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050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马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桶。
背景技术
传统的马桶,包括缸体、水箱、坐圈、马桶盖等几部分,在男士解小便,需要把坐圈掀起,以免弄脏坐圈。即使这样,对男士解小便时,由于缸体距离较远,用马桶进行小便,容易弄脏马桶,没有专门的男士小便池用起来方便。
技术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男士小便池功能的马桶。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马桶,包括缸体,其特征在于,在缸体的后端上部通过一转轴旋转固定在墙体上,在缸体底部外侧与缸体侧面部分延伸形成小便池。
在大便或女士使用时,缸体放置于水平位置,人坐在缸体上即可使用;当男士小便时,将缸体掀起,缸体以后端上部转轴向上旋转,直到靠在墙体上,这样,缸体底部的小便池便处于垂直使用状态。由于在缸体的后端上部通过一转轴旋转固定在墙体上,实现了马桶和小便池的多功能使用,一是男士小便时使用方便,另外,解决了缸体污染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马桶具有方便卫生的特点。
作为进一步改进,在缸体后侧中上部有一开孔,在墙体上相应位置有一马桶自来水喷头。在使用后,自来水从马桶自来水喷头喷出,将粪便从后侧底部的排出孔排除出。
作为进一步改进,在缸体的前端有一开孔,该开孔穿过缸体壁,进入小便池的上端,在墙体上相应位置有一小便池自来水喷头。在男士小便完后,小便池自来水从小便池自来水喷头中喷出,进入小便池,对小便进行冲洗,然后从后侧底部的排出孔排除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马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解大便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马桶解小便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缸体 101-后端上部 102-底部 103-侧面 104-小便池 105-后侧 106-前端 107-开孔 108-上端 2-转轴 3-墙体 4-马桶自来水喷头5-小便池自来水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马桶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和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马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解大便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马桶,包括缸体1,其特征在于,在缸体1的后端上部101通过一转轴2旋转固定在墙体3上,在缸体底部102外侧与缸体侧面103延伸部分形成小便池104。
在缸体1后侧105中上部有一开孔,在墙体上相应位置有一马桶自来水喷头4。在使用后,自来水从马桶自来水喷头4喷出,将粪便从后侧105底部的排出孔排除出。
在缸体1的前端106有一开孔107。
图2是图1所示马桶解小便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该开孔107穿过缸体壁,进入小便池的上端108,在墙体3上相应位置有一小便池自来水喷头5。在马桶掀起时,小便池自来水喷头5正好穿过开孔107,在男士小便完后,自来水从小便池自来水喷头5中喷出,进入小便池,对小便进行冲洗,然后从后侧105底部的排出孔排除出。
本实用新型马桶可以采用手动旋转,也可以采用电动旋转。马桶的底部102实际上起到分隔马桶与小便池的隔板作用。
本实用新型马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
的范围,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权利要求1.一种马桶,包括缸体,其特征在于,在缸体的后端上部通过一转轴旋转固定在墙体上,在缸体底部外侧与缸体侧面延伸部分形成小便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缸体后侧中上部有一开孔,在墙体上相应位置有一马桶自来水喷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缸体的前端有一开孔,该开孔穿过缸体壁,进入小便池的上端,在墙体上相应位置有一小便池自来水喷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马桶,包括缸体,其特征在于,在缸体的后端上部通过一转轴旋转固定在墙体上,在缸体底部外侧与缸体侧面部分延伸形成小便池。在大便或女士使用时,缸体放置于水平位置,人坐在缸体上即可使用;当男士小便时,将缸体掀起,缸体以后端上部转轴向上旋转,直到靠在墙体上,这样,缸体底部的小便池便处于垂直使用状态。由于在缸体的后端上部通过一转轴旋转固定在墙体上,实现了马桶和小便池的多功能使用,一是男士小便时使用方便,另外,解决了缸体污染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马桶具有方便卫生的特点。
文档编号E03D13/00GK2799705SQ20052003470
公开日2006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4日
发明者刘光奎, 贺承, 周东 申请人:成都市黑蚁设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