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网栅截泥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792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活网栅截泥坝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属于水土保持,拦截泥土,治理土坡,侵蚀沟,防治水土流失的生物拦泥坝。
背景技术
当前水土保持,广泛采用的是植树种草。因一般的植树方法成活率低,所以见效也慢。而且生长慢,郁闭成林的时间长(10年),此法只是对山坡的水土流失有效果。据试验调查表明,水土流失90%的泥沙是直接来自侵蚀沟。所以水土保持必须沟坡兼治,而且治沟是重点。侵蚀沟的泥土流失,是侵蚀沟沿发生重力坝塌,造成大量的泥土堆入沟底。当雨季山洪袭来时把沟底的泥土冲走,之后沟沿继续崩塌,再次冲走。长此以往,侵蚀沟越冲越宽越深。所以水土流失量只增不减。
治沟采用现有的植树方法,因树木的重量能增加沟沿的崩塌,所以不适用,治理侵蚀沟应采用新法植树与新的拦泥坝配套,才是科学的有效方法。拦泥坝有混凝土(墙)或砌石(墙)土坝等。前两种造价高不能普遍使用,堆土坝又不够坚固。而活栅截泥坝,不仅造价低廉又牢固,而且还有绿化美化环境的生态效益和直接经济效益。所以是水土保持中先进的新技术。
发明目的
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保住土地。既为当今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又为子孙后代求生存保平安。

发明内容
采用生长快,萌生力旺盛,并适合于当地环境条件的树种(苗木)。去掉苗冠,只用带有根的苗桩(径粗5-8cm,高1.4m),如图(1),斜植成网状栅栏(埋入土中40cm,露在外面1m,树桩间距0.25-0.5m,栅栏网孔内经0.25-0.5m)活网栅截泥坝由两排同样结构的栅栏组成,前后栅栏间距为1-2m。中间填卵石和粗沙。
效果此截泥坝能让地表径流的水渗漏走,并把泥沙拦截住。这种栅栏还能萌生出树木,使之成为活的绿篱式网状截泥坝。所以叫活网栅截泥坝。他既有拦截泥土又有绿化环境的双重作用,可广泛用于水土保持的流域治理。


图(1)是设置在侵蚀沟口的活网栅截泥坝示意图。1、侵蚀沟沿;2、带根的活木桩(径粗5-8cm,木桩间距0.25-0.5m);3、活网栅中的卵石;4、活网栅的菱形网孔。
5、活网栅截泥坝的俯视图。
图(2)是采用活网栅截泥坝实行沟坡兼治的示意图。图左边三道坝和右上角两道坝为沿山坡等高线设置的截泥坝,右下角为侵蚀沟口的坝(此种侵蚀沟平时是没有水的干沟,雨季才有由地表径流的水通过)。
具体实施方案结合附图与水土流失治理的实施方案,描述活网栅截泥坝的作用。如图(2),在侵蚀沟的沟口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土坡,沿等高线设置活网栅截泥坝,是有效截住泥土,防止水土流失的新方法。他不仅可以截住地表径流冲刷来的泥土,还可使山坡逐渐变为梯田。到那时活网栅截泥坝就成为梯田边的田坎(每年要修剪一次,以保持绿篱状)。这样除栅栏上萌生出的树有绿化、美化作用外,还可在梯田上种植果树、药材等经济植物,这样便可从根本上解决该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
权利要求
用于水土保持的活网栅截泥坝与混凝土(墙)截泥坝、砌石块(墙)截泥坝和土坝比,有明显的先进之处。其特征在于1、使用两排同样规格的活树桩,呈网状排列组成的栅栏式截泥坝。2、两排栅栏间填入卵石或粗沙,可使地表径流的水渗漏走,而把径流带来的泥土截住。3、从栅栏上可萌生出树,使之成为绿篱式的截泥坝。除可截留泥土外,还有绿化美化的生态效益。4、随着树木的生长,组成栅栏坝的树桩会越来越粗壮,使截泥坝的作用更强,使用寿命延长。5、这种截泥坝可逐渐把坡地变成梯田,活网栅截泥坝就成为梯田边的活的生物网田坎。
全文摘要
活网栅截泥坝是生物防治水土流失的新方法。主要特点是用活的树桩,编成网状栅。由两组同样结构的网栅平行排列组成。其间填入卵石与粗沙,这样网栅坝可让地表径流的水渗漏走,而把泥土截流下来。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网栅上能萌生出树,使之成为绿篱式的截泥坝。它除能有效的截住泥土,逐渐使坡地变成梯田,彻底解决水土流失外,还有绿化美化的生态效益。本项新技术造价低,使用寿命长,适用范围广,结构简单,容易施工,推广应用容易。
文档编号E02B3/02GK1641108SQ20041000076
公开日2005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8日
发明者刘平 申请人:刘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