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法保温给水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2324阅读:1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热法保温给水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外给水井的保温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室外消防栓井和铁路沿线给水井及消防井的地热法保温给水井。
背景技术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包括东北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华北的内蒙古、河北和山西北部;西北的陕西北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还有西藏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都在o°c 以下,大地表面都被冻结。所以,这些地区的地下给水管路都埋设在冰冻线以下土壤中。水管道敷设在冰冻线以下就可以避免冬季冻结。但是,如果用水点必须要设在室外时,用水点的保温就成了一个较难对付的问题。如,城市大型建筑物周围、工厂厂区、铁路货场、大型批发市场等区域,按消防规定在一定的区间内要设消火栓及消防车供水点,虽然这些供水点水管接口,如消火栓、给水栓、阀门等设备也设在地下井内,但由于受结构和工艺的限制,井内温度容易降到0°c以下。常用的办法是,给这些用水设施如消火栓、铁路给水栓增加回水倒净功能或用电热带保温。但这些措施可靠性很低,冻结的几率很高。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由于给水设备冻结而使设备失灵,贻误灭火时间,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例已屡见不鲜。要克服这些难题和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必须要对地下给水设施进行可靠的保
ilm 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地热对地下给水装置进行保温的给水井。从而使冬季的北方地区的给水设备、尤其是室外消防井及铁路沿线的给水井和消防井正常运行,避免事故的发生。为此,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热法保温给水井,包括原设备井,它还包括热源井,该热源井位于所述原设备井下方,两者之间设有箅子板,所述热源井内周面安装有支撑圈;所述原设备井的井壁和土面之间是井壁保温层,所述原设备井上部是保温层及井承重

ΓΤΠ ο本实用新型采用给水井内针对热量的“开源”与“节流”技术,在给水井下部增设热源井引出地下热量,在给水井上部和侧面进行全面保温减少热量损失,通过井内空气和水汽的自然冷热对流作用,将下部热量源源不断地传送到上部。从而,将井内温度始终保持在0°C以上,一般要在3°C以上。2008年秋季,利用本实用新型改造完成了青藏铁路车辆段运用车间14个地下消火栓的地热保温改造,经过两个冬季的运行,在最冷月份,井内温度均在4到7°C之间,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2009年下半年,利用本实用新型完成了青藏铁路格尔木火车站66个地下给水栓的地热保温改造,经过一个冬季的运行,在最冷月份,井内温度均在4到7°C之间,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上述两地80个给水井的保温改造表明,地热法给水井保温技术具有构思巧妙、技术依据可靠、不消耗能源和能够长期使用的优点,既符合国家绿色能源政策,又能彻底解决北方地区在消防安全上存在的巨大隐患和生产生活上的不便,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的说明。参照图1,一种地热法保温给水井,包括原设备井9,它还包括热源井10,该热源井 10位于所述原设备井9下方,两者之间设有箅子板6,所述热源井10内周面安装有支撑圈 11 ;所述原设备井9的井壁8和土面之间是井壁保温层4,所述原设备井9上部是保温盖及井承重盖1。所述保温层包括井顶部保温层3、保温井盖7及井顶盖板2 ;从原设备井9上部依次安装有井顶部保温层3、保温井盖7及井顶盖板2,该井顶盖板2上方再设井承重盖1。
权利要求1.一种地热法保温给水井,包括原设备井(9),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热源井(10),该热源井(10)位于所述原设备井(9)下方,两者之间设有箅子板(6),所述热源井(10)内周面安装有支撑圈(11);所述原设备井(9)的井壁(8)和土面之间是井壁保温层(4),所述原设备井(9 )上部是保温层及井承重盖(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热法保温给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包括井顶部保温层(3)、保温井盖(7)及井顶盖板(2);从原设备井(9)上部依次安装有井顶部保温层 (3)、保温井盖(7)及井顶盖板(2),该井顶盖板(2)上方再设井承重盖(1)。
专利摘要一种地热法保温给水井,包括原设备井,它还包括热源井,该热源井位于所述原设备井下方,两者之间设有箅子板,所述热源井内周面安装有支撑圈;所述原设备井的井壁和土面之间是井壁保温层,所述原设备井上部是保温层及井承重盖。本实用新型采用给水井内针对热量的“开源”与“节流”技术,在给水井下部增设热源井引出地下热量,在给水井上部和侧面进行全面保温减少热量损失,通过井内空气和水汽的自然冷热对流作用,将下部热量源源不断地传送到上部。从而,将井内温度始终保持在0℃以上,一般要在3℃以上。从而使冬季的北方地区的给水设备、尤其是室外消防井及铁路沿线的给水井和消防井正常运行,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文档编号E03B3/15GK201962725SQ20112003055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8日
发明者唐金胜, 李军, 李合顺, 李洪磊, 潘昌荣, 王勇波, 白辛民 申请人:白辛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