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山区河流、水库水位变幅的固定式泵房取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6053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适用于山区河流、水库水位变幅的固定式泵房取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适用于山区河流、水库水位变幅的固定式泵房取水结构,属于取水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取水工程是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区河流、水库通常采用固定式取水方式,常规的是干室泵房或湿室竖井泵房两种结构型式。由于洪、枯水期的水位变幅较大,这两种结构的泵房若要同时满足枯水期取水以及洪水期防洪的要求,泵房或竖井高度会很高,造成施工工程量较大,且在河岸岩体上施工较为困难,有的时候甚至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能減少工程量,并大幅降低施工难度,同时满足取水及防洪要求的适用于山区河流、水库水位变幅的固定式泵房取水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它包括建于河岸边I上的泵房2,沿倾斜的河岸岩体3上固定有钢套管4,钢套管4的一端置于泵房2的检修平台5上,另一端置于河面死水位6以下,在钢套管4内设有井用潜水泵7以及与其连接的扬水管。上述的适用于山区河流、水库水位变幅的固定式泵房取水结构中,在所述的井用潜水泵7的泵体上设有滑轮8。前述的适用于山区河流、水库水位变幅的固定式泵房取水结构中,在河岸岩体3上设有钢板构成的通道,所述的钢套管4下部置于通道内,且在通道上设有混凝土层。前述的适用于山区河流、水库水位变幅的固定式泵房取水结构中,所述的钢套管4上部与固定在河岸岩体3上的支架9连接。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取水形式充分利用了地形特点,使得泵房能够修建在河岸边上,远离取水位置且降低了泵房的建设高度。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減少了施工工程量,降低了投资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建设成本约为常规干室泵房及湿室竖井泵房的30% 60%);避免了水下施工以及对河岸岩体的深度开挖,从而大幅 降低了施工难度,缩短了施工エ期;同时由于开挖面积减小,有利于环境保护。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钢套管内的结构示意图;附图的标记为ト河岸边,2-泵房,3-河岸岩体,4-钢套管,5-检修平台,6-河面死水位,7-井用潜水泵,8-滑轮,9-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的说明。[001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图I所示,它包括建于河岸边I上的泵房2 (泵房2采用较为简易的常规泵房结构即可),沿倾斜的河岸岩体3上铺设并固定钢套管4,将钢套管4的一端放置于泵房2的检修平台5上,并将其另一端放置于河面死水位6以下,在钢套管4内安装井用潜水泵7,钢套管4即可构成井用潜水泵7的运行轨道,并在井用潜水泵7上连接安装扬水管。为了进一步方便提升井用潜水泵7至检修平台5进行检查和维护,如图2所示,可在所述的井用潜水泵7的泵体上安装滑轮8。为了更加稳固和保护钢套管4,确保本实 用新型的长期运行,可在河岸岩体3上预埋钢板,并将钢板构成一条通道,将所述的钢套管4下部安装放置于通道内,并且在通道上浇筑混凝土层(即采用混凝土包封通道)。为了更好地支撑稳定钢套管4,可将所述的钢套管4上部与固定在河岸岩体3上的支架9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的各种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山区河流、水库水位变幅的固定式泵房取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建于河岸边(I)上的泵房(2),沿倾斜的河岸岩体(3)上固定有钢套管(4),钢套管(4)的一端置于泵房(2)的检修平台(5)上,另一端置于河面死水位(6)以下,在钢套管(4)内设有井用潜水泵(7)以及与其连接的扬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适用于山区河流、水库水位变幅的固定式泵房取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井用潜水泵(7)的泵体上设有滑轮(8)。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适用于山区河流、水库水位变幅的固定式泵房取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河岸岩体(3)上设有钢板构成的通道,所述的钢套管(4)下部置于通道内,且在通道上设有混凝土层。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适用于山区河流、水库水位变幅的固定式泵房取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套管(4)上部与固定在河岸岩体(3)上的支架(9)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山区河流、水库水位变幅的固定式泵房取水结构。它包括建于河岸边上的泵房,沿倾斜的河岸岩体上固定有钢套管,钢套管的一端置于泵房的检修平台上,另一端置于死水位以下,在钢套管内设有井用潜水泵以及与其连接的扬水管。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取水形式充分利用了地形特点,使得泵房能够修建在河岸边上,远离取水位置且降低了泵房的建设高度。本实用新型减少了施工工程量,降低了投资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建设成本约为常规干室泵房及湿室竖井泵房的30%~60%);避免了水下施工以及对河岸岩体的深度开挖,从而大幅降低了施工难度,缩短了施工工期;同时由于开挖面积减小,有利于环境保护。
文档编号E03B3/04GK202416444SQ20122002610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20日
发明者丁明, 刘泽, 张春光, 张高玺, 申献平, 赵先进 申请人: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