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体、该网体的制造方法及设备和使用该网体的笼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034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网体、该网体的制造方法及设备和使用该网体的笼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成组装摆置于河流、盛装碎石的笼体的网体、该网体的制造方法及生产设备和使用该网体组装形成的笼体。
背景技术
如图27(1)所示,摆置于河流、用于盛装碎石的笼体,由菱形金属网(或者龟甲形金属网)70构成。该菱形金属网70由山形丝71的各弯曲部72相互交织构成大小相同的网眼73,但不能由大小不同的网眼构成。要形成这种具有大小不同的网眼的网体,需要花费相当大的气力,而且必须有造价昂贵的设备。因此,如图27(2)所示,由菱形金属网(或者龟甲形金属网)70构成的笼体74只能盛装大小相同的碎石75,而且存在当将其摆置于河流时,因其上表面平滑而易打滑的问题。
另外,在将该笼体74提起时,还存在由于吊线挂钩挂住网眼,使得网眼处因应力集中而产生断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大小不同网眼的网体、该网体的简单的制造方法及其生产设备、上表面不易打滑且吊线挂钩不必挂住网眼就能够将其吊起的笼体。
为了完成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网体具有如下特征在隔有适当间隔的两条对置的支承线之间,编织架设有多根山形丝,拧绕该山形丝的各弯曲部相互重叠而成的小环,构成小网眼和大网眼,该小网眼相对于大网眼呈水平、垂直或者以指定的角度倾斜的状态,另外其特征还包括在所述的呈垂直或者以指定的角度倾斜状态的小网眼内有与支承线平行的线材穿过。
如上所述,与大网眼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小网眼,形成在大网眼的交织部位处,并由这些大小不同的网眼形成网体。
另外,相对于大网眼呈垂直或者以指定角度倾斜状态形成的小网眼,向网体的两面凸起形成龟甲模样的网体。
还有,在呈垂直或者以指定角度倾斜状态的小网眼内穿过的与支承线平行的线材,将大网眼分成两半。
另外,为了完成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网体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特征在隔有适当间隔的两条对置的支承线之间,编织架设两根山形丝,该山形丝的各弯曲部相互重叠形成大环和小环之后,拧绕该小环形成小网眼和大网眼,将该大网眼的弯曲部与支承线间编织架设的其它的山形丝的弯曲部相互重叠,形成另外的大环和小环之后,拧绕该小环形成小网眼和大网眼,另外其特征还包括将拧绕棒插入小环中并将其拧绕。
如上所述,将两根山形丝的各弯曲部相互重叠形成的小环拧绕使小网眼和大网眼同时交错形成。接下来,将该大网眼的弯曲部与支承线间编织架设的其它的山形丝的弯曲部相互重叠形成的小环拧绕,在各大网眼的交织部位处形成小网眼。依次重复这样的作业,在各大网眼的交织部位处形成小网眼,进行网体的生产。
此外,在使拧绕棒回转拧绕小环时,形成小网眼,与此同时大网眼也就形成了。
另外,为了完成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网体的生产设备的特征为具有载置台,隔有适当间隔地设置于基台的滑动板;回转板,设置于基台之两侧;横框部件,跨接于回转板20的上部之间,并可以上下自由运动;拧绕棒,隔有适当间隔地、呈下垂状地设置于前述的横框部件,其中前述的载置台的前后端侧竖立设有将山形丝挂住的搭钩销,该搭钩销至少有一方的销子可以自由滑动。
前述的载置台用于载置山形丝,使其后端侧的搭钩销挂住第一根山形丝的弯曲部,同时使其前端侧的搭钩销挂住第二根山形丝的弯曲部,各弯曲部相互重叠,在载置台上形成大环、在载置台之间形成小环。接下来,将呈下垂状设置于横框部件的拧绕棒插入小环并使其回转,该小环被拧绕,同时且交错形成小网眼和大网眼。之后,使前段侧的搭钩销向大网眼的内侧滑动,可以将大网眼从搭钩销上取下。
另外,为了完成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笼体具有如下特征在隔有适当间隔的两条对置的支承线之间,编织架设有多根山形丝,拧绕该山形丝的各弯曲部相互重叠而成的小环,构成小网眼和大网眼,该小网眼相对于大网眼呈水平、垂直或者以指定的角度倾斜的状态形成网体,将该网体组装成箱状,使之成为笼体,另外其特征还包括在所述的呈垂直或者以指定的角度倾斜状态的小网眼内有与支承线平行的线材穿过。
如上所述,相对于大网眼呈垂直或者以指定角度倾斜状态形成的小网眼凸出于笼体的上表面,成为防滑用的凸起。另外,凸出于笼体的上表面的小网眼在笼体叠放时,能够咬住上层或者下层的笼体,成为防止笼体间的错位用的凸起。再者,向笼体的内侧凸起的小网眼能够防止碎石移位。
另外,在将笼体吊起时,吊线挂钩挂住穿过小网眼的与支承线平行的线材,能够将集中于网眼处的应力均匀分散。
另外,为了完成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笼体具有如下特征在隔有适当间隔的两条对置的支承线之间,编织架设有多根山形丝,拧绕该山形丝的各弯曲部相互重叠而成的小环,构成小网眼和大网眼,该小网眼相对于大网眼呈水平、垂直或者以指定的角度倾斜的状态形成网体,在大网眼与小网眼的交织部位处沿与支承线垂直的方向将该网体折成筒体,再用另外的网体形成该筒体的两个侧面,使之成为笼体,其特征还包括在所述的呈垂直或者以指定的角度倾斜状态的小网眼内有与支承线平行的线材穿过。
如上所述,在大网眼与小网眼的交织部位处沿与支承线垂直的方向将网体弯折而形成的筒体的侧面呈打开状态。这样,将该筒体摆置于河流时,呈打开状的两侧面被其它的筒体的侧面(弯折而成的面)封闭,形成四边均被封闭的笼体。
另外,穿过小网眼的与支承线平行的线材将大网眼分成两个部分,形成具有大小不同网眼的笼体。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网体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网体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网体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网体的立体图。
图5是网体的生产设备的主视图。
图6是载置台的俯视图。
图7是载置台的侧视图。
图8(1)是置有山形丝的载置台的俯视图。
图8(2)是图8(1)的立体图。
图9(1)是位于滑动板的两端部处的载置台的侧视图。
图9(2)是图9(1)的俯视图。
图10是网体的生产设备的要部扩大图。
图11(1)是置有山形丝的载置台的俯视图。
图11(2)是拧绕棒回转时的载置台的侧视图。
图12(1)是形成有大网眼和小网眼的网丝的俯视图。
图12(2)是前端侧的搭钩销移位后的载置台的俯视图。
图13(1)是移至拧绕棒的正下方的载置台的主视图。
图13(2)是钩于小网眼用搭钩销的网丝的俯视图。
图14(1)是在网丝上重叠有另外的山形丝的俯视图。
图14(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网体的俯视图。
图15(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网体的俯视图。
图15(2)是图15(1)立体图。
图16(1)是小网眼与大网眼垂直形成的网丝的俯视图。
图16(2)是小网眼被插入载置台的插孔中的网丝的俯视图。
图17是小网眼被插入载置台的插孔中的网丝的立体图。
图18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笼体,(1)是立体图,(2)是俯视图。
图19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笼体,(1)是立体图,(2)是俯视图,(3)是图(2)的A-A面剖面图,(4)是图(2)的B-B面剖面图。
图20(1)是叠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笼体的立体图。
图20(2)是图20(1)的剖面图。
图21(1)是叠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笼体的立体图。
图21(2)是图21(1)的剖面图。
图22(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笼体的组装方法的立体图。
图22(2)是图22(1)的剖面图。
图23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笼体,(1)是立体图,(2)是俯视图,(3)是图(2)的C-C面剖面图,(4)是图(2)的D-D面剖面图。
图24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笼体的组装方法的立体图。
图25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笼体的组装方法,(1)是网体的俯视图,(2)是剖面图。
图26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笼体的摆置方法,(1)是平铺的笼体的立体图,(2)是表示摆置方法的俯视图。
图27是现有网体、笼体之例,(1)是网体的俯视图,(2)是笼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网体、网体的制造方法、网体的生产设备以及笼体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首先说明网体的实施方式,其次说明网体的生产设备及使用该设备制造网体的方法,最后说明使用上述网体的笼体的实施方式。在各实施方式中,相同的结构使用同一符号说明,不同的结构赋予不同的符号进行说明。
图1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网体1。如图所示,该网体1为龟甲形金属网,由在两根对置的支承线2之间编织架设多根山形丝3形成。这些山形丝3的两端卷绕于支承线2,各对相邻的弯曲部4被交织形成大网眼5,在该大网眼5的交织部6处形成有菱形的小网眼7。
该小网眼7由将相邻的山形丝3的一对弯曲部4相互重叠形成的四边形的环拧绕数次而成,与大网眼5相同呈水平状态。另外,在未形成小网眼7的两侧端的大网眼5中有侧端线10穿过。
在这样形成的网体1中,形成小网眼7的大网眼的交织部6具有铰链的作用,因此,该网体能够在与支承线2垂直的方向上弯折。
图2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网体11。如图所示,该网体11的小网眼7为较大的菱形且与相邻的小网眼7相连而将大网眼5一分为二,除此之外,该网体与图1中的网体1的结构相同。
图3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网体12。如图所示,该网体12的小网眼7相对于大网眼5呈垂直或者倾斜状态(倾斜程度为能够使后面将要说明的线材穿过为基准),这样,弯曲部8的两面呈凸起状,除此之外,该网体与图1中的网体1的结构相同。该小网眼7的倾斜角度可应弯曲部8的凸起高度随意变换。例如,在凸起高度较低的情况下,可以使倾斜角度接近水平状态,相反,在凸起高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以使倾斜角度呈垂直或者接近垂直的状态。
图4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网体13。如图所示,在该网体13中,在小网眼7中有与支承线2平行的线材14穿过,其两端束于侧端线10,除此之外,该网体与图1中的网体1的结构相同。如此将线材14穿过小网眼7可以将大网眼5分割成两个较小的网眼15。
上述的网体1、11、12及13由图5所示的生产设备16制造。如图所示,该网体的生产设备16由如下部分构成载置台19、回转板20、横框部件21以及拧绕棒22,其中所述的载置台19相隔适当间隔地设置于基台17的滑动板18,所述的回转板20对置地设置于基台17的两侧,所述的横框部件21跨接于回转板20的上部之间,并可以上下自由移动,所述的拧绕棒22每相隔适当间隔地、呈下垂状地设置于横框部件21。
如图6及图7所示,借助于由滑动导轨23及滑动导向部件24构成的线性支承部件25,在基台17的全长范围设置滑动板18,连接于该滑动板18之一端部的气缸26使之能够滑动。在该滑动板18上,每隔适当的间隔设有一个支架27,固定于该支架27上面的顶板28构成载置台19。这样,在滑动板18上相隔很小间隔地设置有多个载置台19,而且,气缸26可以使其在横向滑动。
另外,在载置台19的顶板28上的前后端侧,分别竖立设置有搭钩销29、30,前端侧的搭钩销29设置在气缸26的前部并可沿长孔31滑动。这样,如图8所示,使第一根山形丝32的弯曲部33挂住后端侧的搭钩销30,使第二根山形丝34的弯曲部35挂住后端侧的搭钩销29,这对弯曲部33、35相互重叠在各载置台19上形成大环36,而在各载置台19之间形成小环37。此外,在顶板28的中央部位,开设有插孔39,小网眼用搭钩销40在此处凸出于顶板28。
图9表示设置于两端侧的载置台19,顶板28的曲柄夹41是将被挂在载置台19上的山形丝32、34的端部压住的压紧装置。因此,将握柄42向上(箭头方向)提起,压板43即会向离开顶板28的方向转动,与之相反,将握柄42向下转动,压板43被压向顶板28,从而将山形丝32、34的端部压住。
设置于基台17的两侧的回转板20由驱动马达45驱动,可以以轴46为中心回转(参照图5)。另外如图10所示,借助于由滑动导轨23和滑动导向部件24构成的线性支承部件25,横框部件21跨接于回转板20的上部之间。该线性支承部件25的滑动导向部件24连结有与横框部件21的一端相连的连结部件47,而该连结部件47又与设置于回转板20的气缸26的前端部相连结。因此,该横框部件21既可以由气缸26驱动做上下运动,又可以由回转板20驱动做回转运动。
另外,如图10所示,将拧绕棒22相隔适当间隔地、呈下垂状地设置在横框部件21上,并使其前端部位于载置台之间38。这样,该拧绕棒22也可以在由气缸26驱动做上下运动的同时,由回转板20驱动、以其前端部为中心做回转运动。而且,拧绕棒22在山形丝32、34挂住载置台19之前,呈提升状,而在山形丝32、34挂住载置台19之后,呈落下状且其前端部插入小环37。
以下,基于图5及图11-17说明使用上述生产设备16制造网体的方法。首先如图5所示,向上推起拧绕棒22而将其从载置台之间38处抽出。其次,如图11(1)所示,将第一根山形丝32置于载置台19,并使其弯曲部33挂住后端侧的搭钩销30。然后,将第二根山形丝34置于载置台19,并使其弯曲部35挂住搭钩销29,这样,弯曲部33、35相互重叠形成的大环36位于载置台19上,小环37位于载置台之间38处。接下来,如图11(2)所示,使横框部件21落下并使拧绕棒22的前端部插入小环37。然后,由回转板20驱动横框部件21回转,拧绕棒22以其前端部为中心回转并拧绕小环37。拧绕棒22回转180°之后,气缸21使横框部件21落下,将拧绕棒22的前端部从小环37中抽出,同时,使回转板20反向回转并返回其初始位置(上侧)。
然后,以与上述相同的方法操作拧绕棒22,使其前端部插入小环37,同时,以与上述相同的方法使其回转。重复这样的操作,将小环拧绕2-3次,如图12(1)所示,就可以使大网眼5和小网眼7同时且交错形成来制造网线48。这样的拧绕小环37使大网眼5和小网眼7形成的方法,使得大网眼5的张力变大,从而网线48不能从搭钩销29、30上取下。此时,如图12(2)所示,气缸29使前端侧的搭钩销29滑动以此减弱大网眼5的张力使得网线48能够从搭钩销29、30上取下。此外,除了以拧绕小环37形成大网眼5和小网眼7的方法之外,也可以用夹板夹住小环37并将其拧绕。
接下来,如图13(1)所示,气缸26将横框部件21提升,将拧绕棒22从载置台之间38处抽出。然后,松开两端部的载置台19上的曲柄夹41,将形成有大网眼5和小网眼7的网线48从搭钩销29、30上取下,同时,气缸26使载置台19移至拧绕棒22的正下方,亦即形成小网眼7的部位处。而且,如图13(2)所示,使小网眼7挂住小网眼用搭钩销40,使大网眼5位于载置台之间38处。
下面,气缸26使载置台19移至其初始位置,亦即拧绕棒22位于载置台之间38处的位置。然后,如图14(1)所示,将第三根山形丝49置于载置台19,并使其弯曲部50挂住前端侧的搭钩销29,大网眼的弯曲部51与山形丝的弯曲部50相互重叠而在载置台之间38处形成小环37。而且,该小环37以与前述同样的方法拧绕小网眼7形成。依次重复这样的作业,使如图14(2)所示的网体1形成。该网体1是在大网眼5的交织部6处形成有小网眼7的网体,具有大小不同的网眼5和7。
图15所示为小网眼7垂直于大网眼5的网体,亦即,图3中的网体12。该网体12以与上述几乎相同的方法制造。图16表示其制造方法,如图16(1)所示,使拧绕棒22的回转量多于或者少于上述回转量,形成垂直的小网眼7。然后,如图16(2)所示,以与上述同样的方法将从搭钩销29、30取下的网线48置于载置台19,将垂直的小网眼7插入插孔39。与图14相同,将第三根山形丝49置于载置台19,形成大环36和小环37,拧绕该小环37使之形成与水平的大网眼5相垂直的小网眼7(未图示)。依次重复这样的作业,制造图3或者图15所示的网体12。
图18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笼体52。该笼体52是将图1所示的网体1组装成长方体,并用螺旋线53将其捆束而成的,具有大小不同的网眼5和7。
图19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笼体54。该笼体54是将图3所示的网体12组装成长方体,并用螺旋线53将其捆束而成的,其小网眼的弯曲部8凸出于其表面或者内表面。
如图20所示,在将该笼体54叠放并摆置于河流等处时,其上层笼体55的凸出于其上表面的弯曲部8成为防滑用的凸起,中段笼体56的凸出于其上、下表面的弯曲部8咬住上、下段笼体55、57而成为防止错位用的凸起。
如图21所示,当上层笼体的底网与其下层笼体的上盖的一部分重叠时,由于在下层笼体56、57的上盖58、59处,弯曲部8咬住上层笼体的底网,因此,不必再用螺旋线53将上盖58、59以及底网捆束。
图22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笼体60。该笼体60由图3中的网体12制成,具体为,如图所示,使具有铰链作用的大网眼的交织部6沿与支承线2垂直的方向弯折,形成方形筒61,再在该筒的两个侧面组装结构相同的网体12。由于形成小网眼7的大网眼的交织部6能够弯折,可以通过简单的组装形成笼体60。
图23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笼体62。该笼体62由图4中的网体13制成,由于可以在其侧面的线材14上挂吊起时用的吊线挂钩,所以集中于其大网眼5处的应力可以被均匀地分散开。由于该笼体62形成有大、小不同的网眼,能够同时盛装大、小碎石。另外,线材14可以不必穿过所有的小网眼7,而是每隔一个小网眼穿过或者只穿过两端侧的小网眼7(未图示)。
图24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笼体63。该笼体63与图22同样地使具有铰链作用的大网眼的交织部6沿与支承线2垂直的方向弯折,形成方形筒61,再将该筒的两个侧面用结构相同的网体13封闭。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5(1)所示,由于线材14的弯折部64起铰链连接的作用,网体能够简单地弯折。另外按照图20或者21那样叠放该笼体63,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图26是将图4中的网体13弯折而成的筒体,即,两侧面呈打开状的筒体61,平铺连接而成的笼体65。将前述的筒体61摆置于河流时,呈打开状的两侧面被其它的筒体61的侧面66(弯折而成的面)封闭,该侧面66成为前述的筒体61的侧面,从而可以形成四边均被封闭的笼体65。这样仅由一种筒体61就能够简单地形成平铺式笼体65。
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大、小不同网眼的网体,即,在大网眼的交织部形成有小网眼的网体。
另外,本发明能够提供简单地制造具有大、小不同网眼,即,在大网眼的交织部形成有小网眼的网体的方法以及生产设备。
此外,本发明还能够提供上表面不易打滑,且吊起用吊线挂钩不必挂在网眼上就能够将其吊起的笼体。
权利要求
1.一种网体,其特征为在隔有适当间隔的两条对置的支承线之间,编织架设有多根山形丝,拧绕该山形丝的各弯曲部相互重叠而成的小环,构成小网眼和大网眼,该小网眼相对于大网眼呈水平、垂直或者以指定的角度倾斜的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体,其特征为在所述的呈垂直或者以指定的角度倾斜状态的小网眼内有与支承线平行的线材穿过。
3.一种网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在隔有适当间隔的两条对置的支承线之间,编织架设两根山形丝,该山形丝的各弯曲部相互重叠形成大环和小环之后,拧绕该小环形成小网眼和大网眼,将该大网眼的弯曲部与支承线间编织架设的其它的山形丝的弯曲部相重叠,形成另外的大环和小环之后,拧绕该小环形成小网眼和大网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拧绕棒插入小环中将其拧绕。
5.一种网体的生产设备,其特征为具有载置台,隔有适当间隔地设置于基台的滑动板;回转板,设置于基台之两侧;横框部件,跨接于回转板20的上部之间,并可以上下自由运动;拧绕棒,隔有适当间隔地、呈下垂状地设置于前述的横框部件,其中前述的载置台的前后端侧竖立设有将山形丝挂住的搭钩销,该搭钩销至少有一方的销子可以自由滑动。
6.一种笼体,其特征为由将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体组装成箱状而成。
7.一种笼体,其特征为将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体在其大网眼和小网眼相交织的部位处,沿与其支承线垂直的方向弯折形成筒体,再用其它的网体形成该筒体的两个侧面。
全文摘要
一种构成组装摆置于河流、盛装碎石的笼体的网体、该网体的制造方法及生产设备和使用该网体组装形成的笼体。所述网体的结构为在隔有适当间隔的两条对置的支承线之间,编织架设有多根山形丝,拧绕该山形丝的各弯曲部相互重叠而成的小环,构成小网眼和大网眼,该小网眼相对于大网眼呈水平、垂直或者以指定的角度倾斜的状态,在所述的呈垂直或者以指定的角度倾斜状态的小网眼内有与支承线平行的线材穿过。
文档编号E02B3/08GK1453430SQ0214447
公开日2003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23日
发明者赵野雄治 申请人:六发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