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池供水全自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8695阅读:18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蓄水池供水全自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水自动控制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已有技术具有缺水保护的家用蓄水池供水系统只能在水源充足条件供水,其不足之处是在缺水断电之后,不能自动恢复供水。为了在水源恢复后能自动供水,尚须在水井下装设水源检测电极,如果水井很深,实现起来很困难。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定时功能的、在水源缺水时能自动切断水泵电路而在水源恢复时能定时自动恢复供水的蓄水池供水自动控制装置。
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蓄水池供水全自动控制装置包含电源、水泵、时基集成电路、水泵控制电路、延时控制电路、蓄水池水位检测电极及供水管道检测电极。电源输入端输入220伏交流电,输出端给各电路提供直流稳定电压VCC。蓄水池水位检测电极A、B设置于蓄水池的设定最低水位处,电极E装在高水位处。供水管道检测电极C、D装在水泵的供水管道中。时基集成电路的8脚通过电阻R1接电源正,1脚接地。水泵控电路包含三极管T1、T2及继电器J1,蓄水池低水位检测电极A接电源正,低水位电极B与高水位电极E并联与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电阻R1一端与电源正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T1的集电极和时基集成电路的8脚连接,T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T2的基极与T1的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接地,继电器J1的线圈连接在电源正与T2集电极之间,J1的一对触点控制水泵的工作,另一对触点串联在电极B、E与T1基极连接电路中。水泵由220伏交流电供电。延时控制电路包含三极管T3、T4、电容C1、充电电阻R3、放电电阻R4以及隔离二极管D1、D2、D3,隔离二极管D3的阳极接时基集成电路的3脚连接其阴极与三极管T3的基极连接,电阻R2连接在T3的集电极与电源正之间,T3发射极接地,充电电阻R3和隔离二极管D1构成的串联电路连接在时基集成电路的3脚与2脚和6脚之间,电容C1正端接时基集成电路的2脚其负端接地,放电电阻R4连接在时基集成电路的7脚与2脚和6脚之间;三极管T4的基极与T3的集电极连接,T4的集电极与T2的基极连接其发射极接地;供水管道检测电极C、D装在水泵的出水管道中,电极D接电源正,隔离二极管D2的阳极与电极C连接其阴极与三极管T3的基极连接。
工作情况如下当蓄水池水位低于电极A、B位置时,三极管T1截止,T2导通,水泵开始工作,将水由水源抽至蓄水池内;与此同时,T1集电极的高电平输入时基集成电路的8脚使时基集成电路开始工作,3脚输出高电平,使T3导通,T4截止,使T2基极保持高电平,维持水泵供水。与此同时,时基集成电路的3脚输出的高电平通过R3及D1给C1充电使其电压升高,经过一定时间延时使时基集成电路的2脚和6脚电压升高,当C1电压达到时基集成电路的翻转电压时,时基集成电路翻转,3脚输出低电平,C1通过R4和集成电路7脚放电,此时水源无水或供水管不通,水泵供水管道也无水,电极C、D向T3基极提供低电平,则T3截止,T4导通,T4导通,T2基极为低电平而截止,使J1断电,水泵停止工作。此后,放电电压低到一定程度时,时基集成电路翻转,3脚再次输出高电平使T3导通T4截止,T2基极为高电平而导通,水泵再次工作,完成一个定时抽水周期。水源恢复可抽水水位的时间须与时基集成电路的翻转时间相适应,时基集成电路的翻转时间由R3、R4和C1的参数决定。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小型供水站及家用蓄水池。有益效果是在水源缺水或供水管有故障而不能出水时,水泵即自动断电,此后经一定时间水源水位恢复后,水泵又定时通电供水,实现全自动供水,而不需装设井下电极,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适于家用及小型水站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对图1说明如下1为电源,2为水泵,3为时基集成电路,4为水泵控制电路,5为延时控制电路,6为蓄水池水位检测电极,7为供水管道检测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电源1给各电路供给12伏稳定直流电压。NPN型三极管T1、T2、T3、T4采用9014型三极管。蓄水池水位检测电极6装于蓄水池设定最低水位处。电极A接电源正,电极B接水泵控制电路4中T1基极,T1集电极控制T2基极并串联R1接电源正,T2控制继电器J1的通断,J1触点控制水泵2的工作。延时控制电路5包含三极管T3、T4、电阻R3、R4、隔离二极管D1、D2、D3及电容C1,D1与R3组成的串联电路连接在时基集成电路3的3脚与2脚和6脚之间,R4连接在时基集成电路3的7脚与2脚和6脚之间,电容C1阳极接时基集成电路的2脚和6脚阴极接地,集成电路3的8脚串联R1接电源正、1脚接地,三极管T3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与T4基极连接并串联R2接电源正,D3的阳极接时基集成电路3的3脚其阴极接T3基极,三极管T4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与T2的基极连接,供水管道电极7装在水泵2的供水管道中,电极D接电源正,D2的阳极接电极C阴极接T3基极。
权利要求1.蓄水池供水全自动控制装置,包含电源(1)、水泵(2)、水泵控制电路(4)及蓄水池水位检测电极(6),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时基集成电路(3)、延时控制电路(5)及供水管道检测电极(7);电源(1)给各电路供给稳定直流电压;蓄水池水位检测电极(6)A、B装在蓄水池设定最低水位处,电极E装在高水位处,供水管道检测电极(7)装在水泵的供水管道内;时基集成电路(3)的8脚串联电阻R1接电源正1脚接地;水泵控电路(4)包含三极管T1、T2及继电器J1,蓄水池水位检测电极(6)的电极A与电源正连接,低水位电极B与高水位电极E并联与T1的基极连接,电阻R1一端与电源正连接另一端与T1的集电极和时基集成电路(3)的8脚连接,T1发射极接地,T2的基极与T1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接地,继电器J1线圈连接在电源正与T2集电极之间,J1的一对触点控制水泵(2)的工作,另一对触点串联在电极B、E与T1基极连接电路中,水泵(2)由220伏交流电供电;延时控制电路(5)包含三极管T3、T4、电容C1、充电电阻R3、放电电阻R4以及隔离二极管D1、D2、D3,二极管D3的阳极接时基集成电路(3)的3脚其阴极接T3的基极,电阻R2连接在T3的集电极与电源正之间,T3发射极接地,电阻R3与隔离二极管D1构成的串联电路连接在时基集成电路(3)的3脚与2脚和6脚之间,电容C1正端与时基集成电路(3)的2脚和6脚连接负端接地,电阻R4连接在时基集成电路(3)的7脚与2脚之间,三极管T4的基极与T3的集电极连接,T4的集电极与T2的基极连接其发射极接地,供水管道检测电极(7)的电极D接电源正,二极管D2的阳极与电极C连接其阴极与三极管T3的基极连接。
专利摘要蓄水池供水全自动控制装置,属于供水自动控制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定时功能的全自动供水控制装置。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包含水泵、时基集成电路、水泵控制电路、延时控制电路、蓄水池电极及供水管电极。蓄水池电极控制水泵控制电路中T
文档编号E03B11/16GK2685406SQ200420033239
公开日2005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2日
发明者贺德业 申请人:贺德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