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浑水渠底渠岸渗透清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动的浑浊河流中浑水通过渠底和渠岸渗透成清水的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浑水渠底渠岸渗透清水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流动河流的浑浊问题已经日益成为人类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尤其是黄河、长江、汾河等大的河流,因生态环境与工农业生产、城市发展的需要,上述河流的水基本不能直接使用,如农田的供水使用,工业用水的供水使用等,浑浊的水直接影响到水质利用问题,从而在后期使用过程中需要各种方式的清理,非常麻烦并且浪费人力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将流动的浑浊河流中浑水和清水分流,并且将浑水过滤成清水,从而有效的保障了对水质的过滤处理,方便需要时直接使用的浑水渠底渠岸渗透清水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浑水渠底渠岸渗透清水结构,包括清水河道、清水集水沟和浑水河道,清水河道与浑水河道之间通过隔离墙隔开,并在浑水河道的底部设置有清水集水暗池,并且浑水河道与清水集水暗池之间设置有加孔预制轮盖板,清水集水暗池与清水河道连通,清水集水沟设置在浑水河道的外侧,并且浑水河道与清水集水沟通过渗透防洪堤隔开。本实用新型的浑水渠底渠岸渗透清水结构,所述清水集水暗池与所述清水河道通过清水暗管连通,并在所述清水暗管上设置有清水控制阀。本实用新型的浑水渠底渠岸渗透清水结构,所述清水河道上设置有多个橡胶坝或翻板坝。本实用新型的浑水渠底渠岸渗透清水结构,所述浑水河道上设置有多个过滤截水
工回O本实用新型的浑水渠底渠岸渗透清水结构,所述过滤截水墙为清水砼截水墙。本实用新型的浑水渠底渠岸渗透清水结构,所述浑水河道上设置有多个无孔预制砼盖板和多个加孔预制砼盖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设置清水河道、清水集水沟和浑水河道,清水河道与浑水河道之间通过隔离墙隔开,并在浑水河道的底部设置有清水集水暗池,并且浑水河道与清水集水暗池之间设置有加孔预制轮盖板,清水集水暗池与清水河道连通,清水集水沟设置在浑水河道的外侧,并且浑水河道与清水集水沟通过渗透防洪堤隔开;这样,将流动的浑浊河流中浑水和清水分流,并且将浑水过滤成清水,有效的保障了对水质的过滤处理,方便需要时直接使用,并且在过滤过程中,采用加孔预制砼盖板进行渠底的水过滤,通过渗透防洪堤进行渠岸的水过滤,更有效的保障了水质的过滤处理。
[0011]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截水墙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截水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如图I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浑水渠底渠岸渗透清水结构,包括清水河道I、清水集水沟6和浑水河道2,清水河道与浑水河道之间通过隔离墙3隔开,并在浑水河道的底部设置有清水集水暗池,并且浑水河道与清水集水暗池之间设置有加孔预制砼盖板10,清水集水暗池与清水河道连通,清水集水沟设置在浑水河道的外侧,并且浑水河道与清水集·水沟通过渗透防洪堤隔开;这样,将流动的浑浊河流中浑水和清水分流,并且将浑水过滤成清水,有效的保障了对水质的过滤处理,方便需要时直接使用,并且在过滤过程中,采用加孔预制砼盖板进行渠底的水过滤,通过渗透防洪堤进行渠岸的水过滤,更有效的保障了水质的过滤处理。本实用新型的浑水渠底渠岸渗透清水结构,清水集水暗池与清水河道通过清水暗管4连通,并在清水暗管上设置有清水控制阀5。本实用新型的浑水渠底渠岸渗透清水结构,清水河道上设置有多个橡胶坝或翻板坝7,这样,通过橡胶坝或翻板坝将清水河道隔开,每个分河道通过自然沉淀过滤处理也能达到过滤功能。本实用新型的浑水渠底渠岸渗透清水结构,浑水河道上设置有多个过滤截水墙8,这样,加上上述的橡胶坝或翻板坝,可以更有效的控制水流,当浑水河道或清水河道需要清淤处理时,通过上升或下降橡胶坝、翻板坝或过滤截水墙即可。本实用新型的浑水渠底渠岸渗透清水结构,在上述过滤截水墙的设计上,可以参照图3和图4,图3采用的是过滤截水墙进行过滤后的水进入渠底,并通过清水集水暗池收集后通过清水暗管进入到清水河道中,图4采用的是过滤截水墙进行过滤的同时,渠底也进行过滤,并一同进入至清水沟20中。本实用新型的浑水渠底渠岸渗透清水结构,过滤截水墙为清水砼截水墙。本实用新型的浑水渠底渠岸渗透清水结构,浑水河道上设置有多个无孔预制砼盖板9,无孔预制砼盖板采用封闭拼缝,可以做到水流同时进行过滤的作用,当上述无孔预制砼盖板需要清理时,可直接取出进行清洗处理,后再安装即可。本实用新型的浑水渠底渠岸渗透清水结构,将上游河流中的浑水从浑水河道中引入后,可通过上述的技术方式进行过滤,保障了水质,过滤出的清水可直接引至农田、工厂等地方使用。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浑水渠底渠岸渗透清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水河道、清水集水沟和浑水河道,所述清水河道与所述浑水河道之间通过隔离墙隔开,并在所述浑水河道的底部设置有清水集水暗池,并且所述浑水河道与所述清水集水暗池之间设置有加孔预制砼盖板,所述清水集水暗池与所述清水河道连通,所述清水集水沟设置在所述浑水河道的外侧,并且所述浑水河道与所述清水集水沟通过渗透防洪堤隔开。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浑水渠底渠岸渗透清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集水暗池与所述清水河道通过清水暗管连通,并在所述清水暗管上设置有清水控制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浑水渠底渠岸渗透清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河道上设置有多个橡胶坝或翻板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浑水渠底渠岸渗透清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浑水河道上设置有多个过滤截水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浑水渠底渠岸渗透清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截水墙为清水砼截水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浑水渠底渠岸渗透清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浑水河道上设置有多个无孔预制砼盖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河流或湖泊中浑水和清水分流,并且将浑水过滤成清水的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浑水渠底渠岸渗透清水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浑水渠底渠岸渗透清水结构将河流或湖泊中浑水和清水分流,并且将浑水过滤成清水,从而有效的保障了对水质的过滤处理,方便需要时直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浑水渠底渠岸渗透清水结构,包括清水河道、清水集水沟和浑水河道,清水河道与浑水河道之间通过隔离墙隔开,并在浑水河道的底部设置有清水集水暗池,并且浑水河道与清水集水暗池之间设置有加孔预制砼盖板,清水集水暗池与清水河道连通,清水集水沟设置在浑水河道的外侧,并且浑水河道与清水集水沟通过渗透防洪堤隔开。
文档编号E02B3/02GK202466512SQ201220104930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0日
发明者周华生, 郭冬青 申请人:周华生, 郭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