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折叠的折叠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2924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方便折叠的折叠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方便折叠的折叠椅,包括靠背板和座板,以及用于支承和/或折叠的支架组件;所述靠背板与座板相铰接;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分别左右对称的设置两根;第一支脚中部与第二支脚中部转动连接,第一支脚顶端转动连接靠背板,第二支脚顶端转动连接座板;开启使用时,所述第一支脚与第二支脚交叉张开,靠背板与座板的铰接处作用于第一支脚上;折叠时,所述靠背板与座板相互靠拢贴合,第一支脚与第二支脚相互转动靠拢,且配合作用靠背板与座板的铰接处向上定位翻转。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折叠方便快捷、折叠结构紧凑、折叠占据空间小方便收纳的特点。
【专利说明】
方便折叠的折叠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椅,特别涉及一种方便折叠的折叠椅。
【背景技术】
[0002]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1019306Y于2008年2月13日公开了一种折叠椅,具体公开了包括有座板、后支架杆和前支架杆,后支架杆与前支架杆铰接在一起,所述座板安装在后支架杆与前支架杆所形成的支架上,所述的座板下面设置有滑槽,所述后支架杆上端设有滑销,该滑销设置在上述滑槽内并可沿滑槽自由滑动。该结构的折叠椅不便于折叠与开启使用。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折叠方便快捷、折叠结构紧凑、折叠占据空间小方便收纳的方便折叠的折叠椅,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0004]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方便折叠的折叠椅,包括靠背板和座板,以及用于支承和/或折叠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板与座板相铰接;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分别左右对称的设置两根;第一支脚中部与第二支脚中部转动连接,第一支脚顶端转动连接靠背板,第二支脚顶端转动连接座板;开启使用时,所述第一支脚与第二支脚交叉张开,靠背板与座板的铰接处作用于第一支脚上;折叠时,所述靠背板与座板相互靠拢贴合,第一支脚与第二支脚相互转动靠拢,且配合作用靠背板与座板的铰接处向上定位翻转。
[0005]所述第一支脚上设置有卡槽,靠背板与座板的铰接处两侧延伸有支柱,折叠椅使用状态下,支柱对应插入卡槽内。
[0006]所述卡槽内壁弹性凸起有锁扣部件,所述锁扣部件凸起的端面呈球形或圆弧形,支柱按压锁扣部件,并越过锁扣部件,最后到达卡槽的封闭端,锁扣部件将支柱锁扣于卡槽的封闭端
[0007]所述卡槽左右对称的设置于第一支脚内侧;所述支柱延靠背板与座板铰接的轴线方向往外延伸。
[0008]所述卡槽一端开口设置,另一端封闭设置,所述支柱从开口端插入卡槽内,使用状态下,支柱顶靠于卡槽的封闭端。
[0009]所述卡槽的开口端宽度大于封闭端宽度。
[0010]左右两侧的第一支脚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杆;左右两侧的第二支脚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杆。
[001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的折叠椅,其设置靠背板与座板相铰接,设置第一支脚与第二支脚相转动连接,且第一支脚顶端转动连接靠背板,第二支脚顶端转动连接座板;打开时,靠背板与座板呈L形打开,第一支脚与第二支脚呈X形(交叉)打开,靠背板与座板的铰接处作用于第一支脚上;折叠时,靠背板与座板相互靠拢贴合,第一支脚与第二支脚相互转动靠拢,且配合作用靠背板与座板的铰接处向上定位翻转。本结构打开和折叠都相当方便,而且结构牢固可靠。此外,铰接处延伸有支柱,第一支脚设置有卡槽,折叠椅开启使用时,支柱对应插入卡槽内,在卡槽对支柱的限位作用下,折叠椅实现开启并使用;折叠时,作用支柱克服锁扣部件的弹力,使支柱脱离卡槽,即可实现折叠。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折叠方便快捷、折叠结构紧凑、折叠占据空间小方便收纳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0013]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折叠过程图。
[001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支脚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5]图5和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使用状态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7]参见图1-图6,本方便折叠的折叠椅,包括靠背板I和座板2,以及用于支承和折叠的支架组件;靠背板I与座板2相铰接;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脚3和第二支脚4,第一支脚3和第二支脚4分别左右对称的设置两根;第一支脚3中部与第二支脚4中部转动连接,第一支脚3顶端转动连接靠背板I,第二支脚4顶端转动连接座板2;开启使用时,第一支脚3与第二支脚4交叉张开,靠背板I与座板2的铰接处作用于第一支脚3上,铰接处对第一支脚3的作用,使折叠椅可以稳固的打开;折叠时,靠背板I与座板2相互靠拢贴合,第一支脚3与第二支脚4相互转动靠拢,且配合作用靠背板I与座板2的铰接处向上定位翻转,实现折叠椅的折叠,折叠后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方便携带。本结构可实现快速折叠和打开,而且操作简单,有利于方便用户使用。
[0018]进一步讲,第一支脚3通过螺钉固定装嵌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与第一支脚3表面相匹配,定位装置上设有卡槽7,靠背板I与座板2的铰接处两侧延伸有支柱8,折叠椅使用状态下,支柱8对应插入卡槽7内,以实现折叠椅的稳固开启。
[0019]卡槽7左右对称的设置于第一支脚3内侧;支柱7延靠背板I与座板2铰接的轴线方向往外延伸,延伸长度以能够深入卡槽7内为宜。
[0020]卡槽7—端开口设置,另一端封闭设置,支柱8从开口端插入卡槽7内,使用状态下,支柱8顶靠于卡槽7的封闭端。为方便支柱8插设卡槽7,卡槽7的开口端宽度大于封闭端宽度,即卡槽7内至少一侧壁设置成斜面,引导支柱8,以提高折叠的成效率和方便性。
[0021]卡槽7内壁弹性凸起有锁扣部件9,锁扣部件9凸起的端面呈球形(或圆弧形或斜面),打开时,支柱8克服弹力按压锁扣部件9,并越过锁扣部件9,最后到达卡槽7的封闭端,锁扣部件9弹性复位,随即将支柱8锁扣于卡槽7的封闭端,保持折叠椅的打开状态,防止误折叠。
[0022]左右两侧的第一支脚3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杆5;左右两侧的第二支脚4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杆6,提高折叠椅整体的稳固性。
[0023]第一支脚3和第二支脚4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由木质材料制成,为提高舒适性,靠背板I和座板2上可根据人体构造加工有曲面,或可增加软质层。
[0024]折叠原理:
[0025]参将图2,使用状态下,将靠背板I向座板2方向(沿a方向)转动,此时,靠背板I的底侧和座板2的后侧向上(沿b方向)转动,第一支脚3逆时针(沿d方向)转动,第二支脚4顺时针(沿c方向)转动,以上活动动作同时进行;靠背板I和座板2转动至相互贴合为止,此时靠背板I与座板2的铰接处在最高点,第一支脚3与第二支脚4顺势靠拢呈直线为止,本结构的折叠椅折叠后整体结构紧凑,侧面呈直线,方便收纳。
[0026]打开原理:
[0027]折叠状态下,将靠背板I顶侧向上提,靠背板I与座板2的贴合面逐渐分离,彼此绕铰接处转动,第一支脚3与第二支脚4分别绕连接处转动,相互交叉张开,以上活动动作同时进行;靠背板I底侧向下转动,直至支柱8进入卡槽7的封闭端为止,整体停止活动,此时,靠背板I与座板2呈L字形定位(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靠背板I与座板2之间的打开角度可有所不同),第一支脚3与第二支脚4交叉定位,折叠椅实现打开,可以使用。
[0028]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方便折叠的折叠椅,包括靠背板(I)和座板(2),以及用于支承和/或折叠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板(I)与座板(2)相铰接;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脚(3)和第二支脚(4),第一支脚(3)和第二支脚(4)分别左右对称的设置两根;第一支脚(3)中部与第二支脚(4)中部转动连接,第一支脚(3)顶端转动连接靠背板(I),第二支脚(4)顶端转动连接座板(2);开启使用时,所述第一支脚(3)与第二支脚(4)交叉张开,靠背板(I)与座板(2)的铰接处作用于第一支脚(3)上;折叠时,所述靠背板(I)与座板(2)相互靠拢贴合,第一支脚(3)与第二支脚(4)相互转动靠拢,且配合作用靠背板(I)与座板(2)的铰接处向上定位翻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便折叠的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脚(3)上设置有卡槽(7),靠背板(I)与座板(2)的铰接处两侧延伸有支柱(8),折叠椅使用状态下,支柱(8)对应插入卡槽(7)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便折叠的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7)内壁弹性凸起有锁扣部件(9),所述锁扣部件(9)凸起的端面呈球形或圆弧形,支柱(8)按压锁扣部件(9),并越过锁扣部件(9),最后到达卡槽(7)的封闭端,锁扣部件(9)将支柱(8)锁扣于卡槽(7)的封闭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方便折叠的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7)左右对称的设置于对应的第一支脚(3)内侧;所述支柱(8)延靠背板(I)与座板(2)铰接的轴线方向往外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便折叠的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7)—端开口设置,另一端封闭设置,所述支柱(8)从开口端插入卡槽(7)内,使用状态下,支柱(8)顶靠于卡槽(7)的封闭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方便折叠的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7)的开口端宽度大于封闭端宽度。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方便折叠的折叠椅,其特征在于:左右两侧的第一支脚(3)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杆(5);左右两侧的第二支脚(4)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杆(6)。
【文档编号】A47C4/04GK205548049SQ201620082264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6日
【发明人】欧阳锦英
【申请人】欧阳锦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