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污水复合双层排水检查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5640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雨水、污水复合双层排水检查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镇排水系统、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排水系统的检查井。
背景技术
检查井是诚镇排水系统中的一个基本的、关键的附属构筑物,主要设置 于排水管渠方向转折处、排水管渠坡度改变处、管渠断面、基础、接口变更 处、管渠交汇处、直线管渠上每隔一定的距离处以及特种用途(如趺水、截 留、溢流等处),用于实现排水管渠之间的连接,并方便管渠检修。
目前,城镇排水领域主要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主要的排水系统形式, 前者是将雨水和城镇污水在同一条管渠中排出,后者是将雨水和城镇污水釆 用两条管渠系统分别输送和排放。在分流制排水系统中,检查井分别用于连 接雨水管渠('对于雨水管渠系统)和污水管渠(对于污水管渠系统),在合 流制排水系统中,检查井用于连接合流管渠,但无论对于哪一种形式,检查 井均釆用单层形式。对于上述两种排水系统中的检查井,存在一定的缺陷和
不足
(l,)对于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在检查井中雨水和污水会相互混合, 特别是雨量超出下游管渠的截留能力时,多余的雨、污合流水需要溢流,由 于溢流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悬浮物等多种形式的污染物质,会对受纳水 体造成较严重'的污染,而且当排水管线离河道、湖泊、池塘水体有较长的距 离时,溢流管渠在铺设上也较为不便,检查井也存在选址困难的问题。
(2)对于分流制排水系统,在检查井中一般不会出现雨、污混合,但是一方面,检查井数量比截留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将大幅度增加,会大幅度增 加检查井的投资,并占用大量的街道空间,给其他各类管线井的设置带来较 大的不便,特别是对于街道较为狹窄、地下空间较为有限的城镇局限性较大, 在曰常维护中对于交通的影响也相应增大;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常常会出现 雨、污水混接的现象,导致分流制检查井事实上变成两个合流检查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雨水、污水复合双 层排水检査井,使雨水管渠在检查井上层接入,污水管渠在下层接入,实现 单一检査井可以同时接纳雨水和污水,并通过雨水管渠、污水管渠在检查井 中分开连接,减少空间占用和建筑投资,并实现常规检查井的正常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雨水、污水复合双层排水检査井,该检查井具有井体和井盖,在井 体中间设置有横向的可启闭的中间活动夹层,中间活动夹层将检查井分为上 下两层,下层用于连接污水管渠允许污水通过,上层用于连接雨水管渠允许 雨水通过。这样通过一个检查井,既可实现有地面径流时地面径流与污水分 层通过,又可在有检修需要时打开活动夹层使工作人员进入下层。同时,在 中间活动夹层上设置有通气管,连通检查井的上下两层,保证下层的正常通 气和安全运行。
对于可启闭的中间活动夹层,可釆用整体式的可启闭式结构,或釆用将 中间夹层主体与检査井固定,在中间夹层主体上设置可启闭的活动启闭盖板 的结构形式,活动启闭盖板要保证其具有容检修工作人员通过的大小空间。
进一步,在所述检查井中的中间活动夹层上还可以设置截流结构,以在降水或道路浇洒等产生地面径流时,允许一部分地面径流通过孔口截流入下 层检查井,实现初雨径流的截流。截流结构可设置为尺寸大小固定的圆形或 条形孔/缝的形式,也可设置为调节量大小随降雨径流量调节的形式,如在圆 形或条形截流孔/缝上设置一通过弹簧控制的截流孔盖板,在平时和小流量雨 水径流时,盖板由弹簧拉开一定角度形成截流孔并允许雨水径流截流入下层 检查井,而在降雨过程中,盖板随上层井中雨水量增大、水深增加受压力作 用向下转动使截流孔尺寸逐渐减小甚至关闭,并在后期随着雨量减小又被弹 簧逐渐拉回到原来开启状态,这样可避免雨水径流过大时进入下层检查井。 本检査井与现有检查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在同一井内同时实现雨水管渠和污水管渠的连接,并进一步可实现初期 雨水径流的截流,大幅度削减初雨径流的污染效应,且与现有分流制排水系 统相比,可大幅度减少检查井的数量、降低排水管渠系统的投资成本和后期 运行维护费用、减少对街道空间的占用、降低交叉路口各类管线井设置的复 杂程度及运行维护对交通的影响,且与截留式合流制排水系统相比不产生溢 流水污染。


图l是设有固定大小截流孔的截流式雨水、污水复合双层排水检査井的
平面示意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图1的B-B剖面图4是设可调节大小截流孔的截流式雨水、污水复合双层排水检查井的
平面示意图;图5是图4的A-A剖面图; 图6是图4的B-B剖面图。
图7是非截流式雨水、污水复合双层排水检查井的平面示意图8是图7的A-A剖面图9是图7的B-B剖面图。
图中l:并盖,2:井体,3:通气管,4:井颈,5:人梯,6:中间活 动夹层,7:活动启闭盖板,8:截流孔/缝,9:截流孔盖板;10:弹簧,11:活页。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难例1,参见图1、图2和图!3:
由图可知,本检查井主要包括有井盖l、井体2、通气管3、井颈4、人 梯5、中间活动夹层6、活动启闭盖板7、截流孔/缝8等。井体2可根据需 要设计成圆形或矩形,井体内的中间位置固定有中间活动夹层6,将井体2 分为上下两层,上下游管道的连接及支管的接入以中间活动夹层为基准,其 中下层连接污水管渠,上层连接雨水管渠。在中间活动夹层6上设通气管3 连接上下两层,实现下层的正常通气和安全运行,并且通气管3的顶端应高 于上层管渠顶端,以确保在雨量较大时下层能够正常通气。在中间活动夹层 6的中间通过活页11连接有活动启闭盖板7 ,活动启闭盖板的大小与容检修 工作人员通过的空间大小相应。另外,在中间活动夹层6上还开截流孔/缝8, 开口尺寸根据当地地表径流特点设计截流径流量确定,通过截流孔/缝8允许 小流量的降雨径流或道路浇洒径流截流到下层检查井并接入污水管,从而实 现对初雨径流的截流和控制。实施例2,参见图4、图5、图6:
由图可知,本检查井主要包括有井盖l、井体2、通气管3,井颈4、人 梯5,中间活动夹层6,活动启闭盖板7、截流孔8、截流孔盖板9、弹簧IO, 活页11等。井体2可根据需要设计成圆形或矩形,井体内的中间位置设中 间活动夹层6,将井体2分为上下两层,上下游管道的连接及支管的接入以 中间活动夹层6为基准,其中下层连接污水管渠,上层连接雨水管渠。在中 间活动夹层6上设有通气管3连接上下两层,实现下层的正常通气和安全运 行,且通气管3的顶端高于上层管渠顶端,以确保在雨量较大时下层能够正 常通气。在中间活动夹层6的中间通过活页安装有活动启闭盖才反7,以允许 对下层检修。在中间活动夹层6上设置截流结构,以截流初期雨水进入下游 污水管渠,以实现雨量径流较大时减小截流孔尺寸大小甚至使之关闭,避免 雨量过大时进入下层检查井。截流结构由截流孔/缝8、截流孔盖板9、弹簧 10、活页11构成,。截流孔盖板9通过活页11安装截流孔/缝8上,并与弹 簧IO连接,由弹簧IO拉开一定角度形成截流结构并允许雨水径流截流入下 层检查井,而在降雨过程中,盖板随上层井中雨水量增大、水深增加受压力 作用向下转动使截流孔尺寸逐渐减小甚至关闭,并在后期随着雨量减小又被 弹簧逐渐拉回到原来开启状态,这样可避免雨水径流过大时进入下层检查 井。
实施例3,参见图7、图8和图9:
本检查井主要包括有井盖1、井体2、通气管3、井颈4、人梯5、中间 活动夹层6、活动启闭盖板7、活页11等。该检查井与例1和例2不同在于 没有在中间活动夹层6上设置截流结构,因此其只能实现有雨水与污水分层通过。
以上三例中,中间活动夹层6均釆用了设置活动启闭盖板7的形式,这 是比较好的一种实现方式,但不仅限于此,也可釆用整体可活动启闭式结构, 即将中间活动夹层6整体与井体以铰接或其它活动的连接形式进行整体连 接,检修时,中间活动夹层可整体打开。
权利要求
1一种雨水、污水复合双层排水检查井,该检查井具有井体和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中间设置有横向的可启闭中间活动夹层,中间活动夹层将检查井分为上下两层,下层用于连接污水管渠允许污水通过,上层用于连接雨水管渠允许雨水通过;所述中间活动夹层上设置有通气管,连通检查井的上下两层。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雨水、污水复合双层排水检查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启闭中间活动夹层釆用整体可启闭式结构,或釆用中间夹层主体与检查 井固定,在中间夹层主体上设置可启闭的活动启闭盖板的结构形式,所述活动 启闭盖板的大小与容检修工作人员通过的空间大小相应。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雨水、污水复合双层排水检查井,其特征在 于在所述检査井中的中间夹层上设有连通上下层的截流结构。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污水复合双层排水检查井,其特征在于: 所述截流结构为尺寸大小固定的圆形或条形孔/缝.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污水复合双层排水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结构由截流孔/缝以及通过弹簧安装在截流孔上的截流孔盖板构成。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雨水、污水复合双层排水检查井,其 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的顶端应高于上层管渠顶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排水系统用雨水、污水复合双层排水检查井,所述检查井内设可启闭的中间活动夹层将其分为上下两层,其中上层用于连接雨水管渠并允许雨水通过,下层用于连接污水管渠并允许污水通过,且在中间活动夹层上设有通气管连接上下两层实现下层的正常通气和安全运行。进一步,在中间活动夹层上还可设置截流结构,可将小流量的降雨径流或道路浇洒径流截流到下层并接入污水管渠,实现截流初期雨水径流的功能。本检查井可在单一检查井中实现雨水、污水管渠的连接,实现初期降雨径流的截流和有效控制,大幅度削减初期雨水污染效应,并大大减少系统中的检查井数量,节省占地,造价和运行维护费用低,且无溢流水污染。
文档编号E03F5/02GK101629430SQ20091010445
公开日2010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7日
发明者强 何, 吕念南, 健 周, 姜文超, 杨政成, 饶碧华 申请人:重庆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