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水电站水能重复利用与高效发电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5668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型水电站水能重复利用与高效发电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水电站水能重复利用与高效发电方法及系统,属于水力发电领域。

背景技术
水电站利用水库来蓄水,水库库容越大存储的水量越大,水库蓄存的水能就越多。具有一定流速的水流含有动能,流速越高具有的动能就越大;处于一定高度的水流具有势能,相对高度越大具有的势能就越大。水流从高处流向低处,可以将势能转化为动能,水流获得更高的速度。水库里储蓄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获得高的速度,沿压力引水管向下输移,在水轮机接口处获得更高的速度。具有一定速度的水流驱动水轮机转动,使水轮机获得机械能;水轮机驱动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传统上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输出功率的计算公式都采用如下数学公式[1]-[13] P=9.80ηQH(1) 式中P为水轮发电机组输出功率(kW),Q为发电流量,H为发电水头,η为水轮机发电效率。
式(1)是在假设压力引水管入口处水流速度、压强与水轮机出水口处水流速度、压强相等的前提下得出的。也就是说,水轮发电机组输出功率的传统计算方法只包括势能,而没有包括动能、压能。传统计算方法,没有考虑水流动能和压能在水库、压力引水管、水轮机、尾水管的输移,因此在结构和工艺上也没有对水库、压力引水管、水轮机、尾水管进行针对性改进和优化,使得水能没有得到充分和高效的利用。
水轮发电机组从水库水体势能、动能和压能转化而成的电能主要与水库落差、压力引水管入口处水流速度和水库蓄水水位等有关系。
水电能源是以发电为主兼顾其他综合利用的资源,为了能够对其利用进行合理的优化,必须通过数学方法求出其总量,建立函数模型。水电能源是由自然水资源所蕴藏的能量转化而来,主要是存在于水体中的压能、势能、冲击动能以及水体重力做功所产生的能量。
(1)进水口处水体微元具有的能量 假设水电站某机组压力道管为圆柱形,进水口处一个在x方向上微长度为dx的水体微元,则该水体微元的受力有重力、水压强及水库四级水体重力分量对其作用力。在这些作用力共同作用下,水体微元沿着压力引水管进口向出口运动并推动水轮机组转动,最终实现水能-机械能-电能的耦合转换,水轮发电机组产生电能输出。
压强沿压力引水管方向分量对水体微元所做的功或者所具有的能量WI为 其中PI、VW、HI、D为压力引水管入口处水体微元的体积、压强、水位、直径,H为水库蓄水水位,ρ为水的比重,α为压力引水管倾斜角。
水体微元重量在压力引水管入口处所形成的压力沿压力引水管方向的分量所做的功或者所具有的能量为 设重量为mW、体积为VW的水体微元在压力引水管进水口处的速度为vI,j,i,则其具有的动能为 重量为mW、体积为VW的水体微元在压力引水管进水口处所具有势能为 (2)出水口处水体微元具有的能量 对水轮机做功后运动到下游的水体微元,假设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在水轮机出水口处的压强为pO,则该压强对重量为mW、体积为VW的水体微元所做的为 重量为mW的水体微元在水轮机出水口处截面所形成的压力沿压力道管方向的分量所做的功或者所具有的能量为 设重量为mW、体积为VW的水体微元在水轮机出水口处的速度为vO,则其具有的动能为 重量为mW、体积为VW的水体微元在水轮机出水口处所具有的势能为 其中HO为水电站水轮机出水口处的高程。
(3)机组电能计算 上游水体微元经过水轮机做功运动到引水管出口,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水轮机获得的能量或功为 令kp为水电站机组水轮机出水口处与压力道管进水口处水体压强之比 kv为梯级水电站机组水轮机出水口处与压力道管进水口处水体流速之比 HD为水电站机组压力道管进水口处与水轮机出水口处之间的落差 HD=HI-HO(13) 把水轮机获得的能量或功用电功率表示,则梯级水电站j第i台机组以kW为单位(1kW=102kg.m/s)在时段dt内所产生的出力可以表示 其中QG为机组发电流量,

对式(14)整理,得 从式(15)可以看出,水电站水库可利用的水能包括水体压能、动能、势能,利用水轮发电机组所获得的电能同水电站落差、发电流量有关,还与压力引水管进出口水体的压力、速度、引水管倾角以及水电站的库容特征等参数有密切关系。
传统的水轮发电机组都是采用上述式(1)的传统计算方法来确定其装机容量的。
本发明的作者经过多年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水力发电机是通过水库、压力引水管、水轮机、发电机和尾水管将水能转化为机械能在转化为电能的,电能包括动能、势能和压能等三种分量。
2)动能分量与压力引水管入水口处及水轮机出水口处水流速度的平方差成正比。压力引水管入水口处水流速度大而将水轮机出水口处水流速度控制得小,动能分量将会增大;压力引水管入水口处及水轮机出水口处水流速度相等,动能分量为0。
3)压能分量与压力引水管入水口处及水轮机出水口处水流压强之差值成正比。压力引水管入水口处水流所受压强大而将水轮机出水口处水流压强控制得小,压能分量将会增大;压力引水管入水口处及水轮机出水口处水流速度相等,压能分量为0。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型水电站水能重复利用与高效发电方法及系统,沿水库自上而下在不同水头的适当地方处设置两处及以上水轮发电机组群,利用水库水头的动态特性获得发电应有的水头,使得水库蓄存的水能得到重复利用;利用尾水管管径大于压力引水管管径的方法,使得水能中的动能分量得到充分利用,使动能转化效率提高,实现更高效的水力发电。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大型水电站水能重复利用与高效发电方法,1)沿水库自上而下在不同水头的适当地方处设置两处及以上水轮发电机组群,其作用在于,使得各处水轮发电机组群均获得最大的装机容量或发电出力。2)尾水管的出水口管径大于进水口管径,其作用在于,通过扩大尾水管出水口管径,获得压力道管进水口vI和水轮机出水口vO更大的差值。在水轮机出水口vO较小的情况下,使尾水管能够输运与压力引水管一样的发电流量,使动能更多地转化为电能。
大型水电站水能重复利用与高效发电系统,包括水库、压力引水管、中水头水轮机、中小型容量发电机、尾水管1(压力引水管5)、高水头水轮机、大型容量发电机、尾水管2(压力引水管8),其特征在于沿水库自上而下在不同水头的适当地方处设置两处及以上水轮发电机组群;尾水管的出水口管径大于进水口管径。
上述的大型水电站水能重复利用与高效发电系统,所述的任意截面尾水管,其截面形状可为圆形,或椭圆形,或三角形,或方形,或多边形。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对于新建或计划新建的大型水电站,可以采用优化计算的方法确定沿水库自上而下在最优地方处设置两处及以上水轮发电机组群,使得每处水轮发电机组群装机容量或发电出力达到最大化,最大限度利用由上而下高速流动水流所具有的能量来发电。对于已经运行的水电站,可以通过对水力发电系统的尾水管系统进行创新设计,增大压力引水管和尾水管水流速度之差值,从而增大水能中动能分量转化为电能,提高发电效率,水能的利用效率也就更高。



附图为本发明大型水电站水能重复利用与高效发电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所示,1为水库,2为压力引水管,3为中水头水轮机,4为中小型容量发电机,5为压力引水管,6为大型容量发电机,7为高水头水轮机,8为压力引水管。压力引水管2的进水口与水库1连接,压力引水管2的出水口与中水头水轮机3的进水口连接。中水头水轮机3的尾水管即为压力引水管5,其管径大于压力引水管2的管径。压力引水管5进水口与中水头水轮机3连接,出水口与高水头水轮机7连接。压力引水管8为高水头水轮机7的尾水管。压力引水管8进水口与高水头水轮机7连接,出水口与下游相接。压力引水管8管径大于压力引水管5管径。
以口径8m的压力引水管2为例,对水轮机3而言,压力引水管2的水流速度为8m/s,在不考虑经过水轮机3后水流速度的变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的情况下,如果尾水管5管径为压力引水管2的管径的两倍,那么尾水管5在输运与压力引水管2一样的发电流量条件时,流经尾水管5的水流速度可变为4m/s。如果考虑水能中部分动能分量已经通过水轮机3转化为机械能,那么尾水管5的水流速度将小于4m/s,甚至会更小。
对于新机组,在设计时只要权衡技术和经济的效果,将尾水管出水口口径设计为压力引水管口径的k倍,就能够使尾水管水流速度减小1/k。尾水管水流速度的减小,就能够增大压力引水管和尾水管水流速度的差值,从而使得更大的水流动能分量转化为电能,提高水能利用率,最强水能发电的高效性。
而对于老机组,只要对现有的尾水管进行结构和工艺上的技术改造,就能够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
1.大型水电站水能重复利用与高效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水库自上而下在不同水头的适当地方处设置两处及以上水轮发电机组群;尾水管管径大于压力引水管管径;每处水轮发电机组群装机容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2.大型水电站水能重复利用与高效发电系统,包括水库、压力引水管、中水头水轮机、中小型容量发电机、尾水管1(压力引水管5)、高水头水轮机、大型容量发电机、尾水管2(压力引水管8),其特征在于沿水库自上而下在不同水头的适当地方处设置两处及以上水轮发电机组群;尾水管管径大于压力引水管管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型水电站水能重复利用与高效发电方法及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水库自上而下在不同水头的适当地方处设置两处及以上水轮发电机组群;尾水管管径大于压力引水管管径;每处水轮发电机组群装机容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对于新建或计划新建的大型水电站,可以采用优化计算的方法确定沿水库自上而下在最优地方处设置两处及以上水轮发电机组群,使得每处水轮发电机组群装机容量或发电出力达到最大化,最大限度利用由上而下高速流动水流所具有的能量来发电。对于已经运行的水电站,通过增大水流落差,获得更大的水体势能转化为电能,从而节约水体流量;又增大压力引水管和尾水管水流速度之差值,增大水能中动能分量转化为电能,提高发电效率。
文档编号E02B9/00GK101725135SQ20091011459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日
发明者吴杰康, 何芬 申请人:广西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