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餐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43864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婴儿餐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椅子,特别是涉及一种婴儿餐椅。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提供给婴儿的座椅或餐椅,只能单纯的作椅子使用,不能作为妈妈椅使用,也不能实现高度调节,大大的增加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婴儿餐椅,其可转换作妈妈椅使用,又可实现婴儿餐椅的不同高度调节,且安装转换方便,能有效给消费者节省支出成本。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婴儿餐椅,包括椅子本体和加高座,所述椅子本体包括两个前支撑脚、两个后支撑脚和两个第一连杆,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杆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前支撑脚之间,另外一个所述第一连杆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后支撑脚之间,两个所述第一连杆横向对应;
[0006]所述加高座包括第二面板、左支架、右支架以及两个第二连杆,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对立设置且分别由前立柱、后立柱、上横梁、中横梁和下横梁组成;
[0007]所述上横梁连接所述前立柱上端和所述后立柱上端,所述下横梁连接所述前立柱下端和所述后立柱下端,所述中横梁设置在所述前立柱中部和所述后立柱中部,所述第二面板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中横梁上且所述第二面板的坐面朝下,所述第二面板在所述前支撑脚和所述后支撑脚对应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二脚孔;
[0008]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杆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前立柱之间,另外一个所述第二连杆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后立柱之间,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杆横向对应且均在所述第二面板对应位置的上方;
[0009]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杆水平向内凸出,两个所述第二连杆分别在与所述前支撑脚和所述后支撑脚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一脚孔,所述第二连杆至所述第二面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连杆至所述前支撑脚底端的距离。
[0010]优选地,两个所述后立柱之间固定连接有一第三面板,所述第三面板竖向设置。
[0011]优选地,连接两个所述前立柱的所述第二连杆的外端面上还分别设有竖挡部,所述竖挡部向上凸出设置。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加高座包括左支架、右支架、第二面板和第二连杆,第二面板设置在左支架和右支架的中横梁上,且第二面板的坐面朝下,当将加高座倒立放置可用作妈妈椅;另外,由于第二连杆设置在第二面板的对应位置上方,当加高座倒立放置时,椅子本体的前支撑脚和后支撑脚可分别插入第二面板上的第二脚孔并通过第一连杆抵靠在第二面板的坐面上而保持固定,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其中一种组合高度;而且,当加高座正立放置时,椅子本体的前支撑脚和后支撑脚可分别插入第二连杆上的第一脚孔并通过第一连杆抵靠在第二连杆上而保持固定,拆装方便,且由于在连接两个所述前立柱的第二连杆的外端面上设有竖挡部,可进一步增强椅子本体和正立加高座的组合连接牢固性,也使得本实用新型获得另外一种组合高度。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两种不同的组合高度,再加上椅子本体或加高座本身具有的单独使用的高度,可为消费者提供四种不同的使用高度,大大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椅子本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高座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杆和竖挡部组合状态剖视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
[0017]10.椅子本体;11.前支撑脚;12.后支撑脚;13.第一连杆;20.加高座;21.左支架;22.右支架;23.第二连杆;24.第二面板;25.竖挡部;26.第三面板;211.前立柱;212.后立柱;213.上横梁;214.中横梁;215.下横梁;230.第一脚孔;240.第二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9]在本实用新型中,定义上横梁所处位置为加高座的上向,相应地下横梁所处位置为加高座的下向。同时定义指向由左支架的前立柱和后立柱、以及右支架的前立柱和后立柱所述围成的方形区域内为内向,反之为外向。
[0020]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婴儿餐椅,包括椅子本体10和加高座20。
[0021]所述椅子本体10包括两个前支撑脚11、两个后支撑脚12、两个第一连杆13及一个第一面板,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杆13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前支撑脚11之间,另外一个所述第一连杆13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后支撑脚12之间,两个所述第一连杆13横向对应。所述第一面板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前支撑脚11和两个所述后支撑脚12的上方。
[0022]所述加高座20包括第二面板24、左支架21、右支架22以及两个第二连杆23,所述左支架21和所述右支架22对立设置且分别由前立柱211、后立柱212、上横梁213、中横梁214和下横梁215组成。所述上横梁213连接所述前立柱211上端和所述后立柱212上端,所述下横梁215连接所述前立柱211下端和所述后立柱212下端,所述中横梁214设置在所述前立柱211中部和所述后立柱212中部,如此使得所述左支架21的侧面视图或所述右支架22的侧面视图分别呈“日”字型。所述第二面板24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中横梁214上且所述第二面板24的坐面朝下,即所述第二面板24的坐面朝向所述下横梁215所在平面。所述第二面板24在所述前支撑脚11和所述后支撑脚12对应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二脚孔240,所述第二脚孔240可供所述前支撑脚11和所述后支撑脚12插入并固定,从而实现所述椅子本体10和所述加高座20的配套组合使用。
[0023]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杆23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前立柱211之间,另外一个所述第二连杆23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后立柱212之间,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杆23横向对应且均在所述第二面板24对应位置的上方,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杆23水平向内凸出,两个所述第二连杆23分别在与所述前支撑脚11和所述后支撑脚12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一脚孔230,所述第二连杆230至所述第二面板24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连杆13至所述前支撑脚11底端的距离。
[0024]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两个所述后立柱212之间固定连接有一第三面板26,所述第三面板26竖向设置,所述第三面板26可增强所述加高座20的结构稳定性,也可增强所述椅子本体10和所述加高座20组合状态的结构稳定性。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可在连接两个所述前立柱211的所述第二连杆23的外端面上还分别设有竖挡部25,所述竖挡部25向上凸出设置,所述竖挡部25在所述第一脚孔的外向一侧,当所述前支撑腿和所述后支撑腿插入所述第一脚孔230后,该竖挡部25可起到阻挡防护和稳定位置的作用,防止所述椅子本体10向外移动。
[0025]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婴儿餐椅,包括椅子本体和加高座,所述椅子本体包括两个前支撑脚、两个后支撑脚和两个第一连杆,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杆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前支撑脚之间,另外一个所述第一连杆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后支撑脚之间,两个所述第一连杆横向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高座包括第二面板、左支架、右支架以及两个第二连杆,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对立设置且分别由前立柱、后立柱、上横梁、中横梁和下横梁组成; 所述上横梁连接所述前立柱上端和所述后立柱上端,所述下横梁连接所述前立柱下端和所述后立柱下端,所述中横梁设置在所述前立柱中部和所述后立柱中部,所述第二面板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中横梁上且所述第二面板的坐面朝下,所述第二面板在所述前支撑脚和所述后支撑脚对应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二脚孔; 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杆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前立柱之间,另外一个所述第二连杆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后立柱之间,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杆横向对应且均在所述第二面板对应位置的上方; 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杆水平向内凸出,两个所述第二连杆分别在与所述前支撑脚和所述后支撑脚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一脚孔,所述第二连杆至所述第二面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连杆至所述前支撑脚底端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餐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后立柱之间固定连接有一第三面板,所述第三面板竖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餐椅,其特征在于,连接两个所述前立柱的所述第二连杆外端面上还分别设有竖挡部,所述竖挡部向上凸出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一种婴儿餐椅,包括椅子本体和加高座,椅子本体包括前支撑脚、后支撑脚和第一连杆,加高座包括第二面板、左支架、右支架及第二连杆,左支架和右支架分别由前立柱、后立柱、上横梁、中横梁和下横梁组成,第二面板固接在两个中横梁上且坐面朝下并在前支撑脚和后支撑脚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脚孔;其中一第二连杆固接在两前立柱之间,另一第二连杆固接在两个后立柱之间,两第二连杆横向对应且均在第二面板对应位置的上方;且两个第二连杆水平向内凸出,两个第二连杆分别在与前支撑脚和后支撑脚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一脚孔,第二连杆至第二面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连杆至前支撑脚底端的距离。本实用新型可提供两种不同的婴儿餐椅高度。
【IPC分类】A47D11-02
【公开号】CN204351451
【申请号】CN201520049500
【发明人】冯秀兰
【申请人】冯秀兰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