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植物生长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1575阅读:16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态植物生长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生态植物生长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砖体结构,尤其涉及生态植物生长砖。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项工程越来越注重环保,现有的河川的护岸或道路斜面的稳固,主要用混凝土砖、混凝土壁或砌砖为主施工。现有的混凝土砖一般由水泥、骨料、砂和水制成。水泥和砂堵住了所有孔隙,形成了不透水的坝体。水和空气不能互通,植物不能生长,坝体下部的土壤变成死空间。这种混凝土结构可以确保一定的安全性,但植物不能从中生长出来,造成了生态上的断绝。特别是河川水边不能生长水生植物,河川水质严重被污染,很难保证鱼和水栖生物的生长环境。在解决了安全保护堤坝的治水问题上,同时使植物生长,为河川和道路斜面环境提供亲和的施工,提供能达到生态的绿化效果的生态植物生长砖是非常紧迫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达到生态绿化效果的生态植物生长砖。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生态植物生长砖,包括砖体,砖体的内部和表面有无数的孔隙,在砖体的表面向下延伸形成漏斗状的槽,槽与槽之间形成的凸部上开有向下斗状延伸的栽植孔。所述栽植孔占砖体整体厚度的1/2至3/4。所述砖体的长、宽、高为500 X 500 X IOOmm 或 400 X 500 X 100mm。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砖体使植物根系可透过砖体植生于土壤,主要用于河堤湖泊的护坡工程、及需要硬底化的草坪工程,采用环保生态的砖体整治的河涌和湖泊及挡土墙可以种植花卉美化环境,水体通过生态砖流回地表,形成地下水,而地下水又可以流回河涌,因为可以互相流动使水体得到过滤净化和生物净化,因为起过滤作用,水土得到保护,河涌将会大幅度减少污泥污染,而节省了清污的人力和物力,从而起到环保生态节能的作用。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2是图I中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和图2所示,生态植物生长砖,包括砖体1,砖体I的内部和表面有无数的孔隙2,在砖体I的表面向下延伸形成漏斗状的槽3,槽与槽之间形成的凸部4上开有向下斗状延伸的栽植孔5,其中,栽植孔占砖体I整体厚度的1/2至3/4 ;砖体I的长、宽、高可采用为 500 X 500 X IOOmm 或 400 X 500 X 100mm。[0013]本实用新型生态植物生长砖采用平面エ字形的无砂混凝土构件,适用于河涌、湖泊护坡、保土及草坪硬底化建设。铺设的砖体上栽种植物,植物的根系通过生态砖空隙扎在被护砌坡面的土壌内,能将砖锚固在坡面上,从而大大提高安全性,达到稳固性的要求;砖体的孔隙率大,具有高透水性的特点,能够使水迅速渗入地表,透入土层还原成地下水,透水过程中水体得到过滤净化和生物浄化,而达到生态环保要求;砖体的孔隙结构,在季节性寒冷的地区,有利于排出和降低被保护土中内含的水分,減少基础及坡面的冻害破坏。砖自身具有透水性可解除背面的水压,不会出现坡面变形和塌陷的现象。此外,普通混凝土制品难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多祥性,特别是无法确保生物的多祥性和栖息空间。本实用新型生态植物生长砖不仅有益于周围植物的生长,也确保了多种生物的栖息空间。砖体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能够产生足够的氧气,砖孔空隙内也生长着多种藻类植物,起到净化水体的同时还可以成为有机食物。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 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生态植物生长砖,包括砖体,其特征在于砖体的内部和表面有无数的孔隙,在砖体的表面向下延伸形成漏斗状的槽,槽与槽之间形成的凸部上开有向下斗状延伸的栽植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生态植物生长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栽植孔占砖体整体厚度的1/2 至 3/4。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生态植物生长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的长、宽、高为.500 X 500 X IOOmm 或 400 X 500 X 10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生态植物生长砖,包括砖体,砖体的内部和表面有无数的孔隙,在砖体的表面向下延伸形成漏斗状的槽,槽与槽之间形成的凸部上开有向下斗状延伸的栽植孔。
文档编号E02B3/14GK202519626SQ201220101140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6日
发明者王道安 申请人:王道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