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书库顶棚接水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2931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密集书库顶棚接水槽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书库漏水的装置,特别是一种设置在书库内的接水槽系统。
背景技术
图书馆、档案馆一般将利用率极低的文献资料单独储存于密集书库,以增加藏书 密度。这种"书籍仓库"一般设置在地下室。密集书库顶棚下水管、风管、桥架较多,排布错 综复杂,如何在突发渗漏情况发生时,使渗漏出来的水有组织排出,满足书库的防水、防潮 要求,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建筑行业在密集书库顶棚采用整体钢板防水吊顶,此方 法造价太高。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集书库顶棚接水槽系统,要解
决传统整体钢板防水吊顶造价太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种密集书库顶棚接水槽系统,位于楼板之下,其特征在于沿水管的正下方铺设 有接水槽,接水槽左右两侧槽帮的上部分别与间隔排列的吊杆连接,吊杆的上端与正上方 的楼板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 所述水管可为排水管、上水管或污水管。 所述接水槽左右两侧槽帮的上部可分别与连接件连接,通过连接件再与吊杆连 接。 所述接水槽可通过铆钉与连接件连接。 所述吊杆可为圆钢,其上端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在楼板上,其下端与连接螺纹 连接。 所述连接件可是板形、槽形或吊耳形。 所述接水槽可由钢板在两边弯制而成。 在接水槽的弯角位置,沿长度方向可设置有角钢。 所述接水槽左右两侧槽帮的上部还可分别与斜撑连接,两斜撑的上端与两侧斜上 方的楼板连接。 所述斜撑可通过连接件与接水槽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可在类似于密集书库等装饰要求不高的房间内 使用,相对于传统的整体钢板防水吊顶,可在满足密集书库顶棚防水、防潮的要求情况下, 节约业主投入,縮短工程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本实用新型独立于给水、排水、电气、消防、通风等系统,可单独检修,方便使用,又不影响其他系统的日常维护;本实用新型由于其特有的独立性,基本不存在开槽、开孔施 工,所以极大的减少了施工难度;本实用新型在场外加工,然后现场安装,大大縮短了施工 周期。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1-斜撑、2_吊杆、3-连接件、4-接水槽、5-水管、6-楼板、7-角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
图1、图2所示,这种密集书库顶棚接水槽系统,位于楼板6之下,沿水 管5的正下方铺设有接水槽4,接水槽4左右两侧槽帮的上部分别与间隔排列的吊杆2连 接,吊杆2的上端与正上方的楼板6连接。水管5为排水管、上水管或污水管。 所述接水槽4左右两侧槽帮的上部分别与连接件3连接,通过连接件3再与吊杆2 连接。所述接水槽4通过铆钉与连接件3连接,所述吊杆2为圆钢,其上端通过膨胀螺栓固 定连接在楼板6上,其下端与连接件3螺纹连接,所述连接件3是板形、槽形或吊耳形。本 实施例中,连接件3采用CB38型轻钢连接件。 所述接水槽4由钢板在两边弯制而成,在接水槽4的弯角位置,沿长度方向焊接有 角钢7。接水槽4左右两侧槽帮的上部还分别与斜撑1连接,两斜撑的上端与两侧斜上方的 楼板6连接。所述斜撑1通过连接件3与接水槽4连接。 本实施例中,接水槽4由3mm厚的钢板两边各巻起200mm制成,其槽宽> 700mm,底 部可加焊50mmX50mmX5mm角钢,接水槽4的槽内涂有2mm厚的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和 防锈漆三道。 本实用新型的工艺原理 顶棚下排水管、上水管、污水管等水管原则上单独设置接水槽。当排布密集时,可 共用一个接水槽,形成有组织排水。所有接水槽位于同一标高,相互交叉的管道贯通设置接 水槽,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50mm。在满足接水槽最小检修高度时,尽可能调高水槽底标高, 以增加房间的有效高度。接水槽出口通过增加支管与房间内排水总管焊接相连,保证焊缝 严密。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流程及操作要点 1、施工准备。 1. 1、顶棚上各种管线全部安装完毕。 1. 2、施工前熟悉各类管线的分布及房间内排水总管的位置。 2、工艺流程。 确定标高、弹线定位一固定吊杆及连接件一加工接水槽及做防锈处理一拼装接水 槽一调整系统标高一焊接成型、固定斜撑一涂刷防水涂料及面漆一连接排水总管。 3、操作工艺。 3. 1、确定标高、弹性定位。[0037] 从建筑1米线量至最低标高管线管底,扣除水槽上返高度及与管线间操作空间, 确定本实用新型的平均标高。 根据水管安装位置,考虑接水槽侧板内后续施工的操作空间,用粉线袋沿顶棚分 匀档距并用笔标出吊杆固定具体位置,并确定水槽加工宽度,在水管附近顶板上标注尺寸 并进行编号。 3.2、固定吊杆及连接件。 采用直径10mm的圆钢,经过切割、调直等步骤制作吊杆,端部攻丝与CB38型轻钢 连接件连接,便于调整标高,丝扣长度不小于100mm。制作好的吊杆做防锈处理,吊杆用膨胀 螺栓固定在楼板上,用冲击电锤打孔,孔径应稍大于膨胀螺栓的直径。 3. 3、加工接水槽及做防锈处理。 顶棚上的排水管、回水管、污水管等水管原则上单独设置接水槽,当排布密集时, 共用一个接水槽,涵盖此部位所有并列管线。 水槽所用钢板应平整,无扭曲,根据水槽宽度增加两侧上返高度确定下料宽度,下 料长度根据水管的长度及数量确定,用剪切机下料,长短偏差在5mm范围内,保证切口处无 巻边、毛剌。用弯板机冷压成型。 当槽宽大于700mm时,为使水槽底部不发生扭曲、翘曲等变形,增加水槽刚度,底 部沿长度方向加焊角钢L50X5mm,焊接时选择适当的焊接工艺和焊接参数,保证焊接质量。 当管线交叉、转弯、丁字连接时,在交点处用氧气焰小口径喷嘴切割修整。 在加工完成后做防锈处理,内外侧各刷防锈漆三道。 3. 4、拼装接水槽。 将单个接水槽根据编号在标出的固定点位置处进行吊装,与吊杆连接件用铆钉固
定,逐段组装成形。 3. 5、调整系统标高。 在组装完成,初步固定以后,根据原先确定的平均标高,对整体系统进行调整,着 重考虑水槽交叉、转弯、丁字连接处的标高统一。 为满足有组织排水的最终目的,将已位于同一标高的接水槽通过调节吊杆丝扣长 度再次调整标高以形成坡度,保证进水点与出水点高差控制在50mm以上,排水坡度顺畅。 3.6、焊接成型、固定斜撑。 将单个独立水槽焊接成型是形成接水槽系统的关键步骤。因槽壁厚度较薄,容易 产生焊接变形和烧穿,因此在焊接时必须注意选择适当的焊接工艺和焊接参数,如焊条直 径、焊接电流的大小和焊接程序等。 一般常用焊条直径为3. 2mm 4mm,同时注意选择合适 的焊接电流,电流过大容易烧穿,电流过小又容易产生焊缝夹渣。根据不同的焊条直径,焊 接电流可在80A 200A范围内变动。 焊接时应根据不同的节点形式、空间位置,正确的掌握焊条角度、施焊方法、焊接 速度以及焊件中的温度分布,焊缝以一次焊成为宜,如必须分两次焊接时,应在第一道焊缝 冷却后再焊第二道。 将事先加工好的斜向支撑在顶板和连接件间固定,保证系统的稳固性。 3.7、涂刷防水涂料及面漆。 对接水槽系统焊缝部位重新涂刷防锈漆三道,在施工防水涂层前对基层表面的杂物、灰尘等清理后,在焊缝处、阴阳角等细部薄弱部位涂刷附加防水层,后进行三道涂膜施 工,总厚度不小于2mm。用塑料刮板在接水槽底部及两侧内壁均匀涂刮,要求厚度一致,不得 有漏刮、鼓泡、堆积等缺陷,待风干后进行下一道涂膜施工。槽内侧油漆面层既作为防水保 护层也作为装饰面层在防水层风干后进行涂刷。槽外侧油漆面层在防锈漆做完后进行。 3.8、连接排水总管。 在排水槽出口处焊接挡板挡水,靠近挡板处300mm处焊接直径100mm的钢管并开 孔,与排水总管成45度连接,保证焊缝严密,尽量靠墙设置。
权利要求一种密集书库顶棚接水槽系统,位于楼板(6)之下,其特征在于沿水管(5)的正下方铺设有接水槽(4),接水槽(4)左右两侧槽帮的上部分别与间隔排列的吊杆(2)连接,吊杆(2)的上端与正上方的楼板(6)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集书库顶棚接水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5)为排 水管、上水管或污水管。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集书库顶棚接水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槽(4)左 右两侧槽帮的上部分别与连接件(3)连接,通过连接件(3)再与吊杆(2)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集书库顶棚接水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槽(4)通 过铆钉与连接件(3)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集书库顶棚接水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2)为圆 钢,其上端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在楼板(6)上,其下端与连接件(3)螺纹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集书库顶棚接水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是 板形、槽形或吊耳形。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密集书库顶棚接水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槽(4) 由钢板在两边弯制而成。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集书库顶棚接水槽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接水槽(4)的弯 角位置,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角钢(7)。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密集书库顶棚接水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槽(4) 左右两侧槽帮的上部还分别与斜撑(1)连接,两斜撑的上端与两侧斜上方的楼板(6)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密集书库顶棚接水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1)通过 连接件(3)与接水槽(4)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密集书库顶棚接水槽系统,位于楼板之下,沿水管的正下方铺设有接水槽,接水槽左右两侧槽帮的上部分别与间隔排列的吊杆连接,吊杆的上端与正上方的楼板连接。本接水槽系统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可在类似于密集书库等装饰要求不高的房间内使用,相对于传统的整体钢板防水吊顶,可在满足密集书库顶棚防水、防潮的要求情况下,节约业主投入,缩短工程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文档编号E03F5/00GK201495639SQ20092030934
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31日
发明者刘庆宇, 武永在, 陈静丽 申请人: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