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蜂巢棉婴儿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71148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生蜂巢棉婴儿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枕,尤其涉及一种仿生蜂巢棉婴儿枕,具体适用于增强透气性,提高通风效果,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背景技术】
[0002]婴儿在成长阶段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且在睡眠中成长与发育,因而,选择一种合适的婴儿枕非常重要。然而,现有为婴儿设计的枕头只是考虑了枕头的高度与内部填充物的选择,而没有考虑对婴儿头部的限位与定型,这样的枕头在使用中容易使婴儿的头部翻滚到枕头之外和造成婴儿头部变形,如睡偏头。
[0003]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4120687U,授权公告日为2015年I月28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婴儿头部定型调节垫及组合调节枕,属于婴儿枕头领域。其包括枕头本体,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垫,调节垫的轮廓为圆滑弧形,所述的调节垫能自由放置在枕头本体上。虽然该实用新型可根据婴儿的头型特点,自由变换调节垫的放置位置,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
[0004]首先,该实用新型中的枕头本体采用的是普通的织物,透气性较差,易积热和积潮,从而使婴儿感觉不适,降低睡眠效果;
[0005]其次,该实用新型仅能对婴儿的头部进行位置调整,而不能限制婴儿头部的翻滚,无法避免婴儿头部翻滚到枕头之外,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透气性较差、安全性较低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透气性较好、安全性较高的仿生蜂巢棉婴儿枕。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仿生蜂巢棉婴儿枕,包括承重部与基体,所述承重部位于基体的顶部的正中部位;
[0008]所述基体的顶部的两端设置有左右对称的左端部与右端部,所述左端部与承重部之间依次设置有左一凹部、左一凸部与左二凹部,所述右端部与承重部之间依次设置有右一凹部、右一凸部与右二凹部;所述左端部、左一凹部、左一凸部、承重部、左二凹部的高度依次递减,所述右端部、右一凹部、右一凸部、承重部、右二凹部的高度依次递减,且左一凹部、左一凸部、左二凹部、承重部、右一凹部、右一凸部、右二凹部都是弧形结构;
[0009]所述基体、承重部、左一凹部、左一凸部、左二凹部、右一凹部、右一凸部、右二凹部的制造材料都是仿生蜂巢棉。
[0010]所述基体的内部设置有左弹性柱与右弹性柱;所述左弹性柱的底部与基体的底部相连接,顶部则位于左一凹部的正下方;所述右弹性柱的底部与基体的底部相连接,顶部则位于右一凹部的正下方。
[0011]所述基体的左侧部开设有左通风口,所述基体的右侧部开设有右通风口,所述基体的底部开设有底通风口。
[0012]所述左端部与左连杆的一端相连接,左连杆的另一端与椭圆弹性板的一端相连接,椭圆弹性板的另一端与右连杆的一端相连接,右连杆的另一端与右端部相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4]1、本实用新型一种仿生蜂巢棉婴儿枕中,基体及其上设置的承重部、左一凹部、左一凸部、左二凹部、右一凹部、右一凸部、右二凹部的制造材料都是仿生蜂巢棉,该仿生蜂巢棉由棉层在垂直方向呈Z字型往返折叠而成,以在整体上形成类似天然的蜂巢结构,属于非织造布领域,是一种高弹非织造布,不仅透气效果很好,利于进行通风,而且弹性较大,不黄变,尺寸稳定,不怕压。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透气性较强,而且通风效果较好。
[0015]2、本实用新型一种仿生蜂巢棉婴儿枕中,在基体的顶部的正中部位设置有上凸的承重部,同时在承重部的左右两边分别设置左一凹部、左一凸部、左二凹部,以及,右一凹部、右一凸部、右二凹部,该设计使得承重部的左右分别具备一个逐渐增高的限位结构,既能防止婴儿头部翻滚到枕头之外,增强了安全性,又能允许婴儿头部进行移动面积不大的翻滚,消除限位结构造成的束缚感,提高睡眠的舒适性。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安全性较高,而且舒适性较强。
[0016]3、本实用新型一种仿生蜂巢棉婴儿枕中,在左端部、右端部之间依次设置有左连杆、椭圆弹性板、右连杆,使用时,该设计可在椭圆弹性板设置诱惑性的设计来吸引婴幼儿,确保其安心躺在枕头上休息,而不会左右乱翻滚,诱惑性的设计包括图案、音乐播放器、视频播放器等。因而,本发明的诱惑性较强,有助于婴儿睡眠。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椭圆弹性板的俯视图。
[0019]图中:基体1、承重部2、左端部3、左一凹部31、左一凸部32、左二凹部33、右端部4、右一凹部41、右一凸部42、右二凹部43、左弹性柱5、右弹性柱6、左通风口 7、右通风口 8、底通风口 9、左连杆10、椭圆弹性板11、右连杆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参见图1 -图2,一种仿生蜂巢棉婴儿枕,包括承重部2与基体1,所述承重部2位于基体I的顶部的正中部位;
[0022]所述基体I的顶部的两端设置有左右对称的左端部3与右端部4,所述左端部3与承重部2之间依次设置有左一凹部31、左一凸部32与左二凹部33,所述右端部4与承重部2之间依次设置有右一凹部41、右一凸部42与右二凹部43 ;所述左端部3、左一凹部31、左一凸部32、承重部2、左二凹部33的高度依次递减,所述右端部4、右一凹部41、右一凸部42、承重部2、右二凹部43的高度依次递减,且左一凹部31、左一凸部32、左二凹部33、承重部2、右一凹部41、右一凸部42、右二凹部43都是弧形结构;
[0023]所述基体1、承重部2、左一凹部31、左一凸部32、左二凹部33、右一凹部41、右一凸部42、右二凹部43的制造材料都是仿生蜂巢棉。
[0024]所述基体I的内部设置有左弹性柱5与右弹性柱6 ;所述左弹性柱5的底部与基体I的底部相连接,顶部则位于左一凹部31的正下方;所述右弹性柱6的底部与基体I的底部相连接,顶部则位于右一凹部41的正下方。
[0025]所述基体I的左侧部开设有左通风口 7,所述基体I的右侧部开设有右通风口 8,所述基体I的底部开设有底通风口 9。
[0026]所述左端部3与左连杆10的一端相连接,左连杆10的另一端与椭圆弹性板11的一端相连接,椭圆弹性板11的另一端与右连杆12的一端相连接,右连杆12的另一端与右端部4相连接。
[0027]使用时,将婴儿的头部搁置在承重部2上,由于承重部2左右两边设置的左一凹部31、左一凸部32、左二凹部33,以及,右一凹部41、右一凸部42、右二凹部43具备高度差,从而对婴儿的头部进行限位,避免其翻滚到枕头之外,同时,该限位机构的高度是逐渐变化的,能够消除束缚感,有利于婴儿睡眠,而且,当婴儿逐渐长大,头部重量增加之后,基体I内部设置的左弹性柱5、右弹性柱6能够增强本产品的负载力,延长使用寿命。当本设计长时间使用后,枕头吸热或受潮时,可通过左通风口 7、右通风口 8、底通风口 9对婴儿枕进行通风,由于本设计的基体1、承重部2、左一凹部31、左一凸部32、左二凹部33、右一凹部41、右一凸部42、右二凹部43的制造材料都是仿生蜂巢棉,透气性较强,因而在通风时能取得很好的通风效果。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仿生蜂巢棉婴儿枕,包括承重部(2)与基体(1),所述承重部(2)位于基体(I)的顶部的正中部位,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体(I)的顶部的两端设置有左右对称的左端部(3)与右端部(4),所述左端部(3)与承重部(2)之间依次设置有左一凹部(31)、左一凸部(32)与左二凹部(33),所述右端部(4)与承重部(2)之间依次设置有右一凹部(41)、右一凸部(42)与右二凹部(43);所述左端部(3)、左一凹部(31)、左一凸部(32)、承重部(2)、左二凹部(33)的高度依次递减,所述右端部(4)、右一凹部(41)、右一凸部(42)、承重部(2)、右二凹部(43)的高度依次递减,且左一凹部(31)、左一凸部(32)、左二凹部(33)、承重部(2)、右一凹部(41)、右一凸部(42)、右二凹部(43)都是弧形结构; 所述基体(I)、承重部(2)、左一凹部(31)、左一凸部(32)、左二凹部(33)、右一凹部(41)、右一凸部(42)、右二凹部(43)的制造材料都是仿生蜂巢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蜂巢棉婴儿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I)的内部设置有左弹性柱(5)与右弹性柱(6);所述左弹性柱(5)的底部与基体(I)的底部相连接,顶部则位于左一凹部(31)的正下方;所述右弹性柱(6)的底部与基体(I)的底部相连接,顶部则位于右一凹部(41)的正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仿生蜂巢棉婴儿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I)的左侧部开设有左通风口(7),所述基体(I)的右侧部开设有右通风口(8),所述基体(I)的底部开设有底通风口(9)。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仿生蜂巢棉婴儿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端部(3)与左连杆(10)的一端相连接,左连杆(10)的另一端与椭圆弹性板(11)的一端相连接,椭圆弹性板(11)的另一端与右连杆(12)的一端相连接,右连杆(12)的另一端与右端部(4)相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仿生蜂巢棉婴儿枕,包括位于基体顶部正中部位的承重部,基体顶部的两端设置有对称的左、右端部,所述左端部与承重部之间依次设置有左一凹部、左一凸部与左二凹部,所述右端部与承重部之间依次设置有右一凹部、右一凸部与右二凹部;所述左端部、左一凹部、左一凸部、承重部、左二凹部的高度依次递减,所述右端部、右一凹部、右一凸部、承重部、右二凹部的高度依次递减,且左一凹部、左一凸部、左二凹部、承重部、右一凹部、右一凸部、右二凹部都是弧形结构;所述基体、承重部、左一凹部、左一凸部、左二凹部、右一凹部、右一凸部、右二凹部的制造材料都是仿生蜂巢棉。本设计不仅透气性较强、通风效果较好,而且安全性较高、舒适性较强。
【IPC分类】A47G9-10
【公开号】CN204580709
【申请号】CN201520218742
【发明人】李恒同
【申请人】太仓安佑无纺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