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弃流及收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2809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雨水弃流及收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雨水弃流及收集装置,包括进水箱、弃流管、进水管及集水箱,进水箱顶部设有盖体,盖体上形成有过水孔,弃流管和进水管均与进水箱连接并且连接处设有控制阀,进水箱内还设有一切换挡板;进水管内设有多个滤网并将雨水收集至集水箱内,集水箱内连接有多个交错设置的滤流挡板。结构简单成本低,通过切换挡板能够实现在弃流和收集雨水两种功能之间灵活切换,在进水管内设置滤网从而对雨水中的颗粒物杂质进行过滤,集水箱内交错设置的滤流挡板能够减缓雨水的流速,增加雨水的流程,从而使雨水中的颗粒物杂质能够沉降出来,进一步提高收集雨水的质量。
【专利说明】雨水弃流及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雨水弃流及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市工业化的持续发展,淡水资源日趋紧缺,水源和雨洪危机日益严重,因而对雨水这一可再生水资源的收集、利用越来越重视,目前有不少相关技术和设备对雨水进行处理,但是大多存在结构复杂、容易堵塞、需专人管控等弊端。鉴于此,迫切需要一种结构简单的雨水弃流及收集装置,确保集水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弃流及收集装置,结构简单而且确保了集水质量。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雨水弃流及收集装置,包括进水箱、弃流管、进水管及集水箱,所述进水箱顶部设有盖体,所述盖体上形成有过水孔,所述弃流管和进水管均与进水箱连接并且连接处设有控制阀,所述进水箱内还设有一切换挡板;所述进水管内设有多个滤网并将雨水收集至集水箱内,所述集水箱内连接有多个交错设置的滤流挡板。
[0006]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弃流及收集装置还包括一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一流量检测仪和控制器,所述流量检测仪设置于盖体下方并安装于进水箱的内壁上。
[0007]优选地,前述进水管内的滤网至少为两个,均从进水管的顶部插入安装至进水管内,在插入位置设有密封条以防止雨水渗漏。
[0008]进一步地,前述滤网的顶部设有把手以方便抓握。
[0009]优选地,前述进水管为两个,相邻地连接于进水箱的底部和侧下方。
[0010]更进一步地,在进水箱内还设有一位于两个进水管管口处的初级滤板。
[0011]再进一步地,前述集水箱的出水口位于集水箱箱体的顶壁或侧壁上方。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弃流及收集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通过切换挡板能够实现在弃流和收集雨水两种功能之间灵活切换,在进水管内设置滤网从而对雨水中的颗粒物杂质进行过滤,集水箱内交错设置的滤流挡板能够减缓雨水的流速,增加雨水的流程,从而使雨水中的颗粒物杂质能够沉降出来,进一步提高收集雨水的质量;此外,滤网采用插入安装的方式,方便更换,提高了装置的便利性,能够实现不停机更换滤网,进而提高了集水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弃流及收集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处于弃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处于收集雨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进水箱,2、弃流管,3、进水管,4、集水箱,5、盖体,6、切换挡板,7、控制阀,8、流量检测仪,9、控制器,10、滤网,11、滤流挡板,12、把手,13、初级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0017]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弃流及收集装置,包括进水箱1、弃流管2、进水管3及集水箱4,在进水箱I顶部设有盖体5,盖体5上形成有过水孔(图中未示出),以对环境中的树枝树叶等大的废弃物进行滤除,防止其进入进水箱I内。
[0018]进水箱I内设有一切换挡板6,当切换挡板6处于如图1所示的位置时,开启弃流管2上的控制阀7,装置处于弃流状态,即不收集降雨初期的雨水;当切换挡板6处于如图2所述的位置时,开启进水管3上的控制阀7,装置处于收集雨水的状态。
[0019]为了实现自动化控制切换挡板6及各控制阀7的动作,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弃流及收集装置还包括一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流量检测仪8和控制器9,流量检测仪8设置于盖体5下方并安装于进水箱I的内壁上。降雨时,流量检测仪8统计降雨量,当降雨量达到设置的目标值(根据用户需求设定)时,控制器9即控制切换挡板6由图1所示位置切换至图2所示位置,同时完成各控制阀7的开启或闭合,实现弃流和收集雨水两种功能之间的切换。
[0020]收集的雨水质量(如清洁度)十分重要,因此,在进水管3内设有多个滤网10以去除雨水中的颗粒污染物,经过滤后的雨水进入集水箱4内,如图1所示,在集水箱4内连接有多个交错设置的滤流挡板11,滤流挡板11能够减缓雨水的流速,增加雨水的流程,从而使雨水中的颗粒物杂质能够尽量沉降出来,进一步提高收集雨水的质量。优选地,集水箱4的出水口位于集水箱4箱体的顶壁或侧壁上方,从而避免底部的沉降物流出。
[0021]作为一种优选,进水管3内的滤网10至少为两个,均从进水管3的顶部插入安装至进水管3内,在插入位置设有密封条以防止雨水渗漏,这样的话,就可以不停机更换滤网10,实现了连续集水,提高了集水效率。为了方便操作,在滤网10的顶部设有把手12以方便抓握。
[0022]作为一种改进,进水管3为两个,相邻地连接于进水箱I的底部和侧下方,如图1所示,当雨量较小时,只需开启一个进水管3,当雨量较大时,可同时开启两个进水管3。为了尽量避免更换进水管3内的滤网10和防止滤网10堵塞,在进水箱I内还设有一位于两个进水管3管口处的初级滤板13,通过初级滤板13预先去除较大颗粒的污染物。
[002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雨水弃流及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箱、弃流管、进水管及集水箱,所述进水箱顶部设有盖体,所述盖体上形成有过水孔,所述弃流管和进水管均与进水箱连接并且连接处设有控制阀,所述进水箱内还设有一切换挡板;所述进水管内设有多个滤网并将雨水收集至集水箱内,所述集水箱内连接有多个交错设置的滤流挡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弃流及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一流量检测仪和控制器,所述流量检测仪设置于盖体下方并安装于进水箱的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弃流及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管内的滤网至少为两个,均从进水管的顶部插入安装至进水管内,在插入位置设有密封条以防止雨水渗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弃流及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的顶部设有把手以方便抓握。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雨水弃流及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为两个,相邻地连接于进水箱的底部和侧下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弃流及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进水箱内还设有一位于两个进水管管口处的初级滤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雨水弃流及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箱的出水口位于集水箱箱体的顶壁或侧壁上方。
【文档编号】E03F1-00GK204282496SQ201420738563
【发明者】刘建 [申请人]南京虹吸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