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抗风撑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501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锁抗风撑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窗配件,特别涉及一种自锁抗风撑档。
抗风撑档广泛地应用于塑钢窗、钢窗、铝合金窗和彩板窗等开启后的固定。原使用的抗风撑档通常包括撑档杆和支座,它们一般由50%的黑色金属、35%的锌合金和15%的铜熔融后浇铸而成。其中黑色金属和锌合金涉及到风撑表面的腐蚀问题,用传统的电镀或油漆也不能根本解决;而铜材是紧缺物质,成本又高。此外,为便于套接,撑档杆杆体上的定位孔与支座上的定位柱之间的配合通常是松动配合,这样,在风力的作用下,会使撑档杆冲击定位柱;日长时久,就会在较薄弱的撑档杆杆体的定位孔处产生裂缝,直至断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锁抗风撑档,它不仅耐腐蚀,而且具有自锁能力,从而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此外,它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自锁抗风撑档,包括一在杆体上具有若干定位孔的撑档杆,以及一具有一定位柱的支座。所述撑档杆和支座均由高分子聚碳酸酯制成。所述支座的定位柱由一体形成的、同轴线的一在下的截头圆锥形轴座和一在上的圆柱形导入轴形成,且导入轴直径小于或等于锥形轴座小端直径。所述撑档杆在杆体的各定位孔下方有一体形成的、带有与所述定位孔同轴线的截头圆锥形孔的中空体,其中,所述定位孔可与定位柱的导入轴松动配合,而所述锥形孔可与定位柱的锥形轴座紧配合。
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锁抗风撑档和传统的抗风撑档在下述试验条件下进行试验(1)常规1.5×0.6米2门窗胎架台,(2)使用10公斤/米负重自由落体,(3)冲击开启90度的窗扇外侧。试验结果表明,传统的锌合金撑档冲击600次时断裂,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锁抗风撑档冲击1000次尚未断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使用高分子聚碳酸酯材料,彻底解决了风撑的防腐问题;由于撑档杆杆体上的锥形孔与支座的定位柱上的锥形轴座紧配合,因而具有自锁能力,且在风力作用下,不会晃动,不会造成撑档杆与支座之间的冲击运动,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此外,目前聚碳酸酯的价格虽是锌合金的2.2倍,但其重量仅为锌合金的六分之一,故产品成本大幅度降低。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支座的正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撑档杆的俯视图;图3是图2所示撑档杆的局部仰视图;图4是沿图3中的A—A线的剖视图;图5是撑档杆杆体和支座套接状态图。
参看
图1,这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锁抗风撑档中的支座4的正视图,它包括带有两固定孔1的固定板2,以及一定位柱3。通常,利用两穿过固定孔1的螺丝或铆钉(未画出)将支座4固定在窗框架上。定位柱3由一在下方的截头圆锥形轴座5和一在上的圆柱形导入轴6组成,它们是同轴线的,且是一体形成的。其中导入轴6的直径小于或等于锥形轴座5小端(图中的上端)的直径,且导入轴6的顶端最好是球面状的。
参看图2—4,撑档杆7包括固定板8和杆体9,杆体9与固定板8可枢转地连接。通常,撑档杆7通过固定板8与可活动启闭的窗框连接。杆体9上有若干定位孔10,在各定位孔10的下方有一体形成的中空体11,而中孔体11中有与定位孔10同轴线的截头圆锥形孔12。
参看图5,这是撑档杆杆体和支座套接时的状态。从图中可看出,杆体的定位孔10与定位柱的导入轴6配合,且定位孔10的直径略大于定位柱的导入轴6的直径,从而它们之间一般形成松动配合。而定位孔10下方的锥形孔12与定位柱的锥形轴座5配合,且锥形孔12的锥度与锥形轴座的锥度基本相同,因此它们之间一般形成紧配合。
所述撑档杆9和支座4均由高分子聚碳酸酯材料或其它类似的工程塑料制成。
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和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自锁抗风撑档,包括一在杆体上具有诸定位孔的撑档杆,以及一具有一定位柱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档杆和支座均由高分子聚碳酸酯制成;所述支座的定位柱由一体形成的、同轴线的一在下的截头圆锥形轴座和一在上的圆柱形导入轴组成,且导入轴直径小于或等于锥形轴座小端直径;而所述撑档杆在杆体的各定位孔下方有一体形成的、带有与所述定位孔同轴线的截头圆锥形孔的中空体,其中,所述定位孔可与定位柱的导入轴松动配合,而所述锥形孔可与定位柱的锥形轴座紧配合。
专利摘要一种自锁抗风撑挡,包括一撑挡杆和一支座,它们均由高分子聚碳酸酯制成。支座的定位柱由一体形成的、同轴线的、一在下的截头圆锥形轴座和一在上的圆柱形导入轴组成。撑挡杆在杆体的各定位孔下方有一体形成的、带有与所述定位孔同轴线的截头圆锥形孔的中空体。其中,杆体上的定位孔可与定位柱上的导入轴松动配合,而杆体上的锥形孔可与定位柱上的锥形轴座紧配合。这种抗风撑挡耐腐蚀,具有自锁能力,从而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此外,它成本低廉。
文档编号E05C17/00GK2244075SQ9524480
公开日1997年1月1日 申请日期1995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1995年9月29日
发明者陈根宝 申请人:陈根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