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淋洒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4535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淋洒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洒器,尤指一种挠曲后能定位且不会漏水的改进的淋洒器。
如图8所示,为习用的淋洒器,其具有一与水龙头9旋锁接合的接头81,该接头81具有一与水龙头9的螺纹部91旋锁的内螺纹段811及与一挠管82接合的孔812,该孔812与内螺纹段811间具有一靠抵面813,该靠抵面813上设有一垫圈84,该挠管82内套设有一内管83,该内管83是与垫圈84的内孔841相穿套,以于接头81与水龙头9的螺纹部91旋紧后能迫使该垫圈84向内挤压内管83,而产生防漏的功用。该挠管82的另端是套设有一套管85,该套管85具有一外螺纹部851以与一起波器86旋锁结合,且该套管85与起波器86间同样设有一与内管83相穿套的垫圈84,以产生防漏的功用,而该挠管82是由二断面分别呈正C形与反C形的金属线圈821、822螺旋卷绕而成。
上述习用的淋洒器,由于该挠管82是由二断面分别呈正C形与反C形的金属线圈821、822螺旋卷绕而成,因此在挠管82被挠曲时,该二金属线圈821、822会有部分相互叠置,使挠管82被挠曲,但由于该内管83是软性的材质具有弹性,且该挠管82被挠曲后并无法定型,因此,该挠管82便会因内管83的弹性而回复,无法借挠曲挠管82改变起波器86出水的角度。
再者,由于该内管83与二垫圈84的内孔841间的穿套关系,是靠垫圈84受压迫变形的力量来达到防漏的功效,因此,当水龙头9所流出的水压较大时,便会由内管83与垫圈84内孔841间的微小间隙产生渗漏的问题,且水液渗入内管83与挠管82间之后,再由挠管82的二金属线圈821、822间渗出,会使部分水液滞留于挠管82内而产生生锈、腐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改进的淋洒器,由于该挠管是由一圆形与一异形的线材螺旋卷绕而成,而圆形线材与异形线材卷绕的半径不同,使挠管被弯折后,能因两种线材弯曲的曲率不同而相互卡抵定位,而能借由弯曲挠管改变出水的方向;再者,由于内管两端分别具有一环状的挡缘,使挠管两端与接头接合时,能由二接头压迫二挡缘,以达到止漏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改进的淋洒器,包括一挠管、一内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挠管是由一圆形与一异形的线材螺旋卷绕而成,该圆形线材与该异形线材卷绕的半径不同,且该圆形线材与异形线材的形状是互补配合,使该挠管可被弯折定形;所述内管套设于该挠管内,该内管是由软性材质制成,该内管的两端是伸出该挠管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环状的挡缘;所述二接头分别接合于挠管两端,该二接头分别具有一螺纹段供分别与水龙头及起波器旋锁结合,各螺纹段靠水龙头或起波器的一端分别具有一端面,该内管的二挡缘分别靠抵于各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改进的淋洒器,其中该二接头分别为一第一接头,其是与该挠管接合,该第一接头具有一第一孔,供该挠管插设接合,该第—孔于远离挠管的一端是一内螺纹段,供与水龙头旋锁结合,该内螺纹段与第一孔间具有一第一端面,该内管其中的一挡缘是伸出挠管而靠抵于该第一端面上;一第二接头,其是接合于该挠管相对于与第一接头接合的一端,该第二接头具有一第二孔供该挠性管插设接合,该第二接头远离该挠管的一端为一外螺纹段供与起波器旋锁结合,该外螺纹段与该第二孔间具有一第二端面,该内管的另一挡缘是伸出挠管而靠抵于该第二端面上。
前述的改进的淋洒器,其中该内管的一端穿设有一金属套,该金属套的外径略大于该内管的内径,该内管受该挠管与该金属套夹套固定,且该金属套远离穿设于内管的一端径向凸伸有一供卡止于该接头的端面的凸缘。
本实用新型由于圆形线材与异形线材卷绕的半径不同,使挠管被弯折后,能因两种线材弯曲的曲率不同而相互卡抵定位,而能借由弯曲挠管改变出水的方向;再者,由于内管两端分别具有一环状的挡缘,使挠管两端与接头接合时,能由二接头压迫二挡缘,以达到止漏的功效。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是
图1所示II—II线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挠管弯曲时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图8是习用的淋洒器示意图。
请参阅
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挠管1,其是由一圆形线材11与一异形线材12螺旋卷绕而成,该圆形线材11与异形线材12卷绕的半径不同,且该圆形线材11与异形线材12的形状是互补配合,以使该挠管1可被弯折定形。
一内管13,其是套设于该挠管1内,且该内管13是由软性材质制成,该内管13的两端是伸出挠管1外,并分别一体具有一环状的挡缘131、132。
一第一接头2,其是与挠管1接合,该第一接头2具有一第一孔21供该挠管1插设接合,该第一孔21于远离挠管1的一端为一内螺纹段22,供与水龙头4旋锁结合,该内螺纹段22与第一孔21间具有一第一端面23,且该内管13的挡缘131是伸出挠管1而靠抵于该第一端面23上,在该第一接头2与水龙头4结合时可由水龙头4压迫该挡缘131,以形成防漏的作用。
一第二接头3,其是接合于该挠管1相对于与第一接头2接合的一端,该第二接头3具有一第二孔31供该挠管1插设接合,且该第二接头3远离该挠管1的一端是一外螺纹段32供与起波器5旋锁结合,该外螺纹段32与该第二孔31间具有一第二端面33,且该内管13的另一挡缘132伸出挠管1而靠抵于该第二端面33上,以于该第二接头3与起波器5结合时可由起波器5压迫该挡缘132,以形成防漏的作用。
由于该挠管1是由圆形线材11与异形线材12螺旋卷绕而成,且圆形线材11与异形线材12卷绕的半径不同,如图4所示,使挠管1被弯折后,使两种线材弯曲的曲率不同,且因该圆形线材11与异形线材12的形状是互补配合,故该圆形线材11与异形线材12被弯曲后会相互推挤、卡抵而定位,而能借由弯曲挠管1改变起波器5的出水的方向。再者,由于内管13是软性材质制成,故内管13两端的挡缘131、132可被扭曲、挤压,因此,将内管13穿套于挠管1中后,二挡缘131、132能分别靠抵于第一接头2与第二接头3的第一端面23与第二端面33上,使第一接头2与第二接头3分别与水龙头4及起波器5结合时,能由水龙头4及起波器5分别压迫二挡缘131、132,以达到止漏的功效。
当然,本实用新型仍存在许多例子,其间仅细节上的变化。请参阅图5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中,该内管13穿套有一金属材质的套133,该套133的外径略大于内管13内径,使套133穿套于内管13时,可内管13挤压迫紧于挠管1与套133间定位,且该套133一体延伸有一凸缘134,以如前述的挡缘131一般靠抵于该第一端面23上,并于该凸缘134与水龙头4间设一垫圈135,借此,即可达到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效。
请参阅图6,其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其中该第一接头2的内螺纹段22是供一双层牙接头25旋锁结合,以借该双层牙接头25与不同形态的水龙头结合。
请参阅图7,其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其中,该起波器5可更换为不同形式的起波器6,本实施例中,该起波器6具有一球形接头61以连接一出水头62,使该起波器6可在挠管1未弯曲的状态下转动该出水头62,以变化出水的方向。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淋洒器,包括一挠管、一内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挠管是由一圆形与一异形的线材螺旋卷绕而成,该圆形线材与该异形线材卷绕的半径不同,且该圆形线材与异形线材的形状是互补配合,使该挠管可被弯折定形;所述内管套设于该挠管内,该内管是由软性材质制成,该内管的两端是伸出该挠管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环状的挡缘;设有二接头,分别接合于挠管两端,该二接头分别具有一螺纹段供分别与水龙头及起波器旋锁结合,各螺纹段靠水龙头或起波器的一端分别具有一端面,该内管的二挡缘分别靠抵于各端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淋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接头分别为一第一接头,其是与该挠管接合,该第一接头具有一第一孔,供该挠管插设接合,该第一孔于远离挠管的一端是一内螺纹段,供与水龙头旋锁结合,该内螺纹段与第一孔间具有一第一端面,该内管其中的一挡缘是伸出挠管而靠抵于该第一端面上;一第二接头,其是接合于该挠管相对于与第一接头接合的一端,该第二接头具有一第二孔供该挠性管插设接合,该第二接头远离该挠管的一端为一外螺纹段供与起波器旋锁结合,该外螺纹段与该第二孔间具有一第二端面,该内管的另一挡缘是伸出挠管而靠抵于该第二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淋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一端穿设有一金属套,该金属套的外径略大于该内管的内径,该内管受该挠管与该金属套夹套固定,且该金属套远离穿设于内管的一端径向凸伸有一供卡止于该接头的端面的凸缘。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淋洒器,包括一挠管、一内管、二接头;挠管由一圆形与一异形线材螺旋卷绕而成,圆形线材与异形线材卷绕的半径不同,使挠管可被弯折定形,挠管内套设有内管,内管两端分别具有一环状的挡缘,挠管两端分别与接头接合,且内管的二挡缘分别伸出挠管,而靠抵于各接头的端面上,以使二接头分别与水龙头及起波器结合时可压迫各挡缘,以形成止漏垫圈的作用。其借由弯曲挠管改变出水的方向,并借由二接头压迫二挡缘,以达到止漏的功效。
文档编号E03C1/02GK2468600SQ0120451
公开日2002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8日
发明者谢清标 申请人:谢清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