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茶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78180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茶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茶壶。
【背景技术】
[0002]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泡茶的形式也越来越多,人们对生活品味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喝茶的同时经常会因为茶叶和茶水混在一起,造成喝茶水困难。现有的茶壶一般都在茶壶盖与茶壶本体之间加设滤网,但是这样的结构没有足够的密封性,茶叶泡开的效率较低;此外,目前人们喝茶的口味都不大一样,对于茶的浓度洗好不同,而现有的茶壶一般都没有可以对茶壶的茶水浓度进行调节的功能;另外,由于目前现代的茶几大都为玻璃制品,泡茶的茶水都为开水,目前的茶壶大都为平底,直接与茶几接触,造成茶几过热,容易造成茶几破裂。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叶与开水分离、并且可调节茶水浓度,防止茶几过热破裂的新型茶壶。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茶壶,包括茶壶本体和茶壶盖,所述茶壶本体上设有茶壶把和茶壶嘴,所述茶壶盖朝向茶壶内的一面设有卡槽,该卡槽连接用于存放茶叶的滤芯,所述滤芯位于茶壶内且在圆周面的其中一半侧面上设有若干与茶壶内相通的滤孔,挡板包裹滤芯的外壁并可绕滤芯外壁旋转。
[000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茶壶本体的底部设有三个支脚。
[000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挡板的面积为滤芯圆周外壁面积的一半。
[0007]收益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有以下优点:1、茶壶内滤芯将茶叶与开水分离,方便人们泡茶饮水;2、滤芯与茶壶盖连接位于茶壶内,密封性好,茶叶泡开时间短,效率高;3、滤芯外壁设有挡板,挡板能够绕滤芯外壁旋转遮挡滤孔,能够调节茶水的浓度;4、在茶壶本体底部设有支脚,防止盛有开水的茶壶与茶几接触,避免茶几过热弓I起破裂。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剖视图。
[0010]图3是本发明的滤芯结构示意图。
[0011]图示标记,1、本体,2、茶壶嘴,3、茶壶盖,4、茶壶把,5、滤芯,501、滤孔,502、挡板,
6、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13]一种新型茶壶,包括茶壶本体I和茶壶盖3,所述茶壶本体I上设有茶壶把4和茶壶嘴2,所述茶壶盖3朝向茶壶内的一面向下延伸突出,中心部位向内凹陷形成卡槽,卡槽的内侧边缘分布螺纹,用于存放茶叶的滤芯5的上端向上延伸出连接柱,连接柱外壁分布与卡槽相配合的螺纹,茶壶盖3通过螺纹与卡槽连接成为一体结构,所述滤芯5位于茶壶内且在圆周面的其中一半侧面上设有若干与茶壶内相通的滤孔501,挡板502包裹滤芯5的外壁并可绕滤芯5外壁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挡板502可遮挡滤孔501,由于挡板502的面积为滤芯5圆周外壁面积的一半,即和带有滤孔501的面积相同,可通过挡板502遮挡滤孔501的数量来调节茶水的浓度,操作简单,方便。
[0014]此外,由于茶水过热直接与茶几接触,而茶几大都为玻璃材质,为避免茶几过热破损,所述茶壶本体I的底部设有三个支脚6,通过支脚6与茶几桌面接触防止茶几劈裂几率。
[0015]本发明未叙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主权项】
1.一种新型茶壶,包括茶壶本体(I)和茶壶盖(3),所述茶壶本体(I)上设有茶壶把(4)和茶壶嘴(2),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壶盖(3)朝向茶壶内的一面设有卡槽,该卡槽连接用于存放茶叶的滤芯(5),所述滤芯(5)位于茶壶内且在圆周面的其中一半侧面上设有若干与茶壶内相通的滤孔(501),挡板(502)包裹滤芯(5)的外壁并可绕滤芯(5)外壁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壶本体(I)的底部设有三个支脚(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502)的面积为滤芯(5)圆周外壁面积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壶嘴(2)的出水处设有挡至ΠΠ O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茶壶,包括茶壶本体和茶壶盖,所述茶壶本体上设有茶壶把和茶壶嘴,所述茶壶盖朝向茶壶内的一面设有卡槽,该卡槽连接用于存放茶叶的滤芯,所述滤芯位于茶壶内且在圆周面的其中一半侧面上设有若干与茶壶内相通的滤孔,挡板包裹滤芯的外壁并可绕滤芯外壁旋转,本发明茶壶内滤芯将茶叶与开水分离,方便人们泡茶饮水,滤芯与茶壶盖连接位于茶壶内,密封性好,茶叶泡开时间短,效率高,滤芯外壁设有挡板,挡板能够绕滤芯外壁旋转遮挡滤孔,能够调节茶水的浓度,在茶壶本体底部设有支脚,防止盛有开水的茶壶与茶几接触,避免茶几过热引起破裂。
【IPC分类】A47G19-14, A47G19-16
【公开号】CN104799645
【申请号】CN201510162313
【发明人】华琨
【申请人】洛阳理工学院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4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