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式按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397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式按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被治疗者坐下的状态下,对肩、腰等患部施行按摩的座椅式按摩机。


图13显示现有按摩机的一例。该按摩机以可升降之方式将按摩单元2安装于沿着椅子30之靠背31而设的导架32上。在以下所述中,由靠背31观察,以就座侧称为前方,而以其相反方向称为后方。
在按摩单元2前端部上下具有一对治疗指10、11的治疗臂12于中央部由枢轴支承(12a)着,且该治疗臂12藉由弹簧(未图示)而将上侧的治疗指10朝向前突出的方向推压。
藉由这些机构,在使二对治疗指10、11密着于被治疗者之背部的状态下,使按摩单元2上下移动,而施行搓揉运动、敲捶运动,进而达到按摩效果。
如上述,在现有技术中,上下治疗指10、11依据被治疗者之背部的凹凸,而以可转动方式枢接(12a)治疗臂12,以便于持续且同时地接触。此机构在按摩比较平坦的背部时有效果,但是在按摩肩部时,上侧的治疗指10使治疗臂12转动,因此有肩部的按摩所必要之上侧的治疗指10不能充分地压着于肩部之虞。又藉由相同的理由,在按摩腰部时,亦有按摩所必要之下侧的治疗指11不能充分地压着于腰部之虞。
有鉴于此,申请人构想出在按摩肩或腰时,限制治疗臂12之自由的转动,以提高按摩效果。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依据按摩的处所而切换治疗臂之自由之转动的限制及解除,进而提高按摩效果。
座椅式按摩机沿着椅子30之靠背31而可升降地设置按摩单元2,且该按摩单元2可转动地设置由靠背观察而朝前方突出的治疗臂12,又于该治疗臂12的前端部上下具有按压被治疗者之患部的一对治疗指10、11。
在治疗臂12安装有对应于治疗指10、11应按摩之被治疗者的患部处而固定治疗臂12之转动位置的转动锁固机构4、以及解除该治疗臂12之固定的锁固解除机构7。
在被治疗者按摩肩或腰等之所希望的患部时,使转动锁固机构4工作,而固定治疗臂12的转动位置。为了按摩背部等,而操作锁固解除机构7,进而解除该治疗臂12的固定。藉此,在按摩背部时,可以相对其凹凸而使治疗臂12自由转动,进而使上下治疗指10、11密着于被治疗者。又,在按摩肩及腰部时,可固定治疗臂12的转动,而不会如从前一样,于肩部、腰部,使治疗指与患部脱离,从而可对所有部位实现充分的按摩效果。
附图的简要说明如下图1为显示按摩机的概略侧面图;图2为由前方观察按摩单元的立体图;图3为由后方观察按摩单元的立体图;图4为台座的背面图;图5A、图5B为显示台座与止动构件之位置关系的背面图,图5A为显示未拉引缆索的状态,图5B为显示扭簧弯曲变形而拉引缆索的状态;图6为显示缆索架设于一治疗指之状态的立体图;图7A、图7B为治疗臂的侧面图,图7A为显示上侧的治疗指抵接于被治疗者之肩之治疗臂的转动位置,图7B为显示下侧的治疗指抵接于被治疗者之腰之治疗臂的转动位置;图8为臂锁固连杆与可动板的立体图;图9为构成转动锁固机构之臂锁固连杆与可动板的正面图;图10为图9之转动锁固机构的侧面图;图11A、图11B、图11C、图11D为显示构成转动锁固机构之臂锁固连杆与可动板之动作的侧面图,图11A为显示向下侧之治疗指突出之转动位置移动的状态,图11B为显示使下侧之治疗指突出的转动位置,图11C为显示向上侧之治疗指突出之转动位置移动的状态,图11D为显示使上侧之治疗指突出的转动位置;图12为锁固解除机构的立体图;图13为显示现有按摩机的概略侧面图;图14A、图14B、图14C为显示构成转动锁固机构之可动板与砧块之另一实施例的侧面图,图14A显示治疗臂的未锁固状态,图14B显示使下侧之治疗指突出的转动位置,图14C显示使上侧之治疗指突出的转动位置。
以下,使用附图来详述本发明的一例。
图1为按摩机3的侧面图。与以往相同,按摩机3的椅子30具有靠背31,且于沿着该靠背31而延伸的导架32可自由升降地嵌合有按摩单元2。
图2为由前侧观察按摩单元2的立体图,而图3为由后侧观察按摩单元2的立体图。在将板材弯曲而构成之台座20的侧面突出有嵌合于导架32的滚子33、33、33、33,且于该台座20的正面开设有二透窗22、22。摇动臂21由各透窗22突出,且于该摇动臂21枢接(12a)有治疗臂12。治疗臂12藉由弹簧(未图示)而将上侧的治疗指10朝向前方突出的方向推压,且于治疗臂12的前端部上下安装有一对治疗指10、11。
于台座20的背面侧设有齿轮箱50,且由该齿轮箱50的侧面突出有搓揉轴51及位于该搓揉轴51之下侧的敲捶轴52。搓揉轴51与摇动臂的枢接部以稍微倾斜的角度而连结,且敲捶轴52藉由连结杆53与摇动臂21连结。
齿轮箱50内设有马达(未图示),若该马达转动搓揉轴51,则两摇动臂21、21相互地接近、离开,而施行搓揉运动。若转动敲捶轴52,则两摇动臂21、21作敲捶运动。且齿轮箱50的内部构造以及藉由搓揉轴51的转动而使两摇动臂21、21接近、离开的机构为现有技术,故省略其详细说明。[治疗臂的自动转动]于齿轮箱50安装有托架54,且上下延伸的螺杆55螺合于该托架54。藉由螺杆55的转动驱动而使按摩单元2升降。
在本发明中,使按摩单元2升降,而于按摩单元2到达对应于被治疗者的肩或腰的位置时,使治疗臂12、12自动地转动直到治疗指10、11接触到肩或腰的位置为止。以下,说明此机构。
图4为设于台座20之背面之自动转动机构6的背面图,且省略齿轮箱50及滚子33的记载。如图3及图4所示,于台座20的背面侧设有上下延伸的一对支持缆索60、60,且对应于按摩单元2之上升或下降结束的位置,将止动构件61、61安装于该支持缆索60、60的上下端部。此上升或下降结束位置分别对应于被治疗者的肩或腰。且支持缆索60、60不设于台座20,而设于按摩机本体。如图3所示,上下部的止动构件61分别形成朝前方开口的缺口部62。如下述,于该缺口部62嵌合有按摩单元2的扭簧23。
于台座20之背面的上下端部设有使脚片24、24朝向台座20之上下中心部的扭簧23、23,且各扭簧23的脚片24、24的下端分别连接在连结构件63上。此脚片24、24之下端间的水平距离较止动构件61之缺口部62的左右宽度宽。于台座20上,透窗22、22的上方及下方设有带有凹槽的滚子64、64、64、64,且在连结于上侧扭簧23之脚片24、24的连结构件63、63上分别连接有缆索65的端部。上述支持缆索60、60贯穿连结构件63、63。各缆索65经由位于台座20之上端部的带有凹槽的滚子64、64而连结于各治疗臂12之下侧的治疗指11附近。
同样地,于下侧的扭簧23,藉由连结构件63、63而连接有缆索66、66,且该缆索66经由带有凹槽的滚子64、64而连结于各治疗臂12之上侧的治疗指10附近。
图6为由前侧观察图3之右侧之摇动臂21的立体图。于摇动臂21的内侧重叠设有二滑轮25、26,且上述缆索65在卷绕于内侧的滑轮26后,连结于治疗臂12之下侧的治疗指11附近。因此,若缆索65被拉向图6的A方向,则上侧的治疗指10朝下转动。
同样地,连结于下侧之扭簧23的缆索66在卷绕于摇动臂21上之外侧的滑轮25后,连结于治疗臂12之上侧的治疗指10附近。因此,若该缆索66被拉向图6的B方向,则下侧的治疗指11朝上转动。
若藉由螺杆55的转动而使按摩单元2上升,则如图5B所示,上侧的扭簧23嵌合于止动构件61的缺口部62。如上述,扭簧23之脚片24、24之下端间的距离较止动构件61之缺口部62的宽度宽,故扭簧24抵抗弹力而产生弯曲变形,进而下端间的距离变窄。如上述,拉缆索65,而使上侧的治疗指10朝下转动。
由于上侧的止动构件61设于对应被治疗者之肩的位置,故按摩单元2到达对应被治疗者之肩的位置时,上侧的治疗指10朝向肩而转动。
同样地,按摩单元2到达对应被治疗者之腰的位置时,下侧的治疗指11朝向腰而转动。亦即,在按摩单元2上升或下降结束的位置,治疗指10、11朝向应按摩的部位而转动。[治疗臂的锁固机构]如图2及图7A、图7B所示,跨于摇动臂21及治疗臂12而设置转动锁固机构4。如图7A所示,转动锁固机构4在上侧的治疗指10朝下转动而接触于被治疗者的肩时,及如图7B所示,在下侧的治疗指11朝上转动而接触于被治疗者的腰时,固定治疗臂12的转动角度。治疗臂12之转动角度的固定藉由将臂锁固连杆41的一端枢接于治疗臂12,且将另一端可卡合或脱离地锁固于摇动臂21而施行。藉由自动转动机构6而依据按摩单元2之升降来转动的治疗臂12藉由转动锁固机构4而可防止于按摩中不注意的转动。
图8为该转动锁固机构4的立体图;图9为转动锁固机构4的主视图;图10为图9的右侧面图,剖面显示位于摇动臂21之内侧的滑轮25、26。转动锁固机构4包括基板40,可转动地安装于摇动臂21;臂锁固连杆41,可滑动地设于基板40,且前端部与下侧的治疗指11同轴地嵌合于治疗臂12;以及可动板42,可升降地安装于该臂锁固连杆41。基板40及可动板42由箱子19所覆盖,而不直接接触于被治疗者。
如图10所示,于摇动臂21及上述滑轮25、26的中心部贯穿有导引筒70,且砧块72可出没地嵌合于该导引筒70。砧块72在导引筒70内,藉由弹簧44而朝外推压,且上述基板40安装成可以导引筒70为中心而自由转动。下述的锁固解除缆索71由滑轮26侧的端部延伸。
如图9所示,于相对于摇动臂21之臂锁固连杆41的基端部开设有沿着纵长方向延伸的开口45,砧块72贯穿开口45,而前端部被设于臂锁固连杆41之外侧的导板46所支持。导板46经由开口45而被固定于基板40上。
可动板42上平行地设有二纵孔47、47,且于该纵孔47、47嵌合有由臂锁固连杆41朝外延伸的突轴48、48。可动板42上可摇动地安装有弹簧板49,且该弹簧板49的两端部朝上推压突轴48、48,而使突轴48、48抵接于纵孔47、47的上侧端缘。由可动板42的下端朝下突设有三角形的突片43、43,且砧块72的前端部位于两突片43、43之间。砧块72的上端成为尖状,随着臂锁固连杆41与可动板42的滑动,而使砧块72的上端部与可动板42之某一突片43相接。在基板40上,将检测开关SW1、SW2安装于可动板42之移动路径的两方向终点。
如图9所示,若由砧块72位于突片43、43之间的状态,使治疗臂12朝上转动,则如图7B所示,下侧的治疗指11抵接于腰。以下,说明此时之转动锁固机构4的动作。
藉由治疗臂12的转动,而将臂锁固连杆41拉向左方。臂锁固连杆41的突轴48、48将可动板42压向左方。可动板42之右侧的突片43抵压于砧块72的前端,且如图11A所示,可动板42抵抗弹簧板49,而朝逆时针方向转动纵孔47与突轴48的余裕份。且若臂锁固连杆41及可动板42滑动,则于可动板42的突片43跨过砧块72后,可动板42藉由弹簧板49而被压向下方,而如图11B所示,可动板42之右侧的突片43位于砧块72的左侧。藉由弹簧板49来将可动板42推压向下,这样,臂锁固连杆41可限制在搓揉动作中朝右方之不注意的滑动,而不会有下侧的治疗指11朝向由腰脱离的方向转动之虞。
且于如图11B所示的状态下,若臂锁固连杆41以强力而推压向右方,则有可动板42的突片43跨过砧块72,而臂锁固连杆41朝向右方滑动之虞。如此,如图14A所示,若以突片43、43的内侧为斜面43a,而外侧为垂直面43b,且仅砧块72的前端部为斜面72a,则即使臂锁固连杆41以强力被推压向右方,亦如图14B所示,突片43的垂直面43b抵接于砧块72,而可提高臂锁固连杆41的锁固效果。
臂锁固连杆41将检测开关SW1压入,而将来自检测开关SW1的信号显示给被治疗者,进而可判断治疗臂12被锁固。
且若由砧块72的前端位于突片43、43之间的状态,使治疗臂12朝下转动,则如图11C所示,可动板42抵抗弹簧板49而朝顺时针方向转动,进而使左侧的突片43跨过砧块72。如图11D所示,臂锁固连杆41限制朝左方的滑动,而不会有上侧的治疗指朝向由肩脱离的方向转动之虞。即使于此场合,若将可动板42的突片43、43及砧块72的形状形成如图14C所示,则可提高臂锁固连杆41的锁固效果。[锁固解除]为了再使被锁固的治疗臂12可自由转动,要解除锁固。以下,显示此锁固解除机构7。
如图10所示,于砧块72之靠近滑轮26的端部安装有锁固解除缆索71,若抗着弹簧44而拉此锁固解除缆索71,则拉入砧块72。解除砧块72与可动板42的抵接,而使臂锁固连杆41及可动板42成为可滑动,进而治疗臂12成为可自由转动。
图12为拉引锁固解除缆索71之机构的立体图,为便于说明,省略带有凹槽的滚子64的记载。如图4及图12所示,在台座20上,锁固解除机构7设置于透窗22、22之间。锁固解除机构7在安装在台座20的托架73上具有半圆形的中继滑轮74,同时,于正面开设纵孔77,而移动滑轮75可升降地嵌合于该纵孔77内。于中继滑轮74凹设有用以卷绕锁固解除缆索71的凹槽(未图示)。
于托架73内可升降地设有连结于移动滑动75的滑动体8,且于该滑动体8的侧面开设有凹部80。于托架73的侧面开设有开口76,且于托架73的侧部配备有线圈81。于该线圈81经由开口76而出没自如地设有嵌合于滑动体8之凹部80的销82。移动滑轮75及滑动体8藉由架设于台座20与移动滑动75之间的拉引弹簧83而轻微地被朝下方推压。
由一侧的摇动臂21延伸的锁固解除缆索71卷绕于中继滑轮74与移动滑轮75上,而连结于另一摇动臂21。
于锁固治疗臂12而施行搓揉运动时,由于图2所示的一对摇动臂21、21相互地接近、离开,故锁固解除缆索71拉紧或松弛,而变化其张力。由于移动滑轮75轻微地被推压,故藉由锁固解除缆索71之张力的变化,而可上下移动。
为了解除治疗臂12的锁固,而通电至线圈81,进而使销82突出。销82经由开口76,而嵌合于滑动体8的凹部80。滑动体8被限制上下移动,而提高锁固解除缆索71的张力。拉入图10所示的砧块72,而解除与可动板42的抵接。如此,可解除治疗臂12的锁固。亦即,为了解除治疗臂12的锁固,而于搓揉动作中使线圈81动作。藉此,于按摩背部等时,两治疗指10、11均等地接触于背部,而可提高按摩效果。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说明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各部分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任何熟习此项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可作种种变形,因此本发明之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座椅式按摩机,沿着椅子(30)之靠背(31)而可升降地设置按摩单元(2),且该按摩单元(2)可转动地设置由靠背(31)观察朝前方突出的治疗臂(12),又,于该治疗臂(12)的前端部上下具有按压被治疗者之患部的一对治疗指(10)、(11),其特征在于在治疗臂(12)安装有对应于治疗指(10)、(11)应按摩之被治疗者的患部处而固定治疗臂(12)之转动位置的转动锁固机构(4)以及解除该治疗臂(12)之固定的锁固解除机构(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式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治疗臂(12)枢接于由按摩单元(2)突出的摇动臂(21),且转动锁固机构(4)具有设置成可由摇动臂(21)出没的砧块(72)及跨设于摇动臂(21)与治疗臂(12)的臂锁固连杆(41);藉由砧块(72)与臂锁固连杆(41)的卡合,治疗臂(12)被锁固,藉由砧块(72)的拉入动作,而解除治疗臂(12)的锁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式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按摩单元(2)在上升结束位置被配备于对应被治疗者之肩的位置,在下降结束位置被配备于对应被治疗者之腰的位置;在按摩单元(2)设有随着按摩单元(2)的升降动作而使治疗臂(12)转动的自动转动机构;该自动转动机构在上升结束位置使上侧的治疗指(10)接触于肩,而在下降结束位置使治疗臂(12)到达下侧的治疗指(11)接触于腰的转动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式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治疗臂(12)在上升结束位置或下降结束位置,藉由转动锁固机构(4)而固定转动位置。
全文摘要
一种座椅式按摩机,依据按摩的处所而切换治疗臂之自由之转动的限制及解除,进而提高按摩效果。沿着椅子之靠背而可升降地设置按摩单元,且该按摩单元可转动地设置由靠背观察朝前方突出的治疗臂,又,于该治疗臂的前端部上下具有按压被治疗者之患部的一对治疗指。于治疗臂安装有对应于治疗指应按摩之被治疗者的患部处而固定治疗臂之转动位置的转动锁固机构以及解除该治疗臂之固定的锁固解除机构。
文档编号A47C1/02GK1233460SQ99105348
公开日1999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1998年4月30日
发明者久米正夫, 山内丰, 森田芳年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