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

文档序号:2223579阅读:8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水利工程类,涉及一种合理布置、建造栏河堤坝,综合整治河川,防止水土流失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与土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目前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已经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各国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我国土地辽阔、地形复杂,每到雨季山洪瀑发,不仅毁坏了财产,而且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生态环境,形成灾害的恶性循环。近年来,我国对整治山河采取了一些措施,不仅用传统的疏通河道、加高堤坝、修筑蓄水坑带的方法治理河川,而且投入大量的资金修建水库蓄水防洪。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没有一个花钱少、受益大,简单易行的方法来根治水土流失的灾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背景技术的状况,提供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具有省工、省料投资少,简单易行、收效大的优点,是一种切合实现、经济实用的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案。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包括疏通河道、修筑堤坝和蓄水坑、带,其特征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利用地形特点,在河道内建筑不同类型的拦河堤坝,或利用山坡峡谷地势构筑横直A字型坝,或利用固定建筑物,改变山洪河水的通道,形成蓄水坑带,使河水串绕流动,达到缓流、蓄水、积土、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所述的堤坝是在河道内就地取材,修筑多层栏河坝,使河水形成S型、人字型、布袋型、绕口型等通道。S型通道是既利用地形布置堤坝,又结合坝形宽窄互相配筑,形成像八挂图曲线的河水通道;人字型通道是利用地形特点筑起两道拦河坝,把出水口设置在河道中部,使水流形成像两片树叶状的人字型通道;布袋型通道适用于山谷间,利用一侧山坡修石坝出水口,另一侧筑起沿河道形似布袋的两道栏河坝,使河水形成布袋型通道;绕口型通道是在山坡峡谷地带,利用山坡岩石开出水坝口,在山谷内把沙石堆积成横直的堤坝,使山坡下来的水进入坝口,再从坝堤内绕行到对面山坡底的另一个出水坝口,这样经过数个绕口型通道,减小河水冲力,积淤大量泥沙,坝堤不宜太高;利用公路建筑在山底横过河道的有利地形,使路基栏水,将河水引入路基底下,形成像一字型的河水通道;也可利用公路桥横过河道的地形,筑起栏水坝,将河水引入路基桥的洞口,形成像口字型的河水通道。所述的堤坝,在河水的出水口段筑成石坝,在其他蓄水的库区段筑成沙土坝。石坝的库区侧其坡度为45度,并垫有厚塑料布防漏水,并在塑料布上面填一层沙土,在出水口侧砌有水泥板防止水流冲刷。沙土坝的两侧坡度均为45度,库区侧的坝面上垫有厚塑料布,上面填一层沙土防止损坏塑料布。
本发明由于提供了一种根据不同地形特点,改造河道的综合方案,因地制宜、结合实际,使河水在河道内缓慢串绕,既蓄水、又积土,因此可有效地治理山河、防止水土流失。本发明由于有效利用地形,就地取材构筑堤坝,既省工又省料,是投资少见效快经济实用的水土保持方案,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广价值。


图1是本发明几种具体实施方案的示意图(俯视);
图2是绕口型河道的示意图;图3是栏河堤坝的正面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图3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河道的方法,它是根据地形实现情况,合理利用地势特点,在河道内布置多层由石坝5和沙土坝6组成的栏河堤坝,使河水形成S型通道7(图中II所示);利用地势特点筑起两道形似人字形的栏河坝8和9,把出水口设置在河道中部,河水直下,流入像两片树叶状的人字型通道10内(图中III所示);利用山谷地势,在山坡一侧修筑石坝出水口,另一侧筑起沿河道形似布袋状的两道栏河坝11和12,使河水形成布袋型通道13(图中VI所示);利用公路4位于山丘1的底部并横断河道的有利地势,使路基栏水,将河水2由路基下部引出,形成一字型的河水通道3(图中I所示);也可利用公路桥16横过河道的地形,筑起栏水坝14,将河水引入路基桥洞口,形成像口字型的河水通道15(图中V所示)。
如图3所示,栏河堤坝筑成石坝与沙土坝组合结构,在河水出水口17处,为了防止冲刷筑成石坝5,在其他不易冲刷的库区段就地从坝内取土堆积成A字型沙土坝6。坝体结构如图4、5所示,图4是石坝结构,库区侧坡度为45度,在坡面上垫有厚塑料布19,塑料布上面填一层沙土20,在出水口一侧砌有水泥板18,为了防止冲刷在水泥板上下部位均设置石头21。图5是沙土坝结构,坝体坡度45度,库区侧的坝面上垫有厚塑料布19,上面填有沙土层20。其坝体内高外低,且沙土是从坝内取出,这样有利于防止渗水冲刷坝体。
如图2所示,它是一种绕口型方案,在河道两旁是岩石的山坡,或是比较坚固的沙岩层,把河道内的沙石、土堆积成横直A字型坝堤6,在坝的一侧利用山坡的岩石开出水坝口17,洪水7由上而下进入坝口,再从坝堤内绕行到另一侧的山坡根底,也在山坡岩石上开出水口,这种形似绕口的通道,使河水经数个坝堤阻拦,形成多个水坑22,河水是逐渐加大,水不直接冲击坝堤底,河水绕行减缓流速,淤积沙土。此方法也可用于河道两旁有耕地的地形,将河水引入,采用此绕口通道使泥沙淤积,增加耕地土层。在季节河道使用,效果最好。
如图1所示,石坝的高低决定于离上面斜沙坝的长度,如果上面斜沙坝离下面斜沙坝高有20米,再加上10米的出水河道,共30米高,石坝口1米高,这样以水平面算,坝库区的顶端土层能积3公分厚(以后还可逐步加厚),坝库区下端可积土2米厚,如土层已与石坝口平,可同时根据水平加高沙坝堤和石坝口,这时的坝内土层虚,坝内取土容易,再加高加宽河坝,河坝要栽树种草以加固坝堤。
沙土坝堤的横宽度,可延伸到两岸的耕地,这样可把原有的耕地加厚土层,土层加高加宽是无尽的,沙土坝还可加高于两旁的建筑物,如公路等,这可根据情况而定。
石坝口17是坝内充满泥水超溢的坝口,要根据泥土上升逐步加高,太高会影响坚固性。
石坝口下水处的坡度为45度左右,宽度以多年不遇的洪水量而定,石坝坡用石头水泥板混合砌成,石坝的坝内坡铺一层塑料布,以防渗水冲坏坝体,方法与铺沙土坝相似,必须与沙土坝的塑料布严封相接。石坝来水方向的邦墙要坚固,因为它比对面邦墙受水冲力要大些。
从石坝口下来的水,由小加大,冲力也逐步加大,破坏性也大,坝体内库存水也是由少到多,逐步加深加宽,刚冲下来的水进入宽大的坝内区,冲力会减缓,坝内区充满水后,自然从石坝口缓和地溢出去,这样坝堤内积土厚,出水坝口底,坚固性好,这就是S型的串绕积土法,这种积土法,比较快,这种方法适应于季节河区,多年大量积土的地方。
在长流河,泥沙少的流域区,可搞串珠型小水库,利用库存水搞养殖业和灌溉用水。
这种坝如果有决口,一般从沙土坝处决口,决口容易补救,石坝口一般不易破坏,它占的位置高,坝体低,沙土坝内积水也不会象水库那样,决口对下游不会有很大的损失。
坝口处,水冲力大的地方,把粗壮的树苗和小树苗混合栽(粗壮树苗坑要挖的深一些)以后大小树替续栽伐,用大树保护小树相互依存,防水冲坏。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包括疏通河道、修筑堤坝和蓄水坑、带,其特征在于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利用地形特点,在河道内建筑不同类型的拦河堤坝,或利用固定建筑物,改变山洪河水的通道,形成蓄水坑、带,使河水串绕流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河道内就地取材修筑多层堤坝,使河水形成S型、人字型、布袋型、绕口型通道。
3.按照权利要求1的防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公路建筑在山底横过河道的有利地形,使路基栏水,将河水引入路基底下形成一字型通道;利用公路桥横过河道的地形筑起栏水坝,将河水引入路基桥洞口形成口字型通道。
4.按照权利要求2的防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堤坝,在出水口段筑成石坝,在蓄水库区段筑成沙土坝。
5.按照权利要求4的防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坝,在库区侧坡度为45度,并垫有厚塑料布,在出水口砌有水泥板。
6.按照权利要求4的防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沙土坝的坡度为45度,库区侧的坝石上垫有厚塑料布。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属于水利工程类。它是根据地形实际情况,合理地利用地势特点,在河道内布设多层由石坝和沙土坝组成的栏河堤坝,或利用固定建筑物,改变山洪河水的通道,形成蓄水坑,使河水串绕流动,从而达到缓流、蓄水,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本发明具有省工省料投资少,简单易行、收效大的优点,是一种切合实际、经济实用的水土保持方案,具有极具重要的推广价值。
文档编号E02B1/00GK1344842SQ0113764
公开日2002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2日
发明者郭志忠, 郭刚, 郭晶 申请人:郭志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