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2366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置物架,特别是一种上、下层架可合并使用,也可分开使用,不占使用空间及体积,且置物架上的置物网层当不放置物品时,可纵向收折并可当作屏风使用的置物架。
现今置物架已广泛地被大众所使用,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办公场所中,都可见到置物架的使用。
然而,一般传统的置物架,无论置物架是用塑料还是用木材制成,置物架都为固定式且无法拆卸组装,相当占用摆放空间;传统置物架的另一缺点在于置物架的外观造形固定且单调,因此,上述传统置物架的实用性并不足够,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置物架,该置物架是由下层架与上层架组成,在下层架与上层架分别具有二层置物网层,该置物架可将上、下层架组合使用,也可将上、下层架分开使用,具有使用时可拆卸组装的优点;且置物架上的置物网层当不放置物品时,可纵向枢转收合当作屏风使用,不仅可以分隔室内空间,且柔美的线条及铸花装饰,更增加了该置物架的外部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置物架,该置物架是由一下层架及一上层架组成,其特征在于该下层架,其后方具有一呈矩形的下框体,在下框体的上、下处分别枢设一置物网层,各个置物网层的周边设有一剖面呈L型的边条,在各边条的侧边分别形成一凹缘,下框体的两侧上、下位置各设有一中空套筒,而中空套筒的前方中央分别具有一贯孔,在中空套筒的内部套合一前脚架,该前脚架的后方各朝下延伸套合中空套筒内部的凸柱,凸柱前方具有螺孔,用螺丝从各中空套筒的前方朝后穿入将凸柱锁固在各个中空套筒内,在前脚架的内侧上、下处分别朝内侧凸伸形成两L型凸柱,该L型凸柱是当置物网层平置时,以L型凸柱越过凹缘,将L型凸柱支撑在各置物网层的边条底部,在下层架的顶部套设有一上层架,该上层架的后方也具有一呈矩形的上框体,上框体的顶、底部处也枢设一置物网层,上框体的两侧前方各朝前设有一侧架,上框体的近顶、底部处分别朝前设置一中空套筒,而各侧架可与中空套筒套接,介于各侧架内部设有置物网层,在各侧架底部设有一ㄇ型扣片,该ㄇ型扣片在组合时恰结合在前脚架的顶部,以组成一完整的置物架。
前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该前脚架侧面具有装饰图案。
前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各前脚架的前方具有一中空套筒,介于两中空套筒之间跨设一具有装饰图案的弧形杆。
前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上框体的顶部设有可增加置物架外部美观的装饰图案。
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的优点1·在下层架10与上层架20上分别具有二层置物网层12、13、22、23,该置物架可将上、下层架20、10组合使用,也可将上、下层架20、10分开使用,达到不占空间及体积且使用时具有可拆卸组装的优点。
2·当置物架上的置物网层12、22、23不放置物品时,可纵向枢转当作屏风使用,增加了置物架的外部美观性。
3·本实用新型具有装饰图案163、166、27,可增加置物架的外部美观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平面实施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
图1中A部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B部的局部立体放大图。
图5、6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平面图。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置物架(如
图1所示),由此图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该置物架是由一下层架10及一上层架20等组成;该下层架10,其后方具有一呈矩形的下框体11,下框体11的上、下处分别枢设一置物网层12、13,而各置物网层12、13的周边设有一剖面呈L型的边条14、15,在各边条14、15的侧边分别形成一凹缘141、151(如图4中所示),在下框体11的两侧上、下位置各设有一中空套筒111、112(如
图1、3中所示),而中空套筒111、112的前方中央分别具有一贯孔,而在中空套筒111、112的内部是可套合一前脚架16,该前脚架16的后方各朝下延伸可套合中空套筒111、112内部的凸柱,且凸柱前方具有螺孔,螺丝113由各中空套筒111、112的前方朝后穿入将凸柱锁固在各个中空套筒111、112内;在前脚架16的内侧上、下位置分别朝内侧凸伸形成两L型凸柱161、162(如图4中所示),该L型凸柱161、162是当置物网层12、13平置时,以L型凸柱161、162越过凹缘141、151,将L型凸柱161、162支撑在各置物网层12、13的边条14、15的底部,而在前脚架16的侧面具有装饰图案163,可增加该置物架的美感;另外在各前脚架16的前方也具有中空套筒164,介于两中空套筒164之间跨设一中央具有装饰图案166的弧形杆165,该装饰图案166也能增加置物架的外部美感;在下层架10的顶部套设一上层架20,该上层架20的后方也具有一呈矩形的上框体21,上框体21的顶、底部处也枢设一置物网层22、23,上框体21的两侧前方各朝前设有一侧架24,上框体21的近顶、底部处分别朝前设置一中空套筒25、26,而各侧架24与中空套筒25、26的结合方式及各侧架24与各置物网层22、23的结合方式与前述的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上框体21的顶部也设有可增加置物架外部美感的装饰图案27;再如图3所示,在各侧架24的底部设有一ㄇ型扣片28,该ㄇ型扣片28在组合时恰可结合在前脚架16的顶部,以防止侧架24与前脚架16间发生晃动。
上述的结构组合后在使用时(如图2中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的上层架20的置物网层22、23不放置物品时,可将ㄇ型扣片28旋松并与前脚架16的顶部之间脱离卡掣,再将各置物网层22、23的前方朝上枢转,再将各侧架24朝外侧移动适当距离,再将置物网层22、23放松后并朝下枢转,就可将各置物网层22、23朝下垂(如图2中所示),当作屏风使用。
再如图5中所示,该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下层架10与上层架20分开使用时的状态图,该下层架10独立当作小型的置物架使用,达到不占空间及体积的目的;再如图6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也可将上层的置物网层12朝下枢转当作屏风使用,以增加外部美观。
权利要求1.一种置物架,该置物架是由一下层架及一上层架组成,其特征在于该下层架,其后方具有一呈矩形的下框体,在下框体的上、下处分别枢设一置物网层,各个置物网层的周边设有一剖面呈L型的边条,在各边条的侧边分别形成一凹缘,下框体的两侧上、下位置各设有一中空套筒,而中空套筒的前方中央分别具有一贯孔,在中空套筒的内部套合一前脚架,该前脚架的后方各朝下延伸套合中空套筒内部的凸柱,凸柱前方具有螺孔,用螺丝从各中空套筒的前方朝后穿入将凸柱锁固在各个中空套筒内,在前脚架的内侧上、下处分别朝内侧凸伸形成两L型凸柱,该L型凸柱越过凹缘,将L型凸柱支撑在各置物网层的边条底部,在下层架的顶部套设有一上层架,该上层架的后方也具有一呈矩形的上框体,上框体的顶、底部处也枢设一置物网层,上框体的两侧前方各朝前设有一侧架,上框体的近顶、底部处分别朝前设置一中空套筒,而各侧架与中空套筒套接,介于各侧架内部设有置物网层,在各侧架底部设有一ㄇ型扣片,该ㄇ型扣片在组合时恰结合在前脚架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该前脚架侧面具有装饰图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各前脚架的前方具有一中空套筒,介于两中空套筒之间跨设一具有装饰图案的弧形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上框体的顶部设有增加置物架外部美观的装饰图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置物架,该置物架是由一下层架及一上层架组成,该下层架,其后方具有一呈矩形的下框体,在下框体的上、下处分别枢设一置物网层,在下层架的顶部套设有一上层架,该上层架的后方也具有一呈矩形的上框体,上框体的顶、底部处也枢设一置物网层,上框体的两侧前方各朝前设有一侧架,在各侧架底部设有一冂形扣片,该冂形扣片在组合时恰结合在前脚架的顶部。
文档编号A47B43/00GK2235232SQ95201418
公开日1996年9月18日 申请日期1995年2月7日 优先权日1995年2月7日
发明者唐雷恩 申请人:欣锠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