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双履式溢油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海上溢油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海上石油开采规模的日趋扩大,海上溢油事故频发,已成为目前急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传统的海上溢油处理装置效率低下、系统性差、应变能力弱。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应变能力好、处理效率高的双履式溢油回收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双履式溢油回收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前部设有收油臂,收油臂与气缸活塞杆相连,气缸另一端与船体相连,船体前端设有带叶履带收油头,带叶履带收油头后方设有油水分离机构。所述船体为虾型双体型船体。所述带叶履带收油头的进口处设有滤网。所述带叶履带收油头进口处设有摄像头。本装置工作在泄露石油的海面,当油层厚度较薄时,两个收油臂合拢以减小开口程度,避免过多的海水进入装置;油层增厚时,收油臂分开以增加开口程度,提高收集效率;若遇涨落潮等水位发生变化的情况,则可同时调节两臂的位置,始终使开口中心对准浮油层。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堰式收集无动力,效率低的缺点;同时解决了传统抽吸收集方式吸口管径小,可靠性低的问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一种双履式溢油回收装置,包括船体5,所述船体5前部设有收油臂1,收油臂I与气缸2活塞杆相连,气缸2另一端与船体相连,船体5前端设有带叶履带收油头3,带叶履带收油头3后方设有油水分离机构4。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当装置进入工作海面时,带页履带收油头3的进口通过表面叶片的角度调节、履带的转动带动,尽可能多的将溢油处理进装置内部。油进入装置后,再由油水分离机构4将溢油进一步处理。所述船体5为虾型双体型船体。这样整个装置在海面上具有稳性好、回转性好、耐波性好等热点。所述带叶履带收油头3的进口处设有滤网。设置滤网可以对浮油进行初步过滤。所述带叶履带收油头3进口处设有摄像头。通过摄像头可以观测海面上溢油状况,进而通过气缸2调整收油臂I的开合状况,当油层厚度较薄时,两个收油臂合拢以减小开口程度,避免过多的海水进入装置;油层增厚时,收油臂分开以增加开口程度,提高收集效率;若遇涨落潮等水位发生变化的情况,则可同时调节两臂的位置,始终使开口中心对准浮油层。
权利要求1.一种双履式溢油回收装置,包括船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5)前部设有收油臂(1),收油臂(I)与气缸(2)活塞杆相连,气缸(2)另一端与船体相连,船体(5)前端设有带叶履带收油头(3),带叶履带收油头(3)后方设有油水分离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履式溢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叶履带收油头(3)的进口处设有滤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履式溢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叶履带收油头(3)进口处设有摄像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履式溢油回收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前部设有收油臂,收油臂与气缸活塞杆相连,气缸另一端与船体相连,船体前端设有带叶履带收油头,带叶履带收油头后方设有油水分离机构。本装置工作在泄露石油的海面,当油层厚度较薄时,两个收油臂合拢以减小开口程度,避免过多的海水进入装置;油层增厚时,收油臂分开以增加开口程度,提高收集效率;若遇涨落潮等水位发生变化的情况,则可同时调节两臂的位置,始终使开口中心对准浮油层。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堰式收集无动力,效率低的缺点;同时解决了传统抽吸收集方式吸口管径小,可靠性低的问题。
文档编号E02B15/10GK203007917SQ20122067016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7日
发明者夏凡, 赵思研, 刑小伟, 孙亚男, 翟海松 申请人:夏凡, 赵思研, 刑小伟, 孙亚男, 翟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