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消能防冲墙及其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2258465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水电站消能防冲墙及其施工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电站消能防冲墙,包括水电站泄流消能区岸坡的混凝土护坡(2),特征是在该混凝土护坡(2)的尾部设有竖直向下埋藏入下游河床底部基岩中的消能防冲墙(1),该消能防冲墙(1)为C35混凝土结构,厚1~3m。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水电站消能防冲墙的施工方法。这种消能防冲结构不需要清除河床全部的覆盖层,工程量小,而且混凝土施工方便,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节约了投资,下泄洪水时保证了泄洪消能防冲区的结构安全。
【专利说明】水电站消能防冲墙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消能防冲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水电站消能防冲墙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水电工程中,泄洪消能防冲结构是水利水电工程中常见的水工建筑物,通常水电站泄洪消能区防冲结构为两岸岸坡采用混凝土护坡,底部采用混凝土护底,这种结构通常要清除河床覆盖层,工程量大,并且进行混凝土底板施工时,由于河道狭窄,混凝土底板的施工难度大,混凝土质量很难保证,经常由于质量问题泄洪时混凝土底板遭到破坏,需要后期进行修复,增加工程投资。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保证消能防冲区消能防冲结构的稳定,减少护坡工程量,方便施工,节省工程投资,并且具有良好适应性的水电站消能防冲墙及其施工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本发明的结构是与水电站泄流消能区岸坡的混凝土护坡形成整体的消能防冲结构,它是在该混凝土护坡的尾部设有竖直向下埋藏入下游河床底部基岩中的消能防冲墙,从而形成一种埋藏式的消能防冲墙,该消能防冲墙为C35混凝土结构,厚I?3m。在该消能防冲墙的前后两侧设有水平锚杆,在该消能防冲墙的底部设有竖直锚杆,水平锚杆和竖直锚杆均是Φ25钢筋结构。由于埋藏式的消能防冲墙与水电站泄流消能区岸坡的混凝土护坡形成整体受力结构,再通过锚杆与周围岩体之间形成进一步的加固结构,使该结构在泄洪消能时可以有效抵抗水流淘涮,从而保证消能防冲结构的稳定。
[0005]前述的水平锚杆长度为2?3m,深入所述消能防冲墙两侧的岩石L 5?2.5m,外露0.5m,间排距2m ;前述竖直锚杆长度为5?7m,深入岩石4?6m,外露1.0m,间排距2m。这样可以保证锚杆起到有效的加固作用。
[0006]本发明的水电站消能防冲墙,在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在进行消能防冲墙坑槽基础开挖前先进行河床侧壁基础挖前锚杆和固结灌浆的施工,固结灌浆孔深入新鲜基岩;
再按照消能防冲墙尺寸进行消能防冲墙坑槽基础开挖;开挖时在消能防冲区河道两岸坡底部深挖至预计的冲坑深度以下2?3m,以保证埋藏深度,防止消能防冲墙在泄流冲击下发生坍塌或滑移。
[0007]然后完成消能防冲墙坑槽基础支护;其中槽挖采用锚喷支护,其余开挖采用锚杆支护,喷混凝土为C25钢纤维混凝土,厚10cm。
[0008]最后按照常规浇筑工艺完成消能防冲墙混凝土浇筑,并在消能防冲墙上每隔10?20m设施工缝,20?40m设伸缩缝,在消能防冲墙表层配构造钢筋。形成的消能防冲墙墙厚I?3m,墙顶与混凝土护坡相接从而形成整体受力结构,以抵抗水流的冲刷,保证消能防冲结构稳定。
[0009]本发明采用埋藏式消能防冲结构,将消能防冲墙与底部基岩通过锚杆和固结灌浆结合成整体结构,消能防冲墙顶与混凝土护坡相接形成整体受力结构,以抵抗水流的冲刷,保证消能防冲结构稳定。下泄洪水时,抵抗水流冲刷,岸坡不会发生破坏,这种消能防冲结构不需要清除河床全部的覆盖层,工程量小,而且混凝土施工方便,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节约了投资,下泄洪水时保证了泄洪消能防冲区的结构安全。
[0010]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图1是深埋式消能防冲墙结构图;
图2是深埋式消能防冲墙开挖支护图。
[0011]附图中的标记为:1-消能防冲墙、2-混凝土护坡、3-水平锚杆、4-竖直锚杆、5-挖前锚杆、6-固结灌浆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3]看图1,图1展示了本发明的深埋式消能防冲墙结构,它包括水电站泄流消能区岸坡的混凝土护坡2,它在该混凝土护坡2的尾部设有竖直向下埋藏入下游河床底部基岩中的消能防冲墙I,该消能防冲墙I为C35混凝土结构,厚I?3m。它还在消能防冲墙I的前后两侧设有水平锚杆3,在消能防冲墙I的底部设有竖直锚杆4,水平锚杆3和竖直锚杆4均是Φ25钢筋结构。
[0014]本发明的埋藏式消能防冲墙,其核心要素是控制施工工艺和质量,为保证形成消能防冲墙与基岩成整体,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施工方法:
首先在进行消能防冲墙I坑槽基础开挖前先进行河床侧壁基础挖前锚杆5和固结灌浆的施工;挖前锚杆5和固结灌浆孔6的布置如图2所示。其中挖前锚杆5为Φ25钢筋结构,L=9.0m,间排距2.0m,梅花形布设,固结灌衆孔6深入新鲜基岩,间距2.5m,排距2.0m,梅花形布设。
[0015]再按照消能防冲墙I的尺寸进行消能防冲墙I坑槽基础开挖;开挖时在消能防冲区河道两岸坡底部深挖至预计的冲坑深度以下2?3m,以保证埋藏深度,防止消能防冲墙I在泄流冲击下发生坍塌或滑移。
[0016]然后完成消能防冲墙I坑槽基础支护;其中槽挖采用锚喷支护,其余开挖采用锚杆支护,喷混凝土为C25钢纤维混凝土,厚10cm。
[0017]最后按照常规浇筑工艺完成消能防冲墙I混凝土浇筑,并在消能防冲墙I上每隔10?20m设施工缝,20?40m设伸缩缝,在消能防冲墙I表层配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的应严格施工按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进行施工和验收。形成的消能防冲墙I墙厚I?3m,墙顶与混凝土护坡2相接从而形成整体受力结构,以抵抗水流的冲刷,保证消能防冲结构稳定。
[0018]当然,以上只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范例,本发明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实施方式,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水电站消能防冲墙,包括水电站泄流消能区岸坡的混凝土护坡(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凝土护坡(2)的尾部设有竖直向下埋藏入下游河床底部基岩中的消能防冲墙Cl),该消能防冲墙(I)为C35混凝土结构,厚I?3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站消能防冲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消能防冲墙(I)的前后两侧设有水平锚杆(3),在所述消能防冲墙(I)的底部设有竖直锚杆(4),水平锚杆(3)和竖直锚杆(4)均是Φ25钢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电站消能防冲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锚杆(3)长度为2?3m,深入所述消能防冲墙(I)两侧的岩石1.5?2.5m,外露0.5m,间排距2m ;所述竖直锚杆(4)长度为5?7m,深入岩石4?6m,外露1.0m,间排距2m。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站消能防冲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进行消能防冲墙(I)坑槽基础开挖前先进行河床侧壁基础挖前锚杆(5)和固结灌浆的施工,固结灌浆孔(6)深入新鲜基岩; 2)、按照消能防冲墙(I)尺寸进行消能防冲墙(I)坑槽基础开挖; 3)、完成消能防冲墙(I)坑槽基础支护; 4)、按照常规浇筑工艺完成消能防冲墙(I)混凝土浇筑,并在消能防冲墙(I)上每隔10?20m设施工缝,20?40m设伸缩缝,在消能防冲墙(I)表层配构造钢筋。
【文档编号】E02B8/06GK104047273SQ201310079431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3日
【发明者】湛正刚, 黄琼, 赵继勇, 杨泽艳, 李晓彬, 杨秋, 李水生 申请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