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水池排水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0308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家用水池排水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节水装置,尤其是一种家用水池排水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过程中,厨房和卫生间一般采用单独供水方式,厨房用水和冲洗厕所便器用水均使用干净的自来水,存在着水资源的浪费,在我国地下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节约家庭用水、克服浪费是很必要的。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1341796A公开了一种厨房用水节水装置,主要由日用容器、滤水部分和承降水容器、电动抽水器组成,在使用时,日用水流到日用水容器内,然后经滤水部分过滤,变成清水,再流到承降水容器内,再由电动抽水器将承降水容器内的清水抽上来,做为日常用水使用。但是,由于将过滤后的水重复利用,对滤水部分要求较高,且需耗电,因此,成本较高,可操作性差,并因其滤水部分设置在日用水容器的底部,容易造成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使用时不易堵塞的家用水池排水回收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家用水池排水回收装置包括回水收容器和排水管道,排水管道包括进水管和排水管,排水管道的进水管的管壁上设有垂直位置高于排水管道在未排水的状态下进水管与排水管最高密封水水面的过滤段,过滤段被包套在回水收容器中,回水收容器的下端设有回水管。
此过滤段为侧壁带有过滤孔的排水管段,过滤段的外壁上可设有与过滤段相应的可拆卸的过滤网。
此过滤段可由与水管上下相接的过滤网段或复合过滤层替代。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只需在原有的排水管道外围增设回水收容器,造价成本低,由于过滤段设置在竖直的进水管的管壁上,使用时,废弃水在进入进入管时,可对过滤段进行不断的冲刷,不易造成过滤段的堵塞。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家用水池排水管道,使用简单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所示家用水池排水回收装置可知,此家用水池排水回收装置包括回水收容器和排水管道,排水管道包括进水管和排水管,排水管道(1)的进水管(2)的管壁上设有垂直位置高于排水管道(1)在未排水的状态下进水管(2)与排水管(4)中最高密封水水面(3)的过滤段(5),过滤段(5)被包套在回水收容器(6)中,回水收容器(6)的下端设有回水管(7)。
此过滤段(5)可为侧壁带有过滤孔的排水管段,过滤段(5)的外壁上可设有与过滤段(5)相应的可拆卸的过滤网(8)。
此过滤段可由与进水管(2)上下相接的复合过滤层替代。
在使用时,废水进入排水管道(1)的进水管(2),由于过滤段(5)的存在,在排水管道(1)的排水过程中,可由过滤段(5)过滤出一部分过滤水,过滤水流入回水收容器(6)中,并经回水管(7)流出进行二次利用,过滤后剩余的废水经排水管(4)排出。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使用需求的不同,将此过滤段(5)设置为进水管(2)侧壁上的过滤孔或与进水管(2)上下相接的复合过滤层,当设置为进水管(2)侧壁上的过滤孔时,可在过滤段外壁上设有与过滤段(5)相应的可拆卸的过滤网(8),过滤网(8)既可根据需求起到二次过滤作用,也可定期清理过滤网(8)上的杂质,使其保持良好的过滤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家用水池排水回收装置,包括回水收容器和排水管道,排水管道包括进水管和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管道(1)的进水管(2)的管壁上设有垂直位置高于排水管道(1)在未排水的状态下进水管(2)与排水管(4)中最高密封水水面(3)的过滤段(5),过滤段(5)被包套在回水收容器(6)中,回水收容器(6)的下端设有回水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水池排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段(5)为侧壁带有过滤孔的排水管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水池排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段(5)的外壁上设有与过滤段(5)相应的可拆卸的过滤网(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水池排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段(5)由与进水管(2)上下相接复合过滤层替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家用水池排水回收装置包括回水收容器和排水管道,排水管道包括进水管和排水管,排水管道(1)的进水管(2)的管壁上设有垂直位置高于排水管道(1)在未排水的状态下进水管(2)与排水管(4)中最高密封水水面(3)的过滤段(5),过滤段(5)被包套在回水收容器(6)中,回水收容器(6)的下端设有回水管(7),这样,在排水过程中,废水进入进水管,流经过滤段后可过滤出一部分回收水,回收水流入到回水收容器中,经回水管流出进行二次利用,使用简单方便,成本低,且不易造成过滤段的堵塞。
文档编号E03C1/14GK2818571SQ200520024468
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3日
发明者李强 申请人:李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