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漂浮物自动清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1812阅读:9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河道漂浮物自动清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自动打捞收集并清除河道上漂浮物的机械 装置,属于包括水力学、水利工程、环境工程学科机械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目前由于在河道的污染源中固体漂浮物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且随 着流水的流动污染水域面积越来越大,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 的影响。现今水面飘浮物一般以人工打捞的方式进行,但人工打捞方 法虽然简单,却花工大、耗资多,并要常年坚持,而关键是人工打捞 很不安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则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完全 由水提供能量、节约能源、无需人力的河道漂浮物自动清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种河道漂浮物自动清除装置,其特征它包括有支架1,支架1的下方两侧设有大滑轮2,大滑轮2与小滑轮3同心轴连接,它们之 间的轴上装有叶轮4,叶轮4外面套设有活动水轮罩5和固定水轮罩6, 活动水轮罩5通过空心活动转轴13与手柄14相连,大滑轮2和小滑 轮3上分别连接拉索7、 8的一端,拉索7、 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接物 板9和承物板10。其中,所述接物板9为两块,它们铰接,其铰接点处与拉索7的 一端相连,接物板9的两侧外端均设有滑轮11,滑轮11设置在滑道 槽12内,承物板IO连拉索8连接的一端设在滑轮11的下方,承物板 10的另一端连有配重块15。本实用新型装置所需的能量完全由水的动能提供,脱离了传统利 用电能或燃油的模式,达到节约能源和避免环境污染的效果,而且减少了对人力的依赖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如图l、 2所示,本实用新型它包括有支架1,支架l的下方两侧 设有大滑轮2,大滑轮2与小滑轮3同心轴连接,它们之间的轴上装 有叶轮4,叶轮4外面套设有活动水轮罩5和固定水轮罩6,活动水轮 罩5通过空心活动转轴13与手柄14相连,大滑轮2和小滑轮3上分 别连接拉索7、 8的一端,拉索7、 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接物板9和承 物板IO。其中,所述接物板9为两块,它们铰接,其铰接点处与拉索 7的一端相连,接物板9的两侧外端均设有滑轮11,滑轮11设置在滑 道槽12内,承物板10连拉索8连接的一端设在滑轮11的下方,承物 板10的另一端连有配重块15。本实用新型中接物板9是由合叶通过活动铰连接的形状相同的 板,两板后侧末端均伸出单臂,臂端为滑轮ll,用于支撑接物板9和 阻拦网16并沿滑道槽12内滑动。阻拦网16粘贴在接物板9的一侧, 当水流流过阻拦网16时,固体漂浮物则被有效地拦截、积聚在接物板 9上。动力组可以通过滑轮组传动来提升接物板和阻拦网。本实用新型中承物板10由轴固定在支架1两侧用于收接接物板9 倾倒的漂浮物,比较巧妙的是动力组中的大小滑轮半径是有特定比例 的,因而在收紧拉索7、 8的时候使的接物板9在承物板IO上方且向 着承物板10的方向倾斜,从而避免了漂浮物再次洒落到河底。承物板 IO上的漂浮物顺倾斜板面滑向两侧直接可以在两岸收集、处理。本实用新型中动力组由叶轮4、可旋转的活动水轮罩5及大滑轮2、小滑轮3组成。当需要提升接物板时,旋转活动水轮罩5使叶轮4露 出,水流的动能推动叶轮4转动,叶轮4转动带动同轴的大、小滑轮 组等角速度转动,进而通过一系列滑轮传动装置提升拦污栅板,将栅板上的拦截物分两侧倾倒收集,整个装置协调运行可以完成一个完整 的收集排倒过程。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未说明部份与现有技术相同或采用现有技术 加以实现。
权利要求1、一种河道漂浮物自动清除装置,其特征它包括有支架(1),支架(1)的下方两侧设有大滑轮(2),大滑轮(2)与小滑轮(3)同心轴连接,它们之间的轴上装有叶轮(4),叶轮(4)外面套设有活动水轮罩(5)和固定水轮罩(6),活动水轮罩(5)通过空心活动转轴(13)与手柄(14)相连,大滑轮(2)和小滑轮(3)上分别连接拉索(7,8)的一端,拉索(7,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接物板(9)和承物板(1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漂浮物自动清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 接物板(9)为两块,它们铰接,其铰接点处与拉索(7)的一端相连, 接物板(9)的两侧外端均设有滑轮(11),滑轮(11)设置在滑道槽(12)内,承物板(10)连拉索(8)连接的一端设在滑轮(11)的下 方,承物板(10)的另一端连有配重块(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道漂浮物自动清除装置,其特征它包括有支架(1),支架(1)的下方两侧设有大滑轮(2),大滑轮(2)与小滑轮(3)同心轴连接,它们之间的轴上装有叶轮(4),叶轮(4)外面套设有活动水轮罩(5)和固定水轮罩(6),活动水轮罩(5)通过空心活动转轴(13)与手柄(14)相连,大滑轮(2)和小滑轮(3)上分别连接拉索(7,8)的一端,拉索(7,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接物板(9)和承物板(10)。本实用新型装置所需的能量完全由水的动能提供,脱离了传统利用电能或燃油的模式,达到节约能源和避免环境污染的效果,而且减少了对人力的依赖性。
文档编号E02B15/10GK201162209SQ20072013188
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5日
发明者刚 刘, 夏志皓, 段建新 申请人:河海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