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力消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4534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水力消能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水力消能器,尤其涉及到一种适用于蓄水池的水力消能器。
背景技术
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中,大量污水经排水管道流入污水池,水池底部被水流长期冲击会遭到损坏,尤其在排水量较大的情况下,水池底部要承受巨大的水力冲击;当然也有一些优良的地下排水系统,工程师考虑到这一点,建造过程中在蓄水池底部预埋钢板以抵挡水流冲击,长期的水流冲刷终究会对蓄水池造成破坏;为解决这一问题,对现有排水系统进行改造显然不现实,所以需要提供一种能有效减弱水流势能的装置来减轻蓄水池底部的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水力消能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力消能器,所述水力消能器上设有水池和排水管道,所述水力消能器设于地下排水系统的水池内,并与排水管道相连接,所述水力消能器包括底座和箱体,箱体分为箱体上部和箱体下部结构,所述箱体下部的直径大于箱体上部的直径,所述箱体内设有支柱,所述支柱周围设有螺旋片,螺旋片分为大螺旋片和小螺旋片,所述大螺旋片设于箱体下部,所述小螺旋片设于箱体上部,所述螺旋片大小与箱体直径相适配。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上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排水管道固定连接。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两端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与水池固定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其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箱体内设有支柱,所述支柱周围设有螺旋片,螺旋片分为大螺旋片和小螺旋片,所述大螺旋片设于箱体下部,所述小螺旋片设于箱体上部,水流进入箱体内顺着螺旋片的路径流出箱体,一方面,由于流量恒定,水流截面积的扩大会使流速减缓,另一方面,螺旋结构的设计使得水流流向改变,最终以几乎与池底相平的方向流向池底,卸去了大部分冲击力,从而降低水流势能,使池底承受水力减少。


图1为本发明的水力消能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池,2-排水管道,3-底座,4-箱体,5-支柱,6-大螺旋片,7_小螺旋片,8-进水口,9-支架。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水力消能器,所述水力消能器上设有水池I和排水管道2,所述水力消能器设于地下排水系统的水池I内,并与排水管道2相连接,所述水力消能器包括底座3和箱体4,箱体4分为箱体上部和箱体下部结构,所述箱体下部的直径大于箱体上部的直径,所述箱体4内设有支柱5,所述支柱5周围设有螺旋片,螺旋片分为大螺旋片6和小螺旋片7,所述大螺旋片6设于箱体4下部,所述小螺旋片7设于箱体4上部,所述螺旋片大小与箱体4直径相适配,所述箱体4上设有进水口 8,所述进水口 8与排水管道2固定连接,所述底座3两端设有支架9,所述支架9与水池I固定连接。将水力消能器置于水池I底部,将进水口 8与排水管道2连接固定,再将支架9固定于水池底部,水流进入箱体4上部后,先顺着小螺旋片7方向流动,水流截面积扩大,降低一部分势能,再流入箱体4下部,顺着大螺旋片6方向流动,水流截面积再次扩大,又降低一部分势能,流出箱体4时,水流势能相比于流入箱体4前已大大降低,并且水流流向也以变为几乎平行于水池底部,这样水池底部所受的冲击大大减少,避免了手水流冲击损坏的威胁。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无能耗,非常适用于城市给排水、污水泵站的蓄水池。任何采取类似于本发明的技术特点所设计的水力消能器将会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水力消能器,所述水力消能器上设有水池(I)和排水管道(2),所述水力消能器设于地下排水系统的水池(I)内,并与排水管道(2)相连接,所述水力消能器包括底座(3)和箱体(4),箱体(4)分为箱体上部和箱体下部结构,所述箱体下部的直径大于箱体上部的直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4)内设有支柱(5),所述支柱(5)周围设有螺旋片,螺旋片分为大螺旋片(6)和小螺旋片(7),所述大螺旋片(6)设于箱体(4)下部,所述小螺旋片(7)设于箱体(4)上部,所述螺旋片大小与箱体(4)直径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力消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4)上设有进水口(8),所述进水口(8)与排水管道(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力消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两端设有支架(9),所述支架(9)与水池(I)固定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力消能器,设于地下排水系统的水池内,并与排水管道相连接,所述水力消能器包括底座和箱体,箱体分为箱体上部和箱体下部结构,箱体下部的直径大于箱体上部的直径,箱体内设有支柱,支柱周围设有螺旋片,螺旋片分为大螺旋片和小螺旋片,大螺旋片设于箱体下部,小螺旋片设于箱体上部,螺旋片大小与箱体直径相适配。本发明适用于城市给排水、污水泵站的蓄水池,水流进入箱体内顺着螺旋片的路径流出箱体,一方面,由于流量恒定,水流截面积的扩大会使流速减缓,另一方面,螺旋结构的设计使得水流流向改变,最终以几乎与池底相平的方向流向池底,卸去了大部分冲击力,从而降低水流势能,使池底承受水力减少。
文档编号E03F5/10GK103061402SQ20131003139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8日
发明者戴文平 申请人:戴文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