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雨工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1924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集雨工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特别是治理“城市热岛效应”方法。
技术背景
“城市热岛效应”,就是说人类生活、生产产生的热量;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造成吸收热量多;城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大,起了一定保温作用等原因,造成了城市的气温升尚ο
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方法之一,就是增加城市中的水体及水的蒸发量,但是,城市由于楼房与道路均是砖瓦、水泥建筑,下雨时,雨水无法渗入地下,都沿着下水道流走了 ; 相反地,因为下水道的容量有限,雨水较大一点就无法排泄,造成了道路积水,车辆与行人无法行走,甚至积水倒灌进房屋,造成财产损失。这样的事件,在我国许多城市屡见不鲜,包括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报纸、电视时常报道。
现有的集雨方法,主要是在下雨时将屋顶和地面上的雨水流入地窖里储存起来, 以供使用。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的集雨方法,既可增加城市的水蒸发量,又可节水来浇花草树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城市上有绿化带来种植花草,将绿化带进行改造(如附图1所示),将绿化带向下深挖若干米深,成一个坑(1),在坑(1)的四周(2)砌砖并涂抹水泥、底部(3)也涂抹水泥,让坑(1)不透水;然后再将挖出的土回填,种上花草树木(4)。下雨时,雨将储存在坑(1)内,因为四周(2)、底部(3)有水泥防护,水不会流出坑(1)外。
本发明的特点是既可利用坑(1)内积水来供应花草树木所需的水分,又可通过坑(1)内积水的蒸发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注意事项切勿将污水流入或倒入坑(1)内,否则该坑(1)将成为污水坑,散发的臭气将污染环境。


图1 绿化带坑的纵向剖视图。
图2 房屋原先的下水管再接管道到绿化带坑的纵向剖视图。
图3 高过马路面0. 5—1米的坑的纵向剖视图。
图4 边沿与小孔的放大样剖视图。
图5 有竖井的坑的纵向剖视图。
图中(1)坑;(2)坑的四周;(3)坑的底部;(4)花草树木;(5)路面;(6)下水管; (7)管道;(8)边沿;(9)小孔;(10)竖井。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结合附图1来进行说明。将绿化带作个改造,将绿化带向下深挖若干米深,深可达3— 5米,甚至更深达10米以上,形成一个坑(1),在坑的四周(2)砌砖并涂抹水泥、底部(3)也涂抹水泥,让坑(1)不透水;然后再将挖出的土回填,种上花草树木(4)。
其特点下雨时,雨将储存在坑(1)内,因为四周(2)、底部(3)有水泥防护,水不会流出坑(1)外。这样,既可利用坑(1)内积水来供应花草树木(4)所需的水分,又可通过水的蒸发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第二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的改进。结合附图2来进行说明。将房屋原先有的下水管(6)再在地面上铺设一条管道(7)流向这个绿化坑(1),当下雨时,通过房屋的下水管(6)流下的雨水就流到绿化坑(1)内。
其特点充分利用房屋的下水管(6)流入到绿化带坑(1)内的雨水来供应花草树木(4)所需的水分,可保持坑(1)内有充足的水;同时,也减少了房屋的雨水流到地面,增加了道路积水不易从下水道排泄、积水倒灌进房屋的可能性。
第三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的改进。结合附图3来进行说明。同样将绿化带深挖个坑(1),但是,这个坑的边沿(8)砌层石板或砖,高过马路面0. 5—1米,回填土与坑的边沿(8)的高度齐平;在边沿的地面处有若干个小孔(9),让路面(5)与坑(1)内相通。 另外,这些小孔(9),结合附图4来说明。在路面(5)的孔径大些,3— 5厘米,坑(1)内的孔径小些,1一 2厘米;而且,小孔(9)倾斜,路面(5)高些,坑(1)内低些。这样,既可防止雨水中的污物流入坑(1)内,又可防止坑(1)内的土流出来,流到马路上。
其特点由于边沿的地面处有若干个小孔(9),让路面(5)与坑(1)内相通,这样, 下雨时马路上的雨水可以通过边沿的小孔(9)注入坑(1)内;而且,坑(1)内的水过多时(高过这些小孔之上),又会从小孔(9)流出,流到路面(5)上,这样就不会坑(1)内的积水过多, 造成花草树林烂根。
第四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的改进。结合附图5来进行说明。在坑(1) 建若干个竖井(10),竖井(10)上部向下的0. 5-1米处有若干个小孔(9)。同样再将挖出的土回填,种上花草树木(4)。另外,这些小孔(9),在竖井(10)的孔径大些,3—5厘米,坑(1) 内的孔径小些,1一2厘米;而且,小孔(9)倾斜,竖井(10)处高些,坑(1)内低些。这样,既可坑(1)内高过小孔的雨水流入竖井(10),又可防止坑(1)内的土流到竖井(10)内。
其特点当雨水在坑(1)内过多时,可通过竖井(10)上部的小孔(9)流入竖井 (10),可防止雨水过多而浸泡花草树木的根系产生烂根;同时,在干旱时,还可抽取竖井 (10)的水来浇花草树木(4)。
第二实施例可与第四实施例相结合;第三实施例可与第四实施例相结合。
权利要求
1.一种集雨工程,其特征是将绿化带深挖个坑,坑的四周砌砖并涂抹水泥、底部也涂抹水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雨工程,其特征是将房屋原先有的下水管,再在地面上铺设一条管道,再与坑,三者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雨工程,其特征是坑的边沿砌层石板或砖,高过马路面 0. 5-1米;在边沿的地面处有若干个小孔,让路面与坑内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雨工程,其特征是在坑建若干个竖井,竖井上部向下的 0. 5-1米处有若干个小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雨工程,其特征是小孔,在路面孔径大些,坑内的孔径小些;而且,小孔倾斜,路面高些,坑内低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雨工程,其特征是这些小孔,在竖井处的孔径大些,坑内的孔径小些;而且,小孔倾斜,竖井处高些,坑内低些。
全文摘要
一种集雨工程。城市上有绿化带来种植花草树木,将绿化带进行改造。将绿化带向下深挖若干米深,成一个坑(1),在坑(1)的四周(2)砌砖并涂抹水泥、底部(3)也涂抹水泥,让坑(1)不透水;再将挖出的土回填,种上花草树木(4)。下雨时,雨将储存在坑(1)内,因为四周(2)、底部(3)有水泥防护,水不会流出坑(1)外。这样,既可利用坑(1)内积水来供应花草树木所需的水分,又可通过坑(1)内积水的蒸发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文档编号E03B3/02GK102518174SQ20111039866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6日
发明者张康德 申请人:张康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