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距离报警的电子密码保险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8609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远距离报警的电子密码保险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密码保险箱,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自动拨号技术、远距离传送数据的电子密码保险箱。
现有的电子密码保险箱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功能来达到保密与保险的。1、设置用户密码,由用户通过输入正确的用户密码来控制保险箱门的开启。低档的电子密码保险箱一般不允许用户对该密码进行修改。(如磁卡式,固定密码式)2、用户密码可以修改的电子密码保险箱,一般是通过设置开关等硬件操作来实现。(如用户需要消除原有密码,输入新密码,往往需要拨动箱门背后的某一开关,然后才能进行操作。3、在发生非法使用的场合(如撬窃等),现有的电子密码保险箱只能进行近距离报警(如箱内声、光报警,通过短距离传输线向值班室报警等)。而无法进行远距离,甚至跨地区,跨省市的报警。4、应急使用情况,即在电子系统失灵的情况下,往往使用机械锁结构,易被诸如万能钥匙之类的工具开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以上保险箱的缺点,而提供的一种密码修改简单、使用可靠,且利用自动拨号技术、远距离报警的电子密码保险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远距离报警的电子密码保险箱,由保险箱主体机及与该保险箱主体机分离的副机构成在保险箱主体机的面板上设有箱门和键盘,主体机内设有CPU(A)微处理机主电路、电子密码设置电路、报警传感电路以及本机电源和电源监测电路(A)。所述的电子密码设置电路由键盘电路和开箱门执行电路组成,所述的报警传感电路由搬动/振动传感电路、声响报警电路组成;在副机内设有报警电路、电源和电源监测电路;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的保险箱主体机与副机之间采用一对输入、输出连接线连接;所述的副机的输出信号与电话线连接;所述的保险箱主体机内的电子密码设置电路还包括一通讯接口电路(A)和一通讯/充电切换电路(A);所述的通讯接口电路(A)与CPU(A)主电路和通讯/充电切换电路(A)双向连接;所述的通讯/充电切换电路(A)通过输入、输出连接线与副机连接;所述的副机中还包括一CPU(B)微处理机主电路,以及与之连接的远距离报警电路,所述的远距离报警电路包括通讯接口电路(B)、通讯/充电转换电路(B)、调制/解调电路、调制/解调控制电路、抗干扰隔离电路、自动拨号电路以及控制输入/输出电路;所述的通讯/充电转换电路(B)分别与通讯接口电路(B)以及保险箱主体机的通讯/充电转换电路(A)双向连接;所述的通讯接口电路(B)、调制/解调控制电路、抗干扰隔离电路和控制输入/输出电路分别通过数据线与CPU(B)主电路连接;所述的抗干扰隔离电路的输出端与自动拨号电路连接;所述调制/解调控制电路和自动拨号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调制/解调电路连接;所述的调制/解调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输入/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上的电路结构,使制成的电子密码保险箱具有以下的优点1.用户修改密码不用打开箱门,而采用键盘输入一组口令密码的方式进行,对箱内物品保密性强;2.可防止由于时间、环境等因素引起的硬件开关老化,氧化等引起接触不良的毛病,提高可靠性;3.可进行远距离遥控密码修改(例如,通过电话线路进行密码修改);4.在保留原来声报警的基础上增加了通过公共电话传输线路进行报警的远距离报警功能;5.附加的紧急求助功能,如遇到急事仅需按一下设在主机体面板上的*键,即可自动通过电话呼出报警。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给出。
附图一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二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险箱主体机内的电子线路方框图;附图三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副机内的电子线路方框图;附图四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险箱主体机内通讯接口电路(A)原理图;附图五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副机内通讯接口电路(B)原理图;附图六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险箱主体机内通讯/充电切换电路(A)原理图;附图七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副机内通讯/充电切换电路(B)原理图;附图八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副体机内抗干扰隔离电路原理图。
请参阅附图附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远距离报警的电子密码保险箱,由保险箱主体机1及与该保险箱主体机分离的副机2构成在保险箱主体机1的面板上设有箱门11和键盘12,在保险箱主体机1和副机2内分别设有控制主、副机工作的电子线路3、4。所述的保险箱主体机与副机之间采用一对输入、输出连接线5连接;所述的副机的输出信号与电话线6连接;附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险箱主体机内的电子线路方框图,该电子线路3包括CPU(A)微处理机主电路31、电子密码设置电路32、报警传感电路33以及本机电源34和电源监测电路(A)35。所述的电子密码设置电路32由键盘电路和开箱门执行电路组成,还包括一通讯接口电路(A)、一通讯/充电转换电路(A)和一通讯/充电控制电路;所述的报警传感电路由搬动/振动传感电路、声响报警电路组成。本机电源可以是电池,也可以是充电电源,提供本机各电路工作。上述电子密码设置电路32、报警传感电路33和电源监测电路(A)35分别通过数据线与CPU(A)主电路连接。其中所述的通讯接口电路(A)除与CPU(A)主电路连接外,还与通讯/充电转换电路(A)双向连接;所述的通讯/充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CPU(A)主电路连接,其输出端与通讯/充电转换电路(A)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通讯/充电转换电路(A)通过输入、输出连接线与副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主体机中的CPU(A)采用型号为89C2051的芯片,该芯片内存有三套密码(出厂时由厂方固化在芯片内),一套为辅助密码,主要用于应急开门;另两套为主密码,一套为更换用户密码用的密码,另一套为更换电话号码用的密码。一般情况下,CPU(A)从键盘输入密码后,进行与三套密码比较,如果正确,则执行相应程序和动作,如不正确,则第一通过声响报警电路报警,一段时间后,通过副机的电话拨号进行电话网络自动报警。
在遇到用强迫行为开箱时,如撬窃,锤击,搬动等,搬动/振动传感电路立即向CPU(A)发出信号,CPU(A)立即转入报警与电话报警程序。
电源监测电路(A)用于对主体机电源进行检测,以让CPU(A)决定是否需要对主机自动进行充电。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副机内的电子线路方框图,该电子线路图4包括CPU(B)微处理机主电路41、远距离报警电路42、本机电源43和电源监测电路44。所述的远距离报警电路42包括通讯接口电路(B)、通讯/充电转换电路(B)、调制/解调电路、调制/解调控制电路、抗干扰隔离电路、自动拨号电路以及控制输入/输出电路。本机电源43为可充电式,提供本机各电路工作电源。远距离报警电路中的各电路和电源监测电路分别通过数据线与CPU(B)主电路连接,所述的通讯/充电转换电路(B)分别与通讯接口电路(B)以及保险箱主体机的通讯/充电转换电路(A)双向连接;所述的通讯接口电路(B)、调制/解调控制电路、抗干扰/浮置电路和控制输入/输出电路分别通过数据线与CPU(B)主电路连接;所述的抗干扰/浮置电路的输出端与自动拨号电路连接;所述调制/解调控制电路和自动拨号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调制/解调电路连接;所述的调制/解调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输入/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副机中的CPU(B)主电路采用型号为89C2051的芯片,配上MOTOROLA的自动拨号芯片(MC145412)和调制/解调芯片(MC145442)组成电话号码自动存储、自动拨号、信息密码(如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代码等)自动转输电路。(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自动拨号电路和调制/解调电路都属通用技术,故不赘述。)当连接线被破坏或主机要求进行电话报警时,CPU(B)收到连接线传来的主机请求信号,或在一段时间内收不到主机信号,CPU(B)立即自动转入电话报警程序。
线路变压器受CPUB的控制,平时并不接入电话外线,以免加重电话线路的负担,只有进行报警时才自动接入电话外线。
本实用新型的保险箱主体机1与副机2内各设置一通讯接口电路(A)、(B),主要是为了在主、副机间连接线比较长的情况下,不致传输的信号发生畸变。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险箱主体机内通讯接口电路(A)原理图,所述的通讯接口电路(A),由晶体三极管BG4和BG5构成,BG4的基极与连接线连接,BG4的输出端与CPU(A)的串行输入口RXD连接,BG5的基极与CPU(A)的串行输出端连接,BG5的输出端与连接线连接。在BG4、BG5的各极间还分别连接外围元器件,例如在BG4的基极与连接线间串联一电阻R9,该基极与发射极间还并接一二极管D9。本实施例中的BG4采用型号为8050,BG5采用的型号为8550。
副机通过主、副机间的连接线向主体机发送的信号(FORM B NERO)通过R9、D9、BG4进行整形和电平规范处理,送入CPU(A)的串行输入口RXD,由CPUA对副机来的信号进行判别,以确定是何种信号,然后转入相应的处理程序(如联络信号;主机要求报警的确认信号;副机要求充电、副机充电完毕的信号等)。
主机向副机发送的信号从CPUA的串行输出口TXD通过BG5整形处理后通过连接线(TO A NERO)向副机发送。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副机内通讯接口电路(B)原理图,所述的通讯接口电路(B),由晶体三极管BG1和BG6构成,BG1的基极与输入连接线连接,其集电极与CPU(B)的串行输入口RXD连接,BG6的基极与CPU(B)的串行输出端连接,BG6的输出端与输出连接线;所述的通讯接口电路中还包括一与非门IC4,与非门IC4的输入端与输入连接线连接,与非门IC4的输出端与CPU(B)的中断输入端连接。本实施例中的BG1采用型号为8050,BG6采用的型号为8550。
副机平时呈待命状态,接收到主机信号后,才开始进行应答等工作,中断信号一到,CPU(B)立刻退出待命状态进入中断处理程序。这样,一方面可以省电,另一方面也对主、副机间的信号传输有了一个规范。增加的与非门IC4就是为了达到实时接收,实时处理的目的。
另外,副机内部定时对中断口进行检测,如在预定的时间外,没有接收到主机信号,副机经过有限次的再检测与判别,确认后,便认为连接线已被破坏,就立即通过电话线进行自动报警。
本实用新型的保险箱主体机1与副机2内还各设置一通讯/充电切换电路(A)、(B),这样只要采用一对输入、输出连接线就能将主、副机联接起来。既能进行信息传输又能对副机进行充电。副机2的输出信号与电话线连接,一旦主机发生报警,不管主机是否被破坏,副机能自动立即进行电话拨号报警,并将报警信号通过电话线路发送出去。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险箱主体机内通讯/充电切换电路(A)原理图,所述的通讯/充电切换电路(A)由一晶体三极管BG3和一继电器J3构成,BG3的基极与CPU(A)的P1.7脚连接,其发射极与J3的线圈连接,其集电极与电源的负极连接。本实施例中的BG3采用型号是8550。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副机内通讯/充电切换电路(B)原理图,所述的通讯/充电切换电路(B),由一晶体三极管BG7和一继电器J4构成,BG7的基极与CPU(B)的P1.5脚连接,其发射极与J4的线圈连接,其集电极与电源的负极连接。本实施例中的BG7采用型号是8550。
由CPU(A)发出的信号通过通讯接口电路(A)的BG5的集电极送到J3的常闭触点J31,CPU(A)的接收信号通过J3的另一组常闭触点J32传送到通讯接口电路(A)的BG4的基极,J3的两组常开触点J33、J34分别联接到主机的电源上。
由CPU(B)接收的信号通过J4的常闭触点J41传输到通讯接口电路(B)BG1的基极,CPU(B)发送的信号由通讯接口电路(B)BG6的发射极传送到J4的常闭触点J42。J4的两组常开触点J43、J44,分别联接到副机电源的正负极。
一般情况下,主、副机处于通讯状态,主、副机通过J3、J1的常闭触点进行通讯联络。当副机电源需要充电时,主机的程序命令CPUA的P1·6口输出一个低电平,使BG3(8550)开通,J3吸合,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同时,CPUB程序命令P1·5为低电平,BG3B开通,J1吸合,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连接线成为充电电源线,对副机进行充电。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副体机内抗干扰隔离电路原理图,所述的抗干扰隔离电路由二极管D1~D8构成,其中二极管D1~D7连接在CPU(B)与自动拨号集成电路IC2之间,构成抗干扰电路;二极管D8连接在自动拨号集成电路IC2对地端(VSS)与地线之间,构成隔离电路。
当主机通过主、副机间的连接线进行电话号码更换、存储等工作时,CPU(B)通过它的P1.0-P1.3、P3.4、P3.5、P3.7端口对自动拨号集成电路IC2的COL1-COL3、ROW1-ROW4端口输出相应的低电平信号,对IC2进行电话号码的存储与更换工作;当CPU(B)发出电话报警命令后,IC2根据CPU(B)的要求,依照内部预定好的电话目录拨出电话号码。由于这两种情况,IC2的COL1.1-COL1.3、ROW1.1-ROW1.4均会在引脚口产生相应的低电平信号,这样,必然会引起CPU(B)的程序控制混乱,形成干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IC2的对地端(ASS)端与地线之间增加了一隔离二极管D8后,提高了IC2对地端的电平亦可提高低电平阀值,增加抗干扰能力。
本实用新型在副机的调制/解调器的输出端还连接一线路变压器,该线路变压器的输入端与调制/解调器的输出端连接,线路变压器的输出端与电话线连接。该线路变压器受CPU(B)的控制,平时不接入电话外线,以免加重电话线路的负担,只有进行报警时才自动接入电话外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正常情况下,用户通过键盘(12)输入正确密码,该密码在CPU(A)内部与预先设置的用户密码进行比较,结果正确,CPU(A)输出开门信号到开箱门执行电路,打开箱门电磁铁,开箱。如果按错密码,CPU(A)无输出信号到开箱门执行电路,箱门不开。如果连续三次按错密码,CPU(A)输出报警启动信号到声报警控制电路报警。同时,CPUA在10分钟内不接受任何键盘输入的信号。10分钟后,在第二次三组密码错误的情况下,CPU(A)向通讯接口电路(A)发出报警请求信号,该信号通过通讯/充电转换电路(A)到连接线,传送到副机系统,由副机系统进行电话拨出报警。通讯接口电路(A)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向副机发送联络密码信号(该密码由生产厂在制造时设定,不可修改,每台保险箱密码均不相同),并接收副机的应答信号和数据,根据副机发回的信号和数据决定是否需要修改用户密码、电话号码及是否副机电源需要充电,如果需要充电,则CPU(A)将发出信号,使通讯/充电转换电路(A)切换到充电模式,电源电路通过通讯/充电转换电路(A),到连接线,对副机电源进行自动充电。
在发生强行搬动,强烈振动,敲打等情况下,搬动/振动传感电路向CPU(A)发出信号,经确认后,CPU(A)如上述一样通过通讯接口电路(A)和通讯/充电切换电路(A)到连接线,向副机发出电话报警请求信号,由副机进行电话拨出报警。
键盘电路除了作为平时输入用户密码外,还可根据用户需要根据用户密码重置密码,电话设置密码,应急密码等对用户密码,电话号码等进行修改和设置。
从主机来的信号均通过连接线进入副机的通讯/充电转换电路(B),然后通过通讯接口电路(B)进入CPU(B)的串行口,CPU(B)内部程序进行分析和比较,分别进行处理如是要求更改电话号码的信号,则CPU(B)清除原有的电话号码,然后根据主机的要求,将新号码存入电话号码存储区。如是要求电话报警的信号,CPU(B)通过抗干扰/浮置电路向自动拨号电路发出信号,自动拨号电路开始通过调制/解调电路和线路变压器向外线拨号,每次拨号完毕,CPU(B)打开调制/解调控制电路将报警数据经调制后发送出信号。如是主机来的联络密码信号,CPU(B)确认后,通过通讯接口电路(B)发出应答信号,如经一段时间(本机设置为5秒钟),没收到联络信号,CPU(B)会再等待两次,即连续15秒钟没有收到主机的联络信号,则CPU(B)认为连接线被破坏,CPUB(18)即同电话报警一样发送电话报警信息。
电源检测电路监测可充式自备电源的情况,如遇电压不足,CPU(B)即会收到电源检测电路的信号,根据确认,CPU(B)即通过通讯接口电路(B)、通讯/充电切换电路(B)向主机发出请求充电信号,以得到主机及时向其充电,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简单,功能多,用户修改密码简单,保密性强;可防止由于时间、环境等因素引起的硬件开关老化,氧化等引起接触不良的毛病,使整机可靠性提高;并具有本机声音保警、远距离遥控密码修改和通过公共电话传输线路进行报警的远距离报警功能。
权利要求1.一种远距离报警的电子密码保险箱,由保险箱主体机及与该保险箱主体机分离的副机构成在保险箱主体机的面板上设有箱门和键盘,主体机内设有CPU(A)微处理机主电路、电子密码设置电路、报警传感电路以及本机电源和电源监测电路(A)。所述的电子密码设置电路由键盘电路和开箱门执行电路组成,所述的报警传感电路由搬动/振动传感电路、声响报警电路组成;在副机内设有报警电路、电源和电源监测电路(B);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险箱主体机与副机之间采用一对输入、输出连接线连接;所述的副机的输出信号与电话线连接;所述的保险箱主体机内的电子密码设置电路还包括一通讯接口电路(A)和一通讯/充电切换电路(A);所述的通讯接口电路(A)与CPU(A)主电路和通讯/充电切换电路(A)分别双向连接;所述的通讯/充电切换电路(A)通过输入、输出连接线与副机双向连接;所述的副机中还包括一CPU(B)微处理机主电路,以及与之连接的远距离报警电路构成,所述的远距离报警电路包括通讯接口电路(B)、通讯/充电转换电路(B)、调制/解调电路、调制/解调控制电路、抗干扰隔离电路、自动拨号电路以及控制输入/输出电路;所述的通讯/充电切换电路(B)与通讯接口电路(B)以及保险箱主体机的通讯/充电切换电路(A)分别双向连接;所述的通讯接口电路(B)、调制/解调控制电路、抗干扰/浮置电路和控制输入/输出电路分别通过数据线与CPU(B)主电路连接;所述的抗干扰/浮置电路的输出端与自动拨号电路连接;所述调制/解调控制电路和自动拨号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调制/解调电路连接;所述的调制/解调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输入/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距离报警的电子密码保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讯接口电路(A),由晶体三极管BG4和BG5构成,BG4的基极与连接线连接,BG4的输出端与CPU(A)的串行输入口RXD连接,BG5的基极与CPU(A)的串行输出端连接,BG5的输出端与连接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距离报警的电子密码保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讯/充电转换电路(A),由一晶体三极管BG3和一继电器J3构成,BG3的基极与CPU(A)的P1.7端连接,其发射极与J3的线圈连接,其集电极与电源负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距离报警的电子密码保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讯接口电路(B),由晶体三极管BG1和BG6构成,BG1的基极与输入连接线连接,其集电极与CPU(B)的串行输入口RXD连接,BG6的基极与CPU(B)的串行输出端连接,BG6的输出端与输出连接线连接;所述的通讯接口电路中还包括一与非门IC4,与非门IC4的输入端与输入连接线连接,与非门IC4的输出端与CPU(B)的中断输入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距离报警的电子密码保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讯/充电切换电路(B),由一晶体三极管BG7和一继电器J4构成,BG7的基极与CPU(B)的P1.5端连接,其发射极与J4的线圈连接,其集电极与电源负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距离报警的电子密码保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干扰隔离电路由二极管D1~D8构成,其中二极管D1~D7连接在CPU(B)与自动拨号集成电路IC2之间,构成抗干扰电路;二极管D8连接在自动拨号集成电路IC2对地端(VSS)与地线之间,构成隔离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距离报警的电子密码保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机中还设有一线路变压器,该线路变压器的输入端与调制/解调器的输出端连接,线路变压器的输出端与电话线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密码保险箱,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自动拨号技术、远距离传送数据的电子密码保险箱。由保险箱主体机及与该保险箱主体机分离的副机构成:主体机内设有CPU(A)微处理机主电路、电子密码设置电路、报警传感电路以及本机电源和电源监测电路(A),还包括:一通讯接口电路(A)和一通讯/充电切换电路(A)在副机内设有远距离报警电路、电源和电源监测电路;具有密码修改简单、使用可靠,且利用自动拨号技术、远距离报警的优点。
文档编号E05B37/20GK2304721SQ97214760
公开日1999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1997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1997年6月28日
发明者时亚平 申请人:时亚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