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挡水闸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2218阅读:14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洪挡水闸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防洪挡水闸门结构,尤指一种供施设于门前或地下室车道出入口处的挡水闸门,该挡水闸门包含侧槽柱、中间柱、底槽、压条及栅板,通过栅板于中间柱两侧与两侧槽柱平行相对的轨槽内堆叠,以形成一可供防洪挡水的挡水墙。
背景技术
每当雨季或台风来临时,排水设施如无法将水量尽速排出时,将会造成淹水灾害, 此为居住于低洼地区或沿海地区的居民最害怕发生的事,因为台风或大雨来临时总会面临住家淹水而又苦无适当挡水物件可装设于家门前,以阻挡水流淹进速度及把随水逐流的杂物阻隔于外的困扰,而造成财物上的损失。本设计人经多年研发,推出一施设于门前或地下室车道出入口处的挡水闸门,以阻隔室外的洪水与所夹带而来的杂物流入室内,及延缓室内积(淹)水,遂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防洪挡水闸门结构,其施设于门前或地下室车道出入口处的挡水闸门,能形成一可供防洪挡水的挡水墙,以阻隔室外的洪水与所夹带而来的杂物流入室内,及延缓室内积(淹)水。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洪挡水闸门结构,是指供施设于门前或地下室车道出入口处的挡水闸门,该挡水闸门包含侧槽柱、中间柱、底槽、压条及栅板,该侧槽柱其一侧凹设有第一轨槽,于第一轨槽一侧边凹设一第一容槽,而另一侧设有密封条,且侧槽柱于靠容槽侧的槽壁上设有多个螺栓,侧槽柱的顶端上设有一第一压制座,中间柱的两侧各凹设一第二轨槽,而在各第二轨槽一侧边皆设有一第二容槽,而于另一侧则各设有密封条,且中间柱于靠第二容槽侧的槽壁上设有多个螺栓,另于中间柱的顶端设有一第二压制座,而底端设有一固定座,底槽上设有第三轨槽,第三轨槽的一侧边上设有密封条,压条为一长条体,其一侧凹设一卡槽,该压条设置于侧槽柱及中间柱的第一、第二轨槽侧边的第一、第二容槽内,栅板的顶端凸设一定位肋,下端相对处凹设一定位槽,而定位肋的两侧设有密封条,将两侧槽柱装设于建筑物门前相对两旁的墙柱上,而底槽则埋设于两侧槽柱间的地板内,若两侧槽柱的间距过大时,可于两侧槽柱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中间柱,于中间柱两侧与两侧槽柱平行相对的第二、第一轨槽内插入栅板,依序叠置堆高形成一可供防洪挡水的挡水墙。如上所述的防洪挡水闸门结构,其中,该侧槽柱及中间柱顶端的第一、第二压制座的插槽内插置有压制架。如上所述的防洪挡水闸门结构,其中,该栅板一侧面的四周缘上设有凸肋。如上所述的防洪挡水闸门结构,其中,该栅板下端的定位槽两侧另设有多条止水肋。[0009]如上所述的防洪挡水闸门结构,其中,该堆叠组合的栅板后方设置一辅助背挡架。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洪挡水闸门结构,包含侧槽柱、中间柱、底槽、压条及栅板,通过栅板于中间柱两侧与两侧槽柱平行相对的轨槽内堆叠,以形成一可供防洪挡水的挡水墙,通过施设于门前或地下室车道出入口处的挡水闸门,能阻隔室外的洪水与所夹带而来的杂物流入室内,及延缓室内积(淹)水。

10侧槽柱11轨槽[0026]12容槽13密封条[0027]14螺栓15压制座[0028]151插槽[0029]20中间柱21轨槽[0030]22容槽23密封条[0031]24螺栓25压制座[0032]251插槽[0033]26固定座261透孔[0034]262螺丝[0035]30底槽31轨槽[0036]32密封条33螺孔[0037]40压条41卡槽[0038]50栅板51定位肋[0039]52定位槽53密封条[0040]54凸肋55止水肋[0041]60压制架61调整螺杆[0042]70挤压杆71倾斜部[0043]80盖板[0044]90辅助背挡架91压制调整螺杆[0045]92固定座93容槽[0046]94活动杆941卡槽[0047]95螺栓951顶压盘[0048]96斜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防洪挡水闸门结构,是指供施设于门前或地下室车道出入口处的挡水闸门,该挡水闸门包含侧槽柱10、中间柱20、底槽30、压条 40及栅板50 ;该侧槽柱10,其一侧凹设有轨槽11,于轨槽11 一侧边凹设一容槽12,而另一侧设有密封条13,且侧槽柱10于靠容槽12侧的槽壁上设有多个螺栓14,侧槽柱10的顶端上设有一压制座15。中间柱20,其两侧各凹设一轨槽21,而在各轨槽21 —侧边皆设有一容槽22,而于另一侧则各设有密封条23,且中间柱20于靠容槽22侧的槽壁上设有多个螺栓24,另于中间柱20的顶端设有一压制座25,而底端设有一固定座26。底槽30,于其上设有轨槽31,轨槽31的一侧边上设有密封条32。压条40,为一长条体,其一侧凹设一卡槽41,该压条40设置于侧槽柱10及中间柱 20的轨槽11,21侧边容槽12,22内。栅板50,其顶端凸设一定位肋51,下端相对处凹设一定位槽52,而定位肋51的两侧设有密封条53。在施工组装上,该两侧槽柱10各装设于建筑物门前相对两旁的墙柱上,而底槽30 则埋设于两侧槽柱10间的地板内,使底槽30的上端缘与地板面平齐,而露出底槽的轨槽 31,若两侧槽柱10的间距过大时,可于两侧槽柱10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中间柱20,先于欲设置中间柱20处的底槽30两旁地板上开设与中间柱20底端固定座沈上的透孔261相对的螺孔33 (如图3所示),再将中间柱20置于开设螺孔33位置处的底槽30上方,并以螺丝 262穿过固定座沈上的透孔沈1,螺入地板上的螺孔33内,而将中间柱20竖立固定于底槽 30上。该中间柱20两侧的轨槽21与两侧槽柱10的轨槽11平行相对,以供栅板50两侧可各沿中间柱20的轨槽21与侧槽柱10的轨槽11插入,并依序叠置堆高形成挡水墙墙面。当多个栅板50依续嵌入侧槽柱10、中间柱20及底槽30的轨槽11、21、31内时, 通过栅板50上端定位肋51嵌入相邻栅板50底部定位槽52内,达到快速叠置效果,当栅板 50叠置完成后,再将侧槽柱10及中间柱20顶端压制座15、25的压制架60插入压制座15、 25的插槽151、251内,旋转压制架60的调整螺杆61,往下压迫其下方堆叠组合的栅板50, 因相叠处的栅板50定位肋51两侧设有密封条53,将使各栅板50达到紧密结合;且当旋转压制架60的调整螺杆61时亦同时转动侧槽柱10及中间柱20的螺栓14、24,使各螺栓14、 24带动压条13、23推挤各栅板50往前,使各栅板50的周缘抵紧侧槽柱10、中间柱20及底槽30轨槽11、21、31内的密封条13、23、32(如图4、5所示),使栅板50与侧槽柱10、中间柱20及底槽30间得以密合,以达挡水闸门的墙面的挡水防渗效果。请续参图6所示,于该栅板50 —侧面的四周缘上设有凸肋M,而于栅板50下端的定位槽52两侧另设有多条止水肋55。该栅板50四周缘上的凸肋M,得以陷入侧槽柱10、 中间柱20及底槽30的轨槽11、21、31的密封条13、23、32中,使栅板50与侧槽柱10、中间柱20及底槽30间密合度更佳、挡水防渗效果更好;另栅板50下端定位槽52两侧的止水肋 55,于栅板50堆叠时,各栅板50的底端定位槽52两侧所设的止水肋55抵靠于相邻下方栅板50顶端定位肋51两侧的密封条53上,将使止水肋55压陷于密封条53上,使各栅板50 间的密合度更好,而得以更加提升各栅板50间的止漏功效。另外,于栅板50叠置完成后,最底下的栅板50的下端插入底槽30的轨槽31内, 可借一具倾斜部71的挤压杆70,以其倾斜部71插入最底下的栅板50后侧底槽30轨槽31 缝内,推挤栅板50四周边凸肋M与底槽30轨槽31内的密封条32紧靠密合(如图7、8所示),以加强挡水闸门最底下栅板50的挡水防渗效果。请参阅图9、10,在平时不组立挡水闸门时,该底槽30可以一盖板80覆盖,以避免杂物掉落阻塞住,且利于人车的通行。为使本实用新型的防洪挡水闸门的阻挡力更大,可于堆叠组合的栅板50后方设置辅助背挡架90 (如图11 13所示),该辅助背挡架90的上端设有压制调整螺杆91,而于其底端设有固定座92,另于辅助背挡架90的前侧凹设一容槽93,该容槽93内设置一活动杆94,该活动杆94的后侧凹设有一卡槽941,而该辅助背挡架90的后侧架体上设有多个螺栓95及一斜撑杆96,该螺栓95的前端设有顶压盘951卡置于活动杆94的卡槽941内,而斜撑杆96的一端枢接于辅助背挡架90的后侧上,另一端则固定于地板上。辅助背挡架90 通过其底端的固定座92以螺栓螺固于挡水间门的栅板50后方地板上,通过旋转辅助背挡架90后侧的螺栓95,而推动活动杆94抵紧栅板50,以提高栅板50的承受力及结构强度。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防洪挡水闸门结构,为能施设于门前或地下室车道出入口处的挡水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间门包含侧槽柱、中间柱、底槽、压条及栅板;所述侧槽柱,其一侧凹设有第一轨槽,于所述第一轨槽一侧边凹设一第一容槽,另一侧设有密封条,且所述侧槽柱于靠所述第一容槽侧的槽壁上设有多个螺栓,所述侧槽柱的顶端上设有一第一压制座;中间柱,其两侧各凹设一第二轨槽,在各所述第二轨槽一侧边皆设有一第二容槽,于另一侧则各设有密封条,且所述中间柱于靠所述第二容槽侧的槽壁上设有多个螺栓,另于所述中间柱的顶端设有一第二压制座,而底端设有一固定座;底槽,于其上设有第三轨槽,该第三轨槽的一侧边上设有密封条;压条,为一长条体,其一侧凹设一卡槽,所述压条设置于所述侧槽柱及中间柱的第一、 第二轨槽侧边的第一、第二容槽内;栅板,其顶端凸设一定位肋,下端相对处凹设一定位槽,所述定位肋的两侧设有密封条;两所述侧槽柱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中间柱,所述中间柱两侧的第二轨槽与两所述侧槽柱的第一轨槽平行相对,所述栅板两侧能分别插入所述中间柱的第二轨槽与所述侧槽柱的第一轨槽,并依序叠置堆高形成挡水墙墙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洪挡水闸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槽柱及中间柱顶端的第一、第二压制座的插槽内插置有压制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洪挡水闸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板一侧面的四周缘上设有凸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洪挡水闸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板下端的定位槽两侧另设有多条止水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洪挡水闸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堆叠组合的所述栅板后方设置一辅助背挡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防洪挡水闸门结构,是指供施设于门前或地下室车道出入口处的挡水闸门,该挡水闸门包含侧槽柱、中间柱、底槽、压条及栅板,该侧槽柱其一侧凹设有轨槽,而中间柱的两侧各凹设一轨槽,另于侧槽柱、中间柱及底槽的轨槽内皆设有密封条,将两侧槽柱装设于建筑物门前相对两旁的墙柱上,而底槽则埋设于两侧槽柱间的地板内,两侧槽柱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中间柱,于中间柱两侧与两侧槽柱平行相对的轨槽内插入栅板,依序叠置堆高形成一可供防洪挡水的挡水墙。
文档编号E02B3/10GK201952779SQ20112001499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8日
发明者黄顺仁 申请人:黄顺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