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5768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塑料框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塑料框架。
现有的框架,由许许多多的种类,例如木材、塑料、金属等制成;然而,由于现今木材取之不易,且价格昂贵,故已渐渐采用发泡塑料作为制作框架的材料,而塑料的发泡方式有两种一为内发泡法,另一则为外发泡法。外发泡法,又名自由发泡法,所发泡出来的塑料需另行涂装,以使发泡塑料表面平滑美观;而使用内发泡法制作的聚氯乙烯发泡塑材,表面美观,故通常使用内发泡法制作框架。
但以往使用发泡法所制成的框架,因其受塑料发泡制程的关系,其硬度、强度均有一定限制,当其埋设于门、窗框内时,需再藉固定件(如螺钉等)加强固定,而当门、窗开关时,多少会有些振动,及反作用力,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上述的框架因硬度、强度不足的关系,在螺钉穿设于框架处,会造成螺钉与框架间形成间隙,而使框架无法紧固在门、窗框上,更会造成摇晃的情形,最后亦会导致门、窗无法紧合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框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塑料框架,包括在发泡聚氯乙烯板体内部适当位置设有组接件,所述的组接件可供穿设固定件,所述的板体表缘适当位置设有一软体,以及所述的组接件和软件与板体通过挤压成型结合成一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接件为不发泡的聚氯乙烯。
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软件为橡胶或塑料材料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明显的首先是制作方便,在模具内预埋入组接件和软件、,在板体挤压成型时三者牢固地结合成一体,可一次完成制作过程。其次,组接件采用不发泡的聚氯乙烯,硬度高、强度也好。第三,软件采用橡胶或塑料,可使门、窗关闭时具有缓冲作用,从而可延长门、窗的使用年限。第四,本框架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
图1的A-A向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使用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使用例示意图。

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板体1和在板体1内部适当位置处设有组接件2,板体1的表缘端面7上设有软件3,其中,所述板体1系由聚氯乙烯发泡材挤压成型,板体1在成型的过程中,同时在模具内预埋入组接件2及软件3,在板体1挤压成型时,使上述组接件2结合在板体1内部,使软件3结合在板体1的表缘端面7上成为整体。
上述的组接件2亦由聚氯乙烯材质所构成,但其成型过程中,不使其发泡,而让其比重较大,硬度较高;上述的软件3为橡胶、塑料或其他软性材料所构成。
如图3和4所示当本实用新型装设于门框4、窗框4’或其他的框体周缘时,可藉由上述板体1内部设有的组接件2,利用一固定件5穿设于组接件2上。由于在组接件2不发泡,强度和硬度高的特性,达到固定板体1在物件(壁面6)上的目的,并使其具有装饰作用。另外,当板体1发泡成型时,可发泡成比重较低的发泡塑料,以达节省原料,降低成本之目的。
此外,利用板体1表缘端面7的软件3,达到在关闭门扇时具有缓冲效果,以增加门扇的使用年限。
权利要求1.一种塑料框架,其特征在于在发泡塑料的板体(1)内部适当位置处设有一组接件(2),所述的组接件(2)和板体(1)通过挤压成型结合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接件(2)为不发泡的聚氯乙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体(1)的表缘端面(7)适当位置处设有一软件(3),所述的软件(3)和板体(1)的表缘端面(7)结合成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件(3)可为橡胶或塑料。
专利摘要一种塑料框架,系由聚氯乙烯发泡材料挤压成型的,可装设于门框、窗框或其他的框体周缘,在该板体内部适当位置设有一组接件,另于板体的表缘端面上设有一软件,藉由该组件接件可穿设一固定件,以达到固定板体于物件(壁面)上,使其具有装饰的作用;另外,上述的软件在门扇开闭时可达到缓冲效果。
文档编号E06B1/04GK2389225SQ99239098
公开日2000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1999年7月27日
发明者江文龙 申请人:江文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