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分流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9663阅读:14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污水处理分流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生活污水进行水体和污物分离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基本上采用以污水处理厂为核心的“大、集中”污水处理体系,处理后达标后向江河排放。但由于集中式污水处理体系设施建设投入巨大,不仅给相关企业造成沉重的建设投入压力,其大规模的市政污水管网建设也形成了政府沉重的财政负担,大、集中的污水处理体系由于污水的过量集中,在引流干网巨大的建设投入的同时,也使污水处理出水水质达标度的提高变得极其困难。 要对污水进行处理,首先需要将污水中的固体、类固体、悬浮物等污物与水体进行分离。现有技术中的分离设备或者结构复杂、造价高昂,或者运行成本高、分离效率低,因此,需要有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运行成本低、分离效率高的分离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运行成本低、分离效率高的污水处理分流井。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污水处理分流井,用于分离污水中的水和污物,包括由分流井壁围绕成的分流井腔体,分流井腔体壁上设置有污水干路引入管接口和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腔体壁上部在腔盖下设置有源污水引入管接口和溢水口。进一步,污水处理分流井设置有至少2级,所述污水干路引入管接口和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设置于分流井腔体壁底部,上一级污水处理分流井的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与下一级污水处理分流井的污水干路引入管接口通过污水干路引流管连通。进一步,所述污水干路引入管接口、源污水引入管接口的过流面积之和大于所述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过流面积的两倍,所述溢水口的口径不小于井腔入水口的污水干路引入管接口、源污水引入管接口的过流面积之和。进一步,当多级污水处理分流井分布在坡地时分流井腔体深度小于35cm,分流井底部的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紧靠在溢水口下方。进一步,当污水处理分流井多级分布在平地时,沿水流方向,各级分流井腔体依次加深。进一步,所述污水处理分流井腔体一侧还设置有过滤井腔和蓄水井腔,分流井腔体与蓄水井腔之间通过过滤井腔连通。进一步,分流井腔体与过滤井腔之间的井壁为空心砖砌成,过滤井腔与蓄水井腔之间的隔断壁上部采用充气混凝土砖砌成、底部采用小孔空心砖砌成,过滤井腔上部填充碳渣,下部填充过滤砂,蓄水井腔底部填充砾石。。进一步,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位置低于污水干路引入管接口,分流井腔体的底板由污水干路弓丨入管接口向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倾斜。进一步,所述污水处理分流井设置有至少2级,污水处理分流井之间由污水管连接,所述污水管为虹吸管,污水干路引入管接口位于井腔壁下部,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位于井腔壁上部,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所接的污水管入口设置于分流井腔体下部并朝向下方,下一级分流井的污水干路引入管接口位置低于污水排放管入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I)分流井为保证源污水在井腔中及时进行水、污分流,井腔的污水容量应尽可能小,故而建筑材料用量很少,造价低廉;2)由于分流井在污水引流管路中替代了传统的污水检查井作为污水汇入和水、污分流节点,由溢水口分流的水体污染度小、单井溢入水处理湿地的水体流量小,从而使小区绿化地能够有效的成为高效率的水处理湿地,使湿地处理后的水体能够生态还原的平衡条件下极为容易达到一 A级的高标准出水水质。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I示出了水、污分流井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I的A-A剖面示意图;图3不出了图I的B-B首I]面不意图;图4示出了深腔分流井污水进、出干管、溢水口与井腔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深腔分流井源污水汇入管、污水进干管与井腔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蓄水式分流井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沉淀虹吸式分流井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参见图1、2、3,本实施例的水、污分流井(以下简称分流井),包括由分流井壁206围绕成的分流井腔体204,所述分流井壁206主体由砖砌成,所述分流井壁206底部的设置有污水干路引入管接口 201、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 202,分流井壁206上部的井盖207下方设置有源污水引入管口 203和溢水口 205,所述源污水引入管通过源污水引入管口 203与分流井腔体连通,将未处理过的源污水引入分流井,源污水、干路污水通过源污水引入管接口203、污水干路引入管接口 201进入分流井腔体204汇流,通过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 202连接污水干路排放管到下一级分流井进行污水排放,通过溢水口 205进行水体分流。溢水口205由小孔空心砖构筑,经过过滤材料与水处理湿地的潜流带连通。所述污水干路引入管接口、源污水引入管接口的过流面积之和大于所述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过流面积的两倍,所述溢水口的口径不小于井腔入水口的污水干路引入管接口、源污水引入管接口的过流面积之和。当多级污水处理分流井分布在坡地时分流井腔体深度小于35cm,分流井底部的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紧靠在溢水口下方。而在平地小落差地理环境的引流管路中,分流井井腔深度随管路的延伸依次递增,形成各级分流井的井底落差,源污水汇入口与溢水口同设置在腔盖下确保了源污水在最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内进行水体分流。增加了井腔深度的分流井称为深腔分流井,参见图4、5。普通的浅腔分流井适用于坡地大落差地理环境中污水引流管网系统使用,其干管出水口径小于分流井进水口径两倍以上。当平地设置的分流井腔体深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在引流干管路的污水汇入节点设置蓄水式分流井,通过水泵抽取蓄水式分流井的蓄水形成的水压差提高污水引流干管路管中污水浆的流动性以避免平地分流井井腔无限制加深,从而减小施工难度。参见图4,为了提高污水浆的流动性,可以设置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位置低于污水干路引入管接口,分流井腔体的底板由污水干路引入管接口向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倾斜。蓄水式分流井参见图6,蓄水式分流井由深腔分流井、过滤井306和蓄水井307组合而成。在蓄水式分流井中,分流井腔204与过滤井腔306的连接井壁由小孔空心砖全壁砌成,分流井水体由过滤腔306过滤后进入蓄水井307,过滤腔306上部填充粗粒度碳渣,下部填充过滤砂,蓄水井307与过滤腔306的隔墙310采用良好渗水性充气混凝土砖砌成。蓄水式分流井的分流井腔体204的污水引入口 201 口径160mm,污水浆排放口 202口径110mm,蓄水腔307底部为过滤砾石309,蓄水腔的蓄水采用泵动力转移,蓄水腔水泵308将污水弓I至无水源的水处理湿地进行处理。参见图7,当污水引流干路管跨越凸形地形时,凸形地形前端的分流井采用沉淀虹吸式分流井,沉淀虹吸式分流井污水处理分流井之间由污水管连接,所述污水管401为虹吸管(即U型管),污水干路引入管接口位于井腔壁下部,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位于井腔壁上部,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所接的污水管入口设置于分流井腔体下部并朝向下方,虹吸管管身(虹吸点)略低于分流井的溢流口,下一级分流井的污水干路引入管接口位置低于污水排放管入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1.污水处理分流井,用于分离污水中的水和污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分流井壁围绕成的分流井腔体,分流井腔体壁上设置有污水干路引入管接口和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腔体壁上部在腔盖下设置有源污水引入管接口和溢水口。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污水处理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污水处理分流井设置有至少2级,所述污水干路引入管接口和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设置于分流井腔体壁底部,上一级污水处理分流井的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与下一级污水处理分流井的污水干路引入管接口通过污水干路引流管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干路引入管接口、源污水引入管接口的过流面积之和大于所述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过流面积的两倍,所述溢水口的口径不小于井腔入水口的污水干路引入管接口、源污水引入管接口的过流面积之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分流井,其特征在于当多级污水处理分流井分布在坡地时分流井腔体深度小于35cm,分流井底部的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紧靠在溢水口下方。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分流井,其特征在于当污水处理分流井多级分布在平地时,沿水流方向,各级分流井腔体依次加深。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污水处理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分流井腔体一侧还设置有过滤井腔和蓄水井腔,分流井腔体与蓄水井腔之间通过过滤井腔连通。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污水处理分流井,其特征在于分流井腔体与过滤井腔之间的井壁为空心砖砌成,过滤井腔与蓄水井腔之间的隔断壁上部采用充气混凝土砖砌成、底部采用小孔空心砖砌成,过滤井腔上部填充碳渣,下部填充过滤砂,蓄水井腔底部填充砾石。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污水处理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分流井设置有至少2级,污水处理分流井之间由污水管连接,所述污水管为虹吸管,污水干路引入管接口位于井腔壁下部,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位于井腔壁上部,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所接的污水管入口设置于分流井腔体下部并朝向下方,下一级分流井的污水干路引入管接口位置低于污水排放管入口。
9.如权利要求I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位置低于污水干路引入管接口,分流井腔体的底板由污水干路引入管接口向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倾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分流井,用于分离污水中的水和污物,包括由分流井壁围绕成的分流井腔体,腔体壁下底部设置的污水干路引入管接口、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腔体壁上部在腔盖下设置的源污水引入管接口和溢水口。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分流井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运行成本低、分离效率高,与水处理湿地配合使用进行水的源污处理能够获得极佳的污水处理效果。
文档编号E03F5/14GK202440931SQ20112030167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8日
发明者杨欣 申请人:杨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