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露水机(一种利用太阳能收集空气中水蒸气的方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8531阅读:1321来源:国知局
阳光露水机(一种利用太阳能收集空气中水蒸气的方法)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太阳能收集空气中水蒸气的方法,名为:阳光露水机。该方法有效解决了气态水转变成液态水,使植物得以吸收利用,有效解决了气态水没有办法被人们开发利用,使缺液态水地区不在缺水。解决了植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和缺水地区人们生活用水。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要点是:通过太阳能电池发电,储备到蓄电池;控制器受温度信号和时间信号控制,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大时系统开始工作,通过蓄电池给循环风机和制冷机构供电,空气通过热交换器进气口,到达冷的冷凝室,同时凝结出水分,然后,变冷的空气再通过热交换器与进气口的空气进行热量交换,取出部分能量,最后从排气口排入大气层。液态水被储备起来备用;因此有着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专利说明】阳光露水机(一种利用太阳能收集空气中水蒸气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太阳能收集空气中水蒸气的方法,尤其在节能与效率上有突出表现。林业生态保护关键技术,民生关键技术;用于名优植物保护,园林绿化重点地区重点植物供水,山区缺水地区生活用水收集淡水水分,旅游景点山顶供生活淡水;农药药品液体水长效供给等。山区水蒸气比较充分地区,用来收集淡水水分;海边空气湿度大,用来收集淡水水分;轮船上用来收集淡水水分;无水地区,在雨季前收集水分;非洲沙漠地区,水蒸气密度大,用来收集淡水。

【背景技术】
[0002]水蒸气广泛分布在大气层对流层内,但是,水蒸气较大的地区,却不一定下雨,对这部分水的开发利用是这一个发明的目的;水是生命之源,收集水分,人们做了大量工作,非洲的沙漠地区,人民用绳子收集露水,黄土高原,人民收集雨水存起来用来生活,但是,这些都是靠天吃饭,可靠性不能保障,本发明解决了从空气中收集水分的技术,地区差别将不会阻止人的生活用水。


【发明内容】

[0003]通过太阳能电池发电,储备到蓄电池,定时器接受温度信号和时间信号,在空气中相对湿度较大时系统开始工作,开始通过蓄电池给循环风机和制冷机构供电,把空气里的气态水在露水收集器里凝结成液体水,储备起来。原理:制造一个冷的环境,这个环境外层用保温材料与外界隔离,节约能量,空气进入冷环境过程使水蒸气凝结,干燥空气排出,同时凝结水收集;进、排出口通过热交换器交换热量,回收冷能量再利用,热交换器外层用保温材料与外界隔离,在热交换过程中进气通道水蒸气被凝结成水被收集,连续工作,达到节能高效的目的;有电的地方可以省略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用电工作即可;风力比较充分的地方可以省略风机,用进风设施完成;较小型系统可以利用空气比重差别自然循环,省去风机,这样成本低但是收集水量效率差。由于用了保温材料和热交换器,整个过程特别省电。
[0004]主要功能部分有,1.,太阳能电池。2,蓄电池。3,制冷机。4,热交换器。5,露水收集器。6,储水池。7,循环风机。8,自动化电路控制器。
[0005]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图。在图1中,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控制电路为设备提供可靠的电力,通常在外界温度下降后空气湿度较大时开始为制冷设备和鼓风机供电。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控制电路开始供电后,制冷设备、鼓风机开始工作,其中鼓风机开始给系统提供外界空气,空气流动如箭头方向所示,空气从空气入口到达热交换器的一端与另一端出口空气进行热交换,并开始凝结出水分,空气到达露水收集器时与制冷设备进行热量交换,同时水被凝结在露水收集器,变冷的空气继续前进到热交换器的另一端空气出口,与热交换器进气口进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能量被交换后的空气从空气出口进入大气层,露水收集器把水排出到水箱。在这个系统外围有保温层,这样能够降低系统能量损失。
【权利要求】
1.通过太阳能电池发电,储备到蓄电池,定时器接受温度信号和时间信号,在空气中相对湿度较大时系统开始工作,开始通过蓄电池给循环风机和制冷机构供电,把空气里的气态水在露水收集器里凝结成液体水,储备起来。
2.制造一个冷的环境,这个环境外层用保温材料与外界隔离,节约能量,冷环境下,使水蒸气凝结,干燥空气排出,同时凝结水收集;进、排出口通过热交换器交换热量,回收冷能量,进气通道同时收集水分,热交换器外层用保温材料与外界隔离,连续工作,达到节能高效的目的;有电的地方可以省略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用电工作即可;风力比较充分的地方可以省略风机,用进风设施完成;较小型系统可以利用空气比重差别自然循环,省去风机,这样成本低,但是收集水量效率差。
3.由于用了保温材料和热交换器,整个过程特别省电。
4.说明书附图。
【文档编号】E03B3/28GK104131595SQ201310158224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日
【发明者】杜学工 申请人:杜学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