角亦变小。因此,与支臂14d卡接的移动杆4可以保持垂直作横向滑移。
图7及图8分别显示将传至滑动件14a的Vh相对于Vv的比值加大,使移动杆4能更轻快地滑移的第二实施例的水平断面的正视图及侧视图。
具有“L”形断面的上、下纱窗框17、17′的内侧悬壁上分别形成具有肋条的二条导槽17a、17b,而滑动件18a、18b分别以可沿水平方向滑移的方式嵌合于其内。与滑动件18a、18b直交的支臂19则面对面地装配。而安装在上、下框之间的二根移动杆4a、4b的上、下端分别与支臂19嵌接,使移动杆4a、4b保持垂直状态横移。
嵌接在移动杆4a、4b上方的支臂19可相对于收容空间4c自由进出,而下方的支臂19则由螺栓固定于移动杆4a、4b。
左、右移动杆4a、4b通过支臂19与滑动件18a、18b呈垂直连接,从正面看去大致呈“”型及反“”型(参阅图9)。
由于嵌接于左右移动杆4a、4b的滑动件18a、18b的滑移轨道不相同(参阅图9),故左右移动杆4a、4b各自可被横拉至开口部的中央,并可密接在一起。因此,纱网100可以全面罩住窗扇的开口部。
由于第二实施例中的滑动件18a、18b比第一实施例的滑动件14a的水平方向长度大很多,即使嵌合高度稍微加大,上下摆动角(仰角)也很小。因此,垂直方向的力Vv也小,支臂19的倾斜角很小,使移动杆经常相对于下框保持垂直状态横移。另外,由于作用在滑动件18a、18b的垂直方向的分力Vv比第一实施例中小很多,相对于移动杆所产生的摩擦阻力可以忽视。因此,可更轻快地滑移移动杆4a、4b。
又,由于第二实施例中滑动件较长,横向拉引移动杆时,滑动件的前端只能延伸到与竖框抵接的距离,故这种设计仅限用在具有较宽开口且对分的窗扇,不适用较窄开口的窗扇。但由于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较,滑动件与上、下框的嵌合高度可以加大,故上、下框在制造加工时的尺寸管理较易,且移动杆可以平顺滑移。
图12及图13示出有别于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滑动件的第三实施例的正视图及侧视图。图14及图15分别示出其动作状态。
在第二实施例中,借助于将滑动件加长使其与上、下框的嵌合高度加大,进而使制造尺寸管理容易,同时,使移动杆的滑移更平顺,适用于开口较宽的窗扇。第三实施例是为了提供一用于较窄开口窗扇的纱窗,并对第二实施例的特征及功能效加以灵活应用。
用树脂制造的滑动轨道21以可自由滑移的方式嵌接于纱窗上、下框20、20′的具有肋条的C形断面的导槽20a内,滑动轨道21形成具有肋条的C形断面的导槽21C。而用树脂制造的滑动件22、23以可沿水平方向自由滑移的方式嵌于导槽21C内。而支臂22a、23a与滑动件22、23呈T字形直交且一体成形。
安装于上、下框间的移动杆4的上端以可自由进出的方式与支臂22a连接,移动杆4的下端则与支臂23a连接,并以螺丝15固定。下侧滑动件23的上、下水平面形成有用来嵌合柱状滚子24的半圆柱孔状轴承孔,而滚子24与滑动件23一起嵌入导槽21C内。滚子24在导槽21C的上、下水平面滚动,用以导引滑动件23在滑动轨道21内滑移。又,滑动轨道21的两端分别压入有用来防止滑动件22、23脱出的阻件21a。
图14示出安装在对拉门窗等具有较大开口的对拉形纱窗的实施例中,滑动轨道21与移动杆4a、4b的动作状态图。移动杆4a、4b以可自由离合方式嵌于左右竖框5。当借助于左、右移动杆4a、4b将纱网自折叠收容状态拉引至开口部的中央,并使移动杆4a、4b抵接,则上、下滑动件22、23首先会在滑动轨道21内水平移动至滑动轨道21的端部。接着,滑动轨道21会被滑动件22、23拉引,作水平滑移。即使滑动件22、23并未移至滑动轨道21的端部就拉引滑动轨道21,由于在移动杆4a、4b互相抵接时,会使相对置的滑动件22、23的前端抵接在一起,故滑动件22、23会移至滑动轨道21的端部,使移动杆4a、4b完全密接,进而使纱网全面覆盖住窗扇的开口。
图15示出该纱窗安装在开口较窄门的实施例。当移动杆4被横向拉引时,滑动轨道21与滑动件22、23一起水平横移,即使滑动件22在滑动轨道21的中间就拉引滑动轨道21,只要继绕拉引移动杆4,滑动件22、23会滑移至滑动轨道21的端部,使移动杆4可完全在开口部作左右横移。
如果在图15所示的狭窄开口上设置第二实施例的长滑动件,则移动杆不可能在开口部完全左右移动。若以第三实施例替代,使用较长的滑动轨道21,则移动杆可以在开口部完全左右移动。
滑动轨道21与滑动件22、23是使用事先成形的元件,嵌合高度可以很精确。但铝挤压成型或树脂射出成形的上下框的尺寸误差较大,故滑动轨道21与上、下框的嵌合高度必须事先加以放大预估。若将滑动轨道充分加长,则可使垂直嵌合高度所造成的上、下摆动角度减少,进而使垂直方向的力Vv减少,移动杆可在阻力很小的情况下保持垂直作横向移动。
图10及图11示出在滑动轨道21及滑动件18a、18b上配装有多个可自由回转的滚轮38,使移动更轻快的立体图。上述滑动件18a、18b是与上、下框直接接触滑移,故会与上、下框间产生摩擦力,甚至产生少量滑动时的噪音。实际应用时,由于移动杆的重量很小,摩擦力或滑动噪音皆可忽略。若允许稍微提高成本的话,可以如图所示安装滚轮,使滑移更轻快。
图16示出按照本发明的折叠式帘状纱窗的纱网的连结方法,是其纵断面以及水平断面的正视图。纱网100的上、下端缘中,多个经加工的索孔25被细索13依次穿过,细索13的两端则分别卡接于竖框1、1′的上、下端部。被沿着上、下框紧绷的细索13悬挂着的纱网100的上、下端缘会抵接具有“ L”形断面的上、下框的水平延伸部滑移。同时,纱网沿纵向仍被紧绷着。图16的上半部的正视图是将纱网100分别由两竖框收容的对拉型纱窗。在开口部中央处,左右二根细索13的一端分别与螺旋弹簧26连接,另一端则被类似领带夹的夹持装置27以可自由离合方式夹持着。夹持装置27则穿过在竖框上端形成的嵌合孔28,使其突缘部分以可自由离合方式抵接于嵌合孔28的周围,从而以将二根细索13拉紧。
依次穿过索孔25将纱网100向上悬吊的细索13的中间部被多个以可自由滑移方式嵌在上框12的导槽11内的球头挂钩挂着。借此,纱网100受到强风等外部拉力时,其上、下端缘不致折弯脱出槽外。
纱网100上的索孔25若以将网状的纵横纤维切断以形成圆孔的方式加工,则其周缘强度会减弱。由于索孔25是以尖锥将纱网100的细孔扩大所形成,故被细索13贯穿受到向下、向外的力拉扯时,不容易破断。
图16下半部示出安装在门等较窄开口的单拉结构的实施例的正视图。依次穿过纱网100的下端缘的索孔25的细索13的一端卡接在固定托架30。固定托架30是以上下移动相对于竖框作离合动作的方式嵌于竖框1′的下方,其上、下端的延伸部30′则卡接于竖框1′上。细索13的另一端与夹持装置27接合,夹持装置27同样地以可自由离合的方式嵌在形成于对面竖框下端的嵌合孔。借助于此,细索13沿着下框3被拉紧。另外,细索13的中间部至少钩挂有一球头挂钩12,挂钩12可随纱网100的横移而横移。因此,纱网100不致被拉引向上及向外脱出。
如上所述,纱网100的上下端缘的索孔被拉紧的细索穿过,可使纱网100在纵向被拉紧而沿横向自由被拉伸或收叠。同时,纱网100借助于尼龙搭扣31与竖框及移动杆4以可自由离合方式连结。故纱网100可以很容易地自纱窗取下及装上,在受污染时,也可方便地取下清洗。尼龙等质料的纱网清洗后可以在未干的状态下装入框内,将移动杆4横拉使纱网扩张,令其自然干燥。与现有技术的纱窗比较,具有维修清洗容易的优点。
图17、图18及图19分别示出附加可遮光、遮阳及作采光调整的布帘的按照本发明的折叠式帘状纱窗于各种动作状态下的水平断面视图。上述帘式纱窗于自然换气时,在玻璃窗扇的开放口以可通风的纱网覆盖,可以防蚊虫同时可以获得窗帘的柔和感观。由于能遮光遮阳的纱网的网目必须很密,故不能达到充分通风换气的效果。若要达到通风换气的功效,必须将网目放大,大网目的纱网无法与布帘一样作遮光及采光调整。因此,上述帘网式纱窗,虽可代替门板式纱窗,室内侧仍需安装布帘。
为将设备作最大灵活使用,在上述实施例中附加了纱窗设备,使其具有一般布帘遮光及调整采光的功能。图17、18、19示出了达成上述目的的实施例。
图中,100为纱网,该纱网以自由进出的方式被收藏在竖框1的收容空间1C中,而中间杆32以可自由离合的方式与收容空间1C嵌合形成中空的管状。而上、下端滑移于上、下框的移动杆33则以可自由离合的方式叠于中间杆32上。移动杆33具有向竖框1侧开放的收容空间33C,可将折叠式布帘100′自由进出地收容其中。
纱网100与布帘100′的一侧垂直缘部分别固定于设在竖框的收容空间1C及移动杆收容空间33C的垂直内壁的尼龙搭扣31上,另一侧垂直缘部则分别固定于安装在中间杆32的两垂直内侧面的尼龙搭扣31上。而纱网100及布帘100′的上、下端缘则如前述实施例一样,由穿过索孔的细索以可沿上下框自由滑动的方式被安装支持着。
图18示出布帘100′被收容于移动杆收容空间33C,与中间杆32一同被拉引,使纱网100被拉伸的状态。图19示出纱网100被收容于竖框收容空间1C,中间杆32与竖框1嵌合着,将布帘100′拉伸张开的状态图。
图20及图21显示中间杆32具有腹板32a及延伸部32b,大致呈“T”形断面。腹板32a的两面安装有尼龙搭扣31,纱网100及布帘100′的端缘分别以可自由离合的方式与尼龙搭扣31结合。中间杆的延伸部32b上形成有槽32c。具有H形断面的树脂制造的滑动开关34的两侧延伸部34a以可自由上、下移动的方式嵌于槽32c内。另外,滑动开关34的两侧延伸部34a的上下端部固装有磁铁35,磁铁35延伸穿过槽32c的侧壁切除部。在移动杆33及竖框1上配合磁铁35分别安装有铁制的接合片36、37。接合片36、37在水平方向错开,借助滑动开关34的上下滑动,可使磁铁35分别与接合片36或37吸附在一起。即,将滑动开关34向下压,则磁铁35会与接合片36吸附在一起,使中间杆32与移动杆33接合。当移动杆33横移时,仅有纱网100被拉开。若将滑动开关34向上推,磁铁35会与接合片37吸附在一起。因此,中间杆32与竖框1接合,仅有布帘100′被拉开。标号39是板片弹簧,该弹簧压在槽32c的侧壁,可以防止滑动开关34因自重而下滑。
即使布帘采用极薄的布料,只要在室外一侧镀铝等金属材料,亦能得到与厚布料同样的遮光效果。因此,薄布料可代替厚布料。因此,本发明也可以省去门板式纱窗及室内侧的布帘,使窗户周边看起来清爽。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若不使用纱窗,也可单独采用布帘100′。
以往,具有框架构造的门板式纱窗在拉引时较容易,但对于单一的移动杆来说,如何使其保持垂直移动且维修容易,实为重要课题。如前述利用细索绕挂使移动杆保持垂直移动或在上、下横框装置齿条,企图使上、下端装有齿轮的移动杆保持垂直移动等现有技术的方式在调整及维修时相当困难,且成本很高。本发明将构造简单的滑动件以可自由滑移的方式嵌合于纱窗的上、下框,使移动杆可以保持垂直自由滑移,同时由于构造简单在维修时很容易,且制造成本低。纱网不使用时可收藏在竖框或移动杆内,不会遮蔽视界,使窗户周边看起来很清爽。
如最后一实施例所示,可将防虫的纱网及遮光与采光调整的布帘合并装设,随着需要,可以使用布帘或纱网。同时,由于不需使用门板式纱窗及布帘,可以使窗户周边看起来清爽。本发明的纱网及布帘可以简单地拆装及清洗。
另外,本发明的纱网及布帘除在上、下端缘贯穿有细索外,也可将细尼龙丝依次贯穿其中间的各折叠部。
当纱网或布帘拉开时,尼龙丝被拉直,当纱网或布帘收折时尼龙丝卷绕成许多细圈,各细圈正好夹在各折叠部间。因此,当纱网或布帘拉伸时,其中间部可以被尼龙丝支撑不致被风吹鼓膨起。而收折时尼龙丝自动卷绕成圈,不致防碍纱网及布帘的收折动作。
权利要求
1.一种折叠式帘状纱窗,该纱窗的上下框及竖框与窗扇的外框以一体或个别成形的方式设置在窗扇的室内侧或室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窗的上、下框上分别设置有与其自身平行的水平轨道,一对滑动件以可自由滑动的方式分别嵌合于所述上、下水平轨道;所述滑动件与所述水平轨道的水平方向接触长度为垂直方向接触高度的五倍以上;一移动杆,其上、下端分别结合有自上述滑动件沿与其滑动方向呈垂直延伸的支臂;可折叠纱网的上下端缘分别以可滑动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纱窗的上、下框连接,同时,纱网的一侧垂直缘部固定于移动杆,纱网的另一侧垂直缘部固定于与该移动杆面对的竖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帘状纱窗,其特征在于嵌合于水平轨道的滑动件的支臂的至少一者是以可相对于移动杆沿垂直方向自由进出方式结合于移动杆的端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式帘状纱窗,其特征在于该折叠式帘状纱窗另具有滑动轨道,该滑动轨道是以可沿纱窗的上、下框内自由滑移方式与水平轨道嵌合,而该滑动件是以可自由水平滑移的方式嵌于水平轨道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式帘状纱窗,其特征在于该纱网的上、下端缘分别设有索孔,而上、下两条细索沿上、下框被拉紧且分别依次贯穿所述索孔,各细索的两端分别以可自由离合的方式固定于纱窗的两竖框的上、下端,而以可沿水平方向自由滑移方式嵌于纱窗上、下框的多个挂钩以可自由滑移的方式挂于各细索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式帘状纱窗,其特征在于该纱网的上、下端缘分别设有索孔,而上、下两条细索沿上、下框被拉紧且分别依次贯穿所述索孔,各细索的两端分别以可自由离合的方式固定于纱窗的两竖框的上、下端,而以可沿水平方向自由滑移方式嵌于纱窗上、下框的多个挂钩以可自由滑移的方式挂于各细索上。
6.一种折叠式帘状纱窗,该纱窗的上、下框及竖框与窗扇的外框以一体或个别成形的方式设置于窗扇的室内侧或室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窗的上、下框分别设置有与其自身平行的水平轨道,多对滑动件以可自由滑动的方式分别嵌合于所述上、下水平轨道;一移动杆,其上、下端分别结合有自所述滑动件沿与其滑动方向呈垂直延伸的支臂;一中间杆,其上、下端分别结合有所述滑动件的支臂,且该中间杆位于移动杆与纱网的竖框之间,纱网及布帘的一垂直端缘分别固定于中间杆的两侧,而纱网及布帘的另一侧垂直端缘分别固定于与中间杆面对的纱窗竖框及移动杆上,该中间杆可分别与纱窗的竖框或移动杆结合,以便拉伸和收叠纱网或布帘。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式帘状纱窗,其特征在于该纱网及布帘的中间部被至少一条化纤丝水平平行依次贯穿各折叠部,各化纤丝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移动杆、中间杆及竖框。
全文摘要
一种折叠式帘状纱窗,其上、下框及竖框与窗扇的外框以一体或个别成型的方式设置于窗扇的室内或外侧,上、下框分别设置有与其自身平行的水平轨道,一对滑动件以可自由滑动的方式分别嵌合于上、下水平轨道,一移动杆,其上、下端分别结合有自上述滑动件沿与其滑动方向呈垂直延伸的支臂,可折叠纱网的上下端缘分别以可与纱窗的上、下框滑动接触的方式连接,纱网的一侧垂直缘部固定于移动杆,另一侧垂直缘部固定于与该移动杆相对的竖框。
文档编号E06B9/01GK1132305SQ9510384
公开日1996年10月2日 申请日期1995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31日
发明者富田胜秋 申请人:今一万宁窗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