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翻转分离茶叶的茶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54929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翻转分离茶叶的茶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具,特别涉及一种可翻转分离茶叶和茶水的茶壶。
【背景技术】
[0002]传统茶壶在泡茶时需要及时把茶水从茶壶中全部倒出,否则会因为放置时间过长而使茶水味道太浓甚至苦涩而影响口感,所以需要把多余的茶水倒入一个公共大杯中,这样就增加了辅助配件。
[0003]公知的一种套壶设计,具有一个茶叶内套,用户放置茶叶浸泡一段时间后,需要及时取出内套放置一旁,避免过度浸泡而影响口味。这样就略显不方便及不美观,同时,取出内套时容易会使茶水洒出,而且由于把内套放在桌面上而很不卫生。
[0004]中国专利ZL 200420005359.X公开了一种可隔离茶叶及水的茶壶结构,利用固定于茶壶顶部开口处的传动件带动装茶件作上下移动的动作,以此来隔离茶叶和茶水,这项发明不仅结构复杂、操作有一定难度,而且不能完全隔离茶叶和茶水。
[0005]中国专利ZL 200720019635.1公开了一种双层泡茶壶,设置有上层茶叶浸泡室和下层茶水饮品窒,浸泡室设置有滤网和量孔,贯通茶叶浸泡室和饮品室。开水倒入浸泡室泡茶,依靠量孔的限制,茶水慢慢滴入饮品室,最后达到分离茶叶和茶水的目的。这项发明不仅制造工艺复杂、使用繁琐,而且量孔使用时间长了,容易为杂物堵塞而失去功效。

【发明内容】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制造工艺复杂、使用操作繁琐等问题,达到茶水既可以长时间放置在茶壶内,又不会由于浸泡茶叶时间过长而太浓或苦涩的的效果,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翻转分离茶叶的茶壶。利用本发明,不但结构和制造工艺简单、使用操作方便,而且能有效分离茶叶和茶水。
[0007]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翻转分离茶叶的茶壶,该装置包括;壶体和壶盖,一个带有网孔的隔板将壶体分隔为茶叶腔和茶水腔;茶水腔上部的内侧边中央设置有一个出水口 ;茶叶腔上部设置有加水口,力口水口的顶部与茶壶盖结合,茶叶腔和茶水腔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泡茶状态底座,茶水腔的外侧设置有茶水分离状态底座。上述茶水腔的容积为茶叶腔的两倍以上。上述泡茶状态底座和茶水分离状态底座壶呈90度直角。
[0008]本发明一种可翻转分离茶叶的茶壶,由于采取上述的技术方案,以泡茶底座放置时,茶叶腔的加水口向上,灌入开水浸泡茶叶。盖上茶壶盖,放置一定时间后将茶壶向茶水腔方向翻转90度,以茶水分离状态底座放置,此时,茶叶腔内的茶水全部流入茶水腔内,从而,使茶壶内的茶水与茶叶充分隔离。需要喝茶时,只要继续倾斜茶壶,茶水就可以从出水口冲入茶杯。因此,本发明具有结构和制造工艺简单、茶水分离效果好、使用操作方便等特点,取得了茶水既可以长时间放置在茶壶内而不会由于浸泡茶叶时间过长而太浓或苦涩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发明一种可翻转分离茶叶的茶壶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加水口为方形的可翻转分离茶叶的茶壶的结构示意图(泡茶状态);
[0011]图3是加水口为方形的可翻转分离茶叶的茶壶的结构示意图(茶水分离状态);
[0012]图4是加水口为方形斜角的可翻转分离茶叶的茶壶的结构示意图(泡茶状态);
[0013]图5是加水口为方形斜角的可翻转分离茶叶的茶壶的结构示意图(茶水分离状态);
[0014]图6是加水口为球形斜角的可翻转分离茶叶的茶壶的结构示意图(泡茶状态);
[0015]图7是加水口为球形斜角的可翻转分离茶叶的茶壶的结构示意图(茶水分离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0017]图1是本发明一种可翻转分离茶叶的茶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
[0018]壶体和壶盖1,壶体内,一个带有网孔的隔板3将壶体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一个茶叶腔2和一个茶水腔4 ;在茶水腔4的上部内侧边的中央设置有一个出水口 5 ;茶叶腔2上部设置有加水口 6,加水口 6的顶部可与茶壶盖1密闭结合,茶叶腔2和茶水腔4的底部设置有泡茶状态底座7,茶水腔4外侧设置有茶水分离状态底座8。上述泡茶状态底座7和茶水分离状态底座8互为90度直角。上述茶水腔4的容积为茶叶腔2的两倍以上。
[0019]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的泡茶茶壶原理,通过一个带有网孔的隔板3把茶壶分为茶叶腔2和茶水腔4两个部分,并通过带有网孔的隔板3上的小孔连通两个部分。当壶体处于泡茶状态底座7放置时,可通过加水口 6放入茶叶、灌入开水。茶叶泡开后,将茶壶向茶水腔4方向翻转90度,使之处于茶水分离状态底座8放置。由于重力作用,茶水经带有网孔的隔板3上的小孔流入茶水腔4内,而固态状的茶叶被网孔阻挡,依旧留在茶叶腔2内。由于茶水腔4的容积为茶叶腔2的两倍以上,因此,茶壶向茶水腔4翻转90度后,茶水的水平面保持在带有网孔的隔板3的下方,而茶叶被网孔阻挡在带有网孔的隔板3的上方,实现了茶、水的完全分离。需要喝茶时,只要继续倾斜茶壶,茶水就可以从出水口冲入茶杯。由此可见,本发明达到了既可以把茶水长时间放置在壶内,又不会让茶叶浸泡太久而使茶味过浓甚至苦涩的目的。
[0020]上述带有网孔的隔板3的形状可以是平面、斜面、曲面,以保证最大利用有效容积。带有网孔的隔板3上开孔的大小以可以阻挡茶叶漏出为宜,开孔可以是垂直开孔,或者带有一定倾斜角度或弯曲度的开孔。带有网孔的隔板3可以固定在壶体内,也可以是通过槽状结构插入壶体内。
[0021]茶叶腔2的加水口 6可以是方形开口,也可以是斜面或球形斜角开口,以方便茶叶放置、清理以及方便倒出剩余的茶水。
[0022]茶壶的出水口 5可以是连接在茶水腔4上,或者在茶水腔4上方直接开口。
[0023]壶盖1的边缘与茶叶腔2的加水口 6的边缘密闭贴合,从而,茶壶翻转至茶水分离状态底座时,可防止茶水洒出。壶盖1可以设置通气孔,达到方便出水的效果。
[0024]图2和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加水口为方形的可翻转分离茶叶的茶壶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壶体和壶盖组合为立方体,加水口为方形。如图2所示,以泡茶底座放置时,茶叶腔的加水口向上,灌入开水浸泡茶叶。盖上茶壶盖,放置一定时间后将茶壶向茶水腔方向翻转90度,以茶水分离状态底座放置(如图3所示),此时,茶叶腔内的茶水全部流入茶水腔内,从而,使茶壶内的茶水与茶叶分离。需要喝茶时,只要继续倾斜茶壶,茶水就可以从出水口冲入茶杯。
[0025]图4和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一种加水口为方形斜角的可翻转分离茶叶的茶壶,图4为处于泡茶状态放置的示意图;图5是处于茶水分离状态的示意图。盖上壶盖后,该实施例的造型也为立方体。
[0026]图6和图7是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一种加水口为球形斜角的可翻转分离茶叶的茶壶。如图所示,该实施例的壶体和壶盖组合为球形,同样具有两个互为直角的泡茶状态底座和茶水分离状态底座。图6为处于泡茶状态的示意图;图7为处于茶水分离状态的示意图。
[0027]本发明一种可翻转分离茶叶的茶壶可以采用陶瓷、紫砂、玻璃、塑料、金属等材料。制作工艺可以采用烧制、焊接或模具铸造。
【主权项】
1.一种可翻转分离茶叶的茶壶,包括壶体和壶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壶体内,一个带有网孔的隔板⑶将壶体分隔为茶叶腔⑵和茶水腔⑷;茶水腔⑷上部的内侧边中央设置有一个出水口(5);茶叶腔(2)上部设置有加水口 ¢),加水口(6)的顶部与茶壶盖(1)结合,茶叶腔(2)和茶水腔(4)的底部设置有泡茶状态底座(7),茶水腔(4)的外侧设置有茶水分离状态底座(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翻转分离茶叶的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水腔(4)的容积为茶叶腔(2)的两倍以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翻转分离茶叶的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有网孔的隔板(3)的形状为平面,也可以是斜面或曲面,其上的网孔可以是垂直开孔,或者是倾斜角度或弯曲度的开孔。4.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可翻转分离茶叶的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有网孔的隔板(3)固定在壶体内,也可以是通过槽状结构插入壶体内。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翻转分离茶叶的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叶腔(2)的加水口(6)可以是方形开口,也可以是斜面或球形斜角开口。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翻转分离茶叶的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壶的出水口(5)连接在茶水腔(4)上,或者在茶水腔(4)上方直接开口。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翻转分离茶叶的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壶盖(1)的边缘与茶叶腔(2)的加水口(6)的边缘密闭贴合,壶盖(1)设置有通气孔。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翻转分离茶叶的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壶体和壶盖(1)组合为立方体或球体形状,采用陶瓷或紫砂、玻璃、塑料、金属材料制造。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翻转分离茶叶的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泡茶状态底座(7)和茶水分离状态底座(8)互为90度直角。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翻转分离茶叶的茶壶,包括一个带有网孔的隔板(3)将壶体分隔为茶叶腔(2)和茶水腔(4);茶水腔(4)上部设置有一个出水口(5)茶叶腔(2)上部设置有加水口(6),茶叶腔(2)和茶水腔(4)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泡茶状态底座(7),茶水腔(4)的外侧设置有茶水分离状态底座(8)。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制造工艺复杂、使用操作繁琐等问题,达到茶水既可以长时间放置在茶壶内,又不会由于浸泡茶叶时间过长而太浓或苦涩的效果。
【IPC分类】A47G19/14
【公开号】CN105310393
【申请号】CN201410227929
【发明人】林志霖
【申请人】林志霖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4年5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