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系统及方法

文档序号:2258796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系统及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系统及方法,其中壅水系统包括在河床底部设置的液压翻板闸门及与液压翻板闸门配合使用的挡水胸墙,液压翻板闸门和挡水胸墙之间形成泄流通道,液压翻板闸门随着河水流量的变化,自动调节泄流通道的开度以控制下泄流量,保持壅水系统水位稳定;分流系统设置在壅水系统的下段,在河道的岸墙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的盖板,盖板盖住整个河道,壅水系统上层河水经盖板上面流动,下层的河水分流至盖板下面的河道流动。盖板下面的河道靠近两岸岸墙的下部筑有污水槽,能将两岸流向河道的城市污水导向下游流入污水处理系统。本发明是一种能够节约土地、美化视野、降低造价、方便管理的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系统及方法。
【专利说明】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河流净化美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节约土地、美化视野、降低造价、方便管理的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口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污水产生量大幅度增长。
[0003]目前山区河流城市段多因砌筑岸墙束窄水流而被沟渠化,破坏了河流自然形态,非但失去了河流对城市的美化作用,还因污水污物的侵入而成为了藏污纳垢的臭水沟。为美化河流城市段,往往要修建水闸或橡胶坝壅高水面形成水景(以下简称“闸坝法”)。作为山区河流,纵向坡度很大,约在0.1?1.0%之间,即每km落差达I?10m。如每km落差5m,则在3km长的河流段上要建5座壅水高度3m的闸或坝,像在河道上修梯田。非但费用高还形不成好的景观效果。同时,因壅水深度从浅到深,浅段人不能亲水(岸墙至水面高差过大),深段亲水不安全,人与水的关系不亲密融洽。
[0004]现有技术对河流进行净化美化的方法中,闸坝法除淹没大片土地才能形成造景水面以外还需要另外建设下水管网,下水管网的工程庞大、占地多、投资大,而且闸坝法也存在景观效果不好,形成造景水体与人的关系不亲密不融洽的问题。
[0005]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节约土地、美化视野、降低造价、方便管理的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系统及方法。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节约土地、美化视野、降低造价、方便管理的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系统。
[0007]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节约土地、美化视野、降低造价、方便管理的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方法。
[0008]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系统,包括:
[0009]壅水系统,壅水系统包括在河床底部设置的液压翻板闸门及与之配合使用的挡水胸墙,两者共同形成泄流通道,液压翻板闸门随着河道水流量的变化,自动调节泄流通道的开度以控制下泄流量,保持壅水系统水位稳定;
[0010]分流系统,设置在壅水系统的下段,在河道的岸墙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的盖板,和在河道岸墙下部筑污水槽,盖板盖住整个河道,壅水系统上层河水经盖板上面流动,未经盖板上面流动的壅水系统下层的河水分流至盖板下面的河道流动,在河道两岸的岸墙的下部筑污水槽,污水槽将两岸流向河道的城市污水截住并导向下游流入污水处理系统,让被污水槽截住的城市污水经污水槽流向下游污水处理系统。
[0011 ] 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壅水系统上游的拦污系统,拦污系统包括设置于河道上的拦污网及用于固定拦污网的锚固墩,拦污锚固墩的结构包括钢框、主轮,副轮,钢绞线。
[0012]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系统还包括补气防振结构,盖板包括钢筋混凝土大梁及承载在钢筋混凝土大梁上的钢筋混凝土板,在河道边上钢筋混凝土板与河道的岸墙之间还预留有补气孔,补气孔与外界的连通口插有钢筋,且连通口高出于水位之上。
[0013]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系统还包括溪流平交系统,溪流平交系统包括连接管,连接管一端穿过岸墙设置在岸墙后面的土层里,另一端穿过盖板与盖板上的河水连通。
[0014]当河流洪水期有较大含沙量时,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系统还包括防淤系统,防淤系统包括在河道的弯道处,根据弯道的形状设置的若干纵向导流墙。
[0015]盖板下面的河道,靠近岸墙还筑有污水槽,污水槽将两岸流向河道的城市污水截住,并导向下游,流入污水处理系统。
[0016]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17]制作壅水区,制作壅水区的步骤包括:在河床底部设置液压翻板闸门及与之配合使用的挡水胸墙,两者共同形成泄流通道,液压翻板闸门随着河水流量的变化,自动调节泄流通道的开度以控制下泄流量,保持壅水系统水位稳定;
[0018]制作分流区,制作分流区的步骤包括:在河道的岸墙顶部铺设钢筋混凝土的盖板,和在河道岸墙下部筑污水槽,并让盖板盖住整个河道,让壅水区上层河水经盖板上面流动,并让未经盖板上面流动的壅水区下层的河水分流至盖板下面的河道流动,让被污水槽截住的城市污水经污水槽流向下游污水处理系统。
[0019]壅水区的河道做防渗处理,在岸墙外增设0.12?0.1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防渗层,在壅水区的河床下铺设防渗土工布及0.10-0.1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防渗保护层。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净化美化河流的方法中,净化美化河道不必另建相应地段的城市下水管网,能够极大地节约土地、降低造价,同时也方便了管理,并且沿河所有管线均可暗装,净化美化视野。本发明仅修建一座壅水区,在液压翻板闸门后河段的岸墙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盖板,在盖板上溪流造景,并让未经盖板上面流动的河水经盖板下面的河道流动。能够很大地节约土地,降低造价。而溪流造景可以形成流动水体、静止水体、瀑布、浅滩、溪流、跌水等多种水流形态,并与植被绿化结合,形成丰富的人造景观。水深、流速均可控制,人们可以亲水戏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0021]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发明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通过本发明分流法净化美化河流的系统将河道进行改造后的河道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发明分流法净化美化河流的系统的河道的横剖面图。
[0024]图3为本发明拦污网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如图3所示的拦污网的锚固墩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河道在拐弯处设置导流墙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发明补气防振结构的示意图。[0028]图7为本发明溪流平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如图1?7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30]在河流需要进行分流治理河段的两岸原来已筑岸墙2 ;
[0031]制作壅水区10,制作壅水区10的步骤包括:在河床底部设置液压翻板闸门20及与液压翻板闸门20配合使用的挡水胸墙24a,并让液压翻板闸门20和挡水胸墙24a之间形成泄流通道25,液压翻板闸门20随着河道I水流量的变化,自动调节液压翻板闸门20开度即是控制泄流通道25的大小以控制下泄流量,保持壅水区10水位稳定,并将上层水流引入分流区30,如图1所示的液压翻板闸门20中,包括闸墩21、闸门22、工作桥24,闸墩21和闸门22之间通过枢接件23连接,并且设置有液压系统(图上未示)。当前国内有多家液压翻板闸门生产厂,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可按产品目录选用不同规格的闸门22、闸墩21、液压系统。在一个实施例中,闸门22将河水壅高2.5?3.5米,并且能够随着河道I来水流量化,自动调节闸门22开度和下泄流量,保持液压翻板闸门20前的水位稳定,满足两岸溪流入口将壅水区10上层水流引入分流区30。
[0032]在壅水区10的下段制作分流区30,制作分流区30的步骤包括:在壅水区10的下段的岸墙2顶部铺设钢筋混凝土的盖板40,形成盖住整个河道I的盖板40,让壅水区10的上层河水经盖板40上面流动,并让未经盖板40上面流动的河水经盖板40下面的河道I流动。
[0033]相应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系统100,其包括:
[0034]壅水系统,壅水系统包括在河床底部设置的液压翻板闸门20及与液压翻板闸门20配合使用的挡水胸墙24a,液压翻板闸门20和挡水胸墙24a之间形成泄流通道25,液压翻板闸门20随着河道I水流量的变化,自动调节泄流通道25的开度以控制下泄流量,保持壅水系统水位稳定;
[0035]分流系统,设置在壅水系统的下段,在河道I的岸墙2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的盖板40,和在河道岸墙2下部筑污水槽2a,盖板40盖住整个河道I,壅水系统上层河水经盖板40上面流动,未经盖板40上面流动的壅水系统下层的河水分流至盖板40下面的河道I流动,让被污水槽2a截住的城市污水经污水槽2a流向下游污水处理系统。
[0036]分流法净化美化河流的方法还包括在壅水区10和分流区30之间制作消力池50,其长度为5?12米。消力池50区域的河床比雍水区10和分流区30的的河床都要低。
[0037]壅水区的河道做防渗处理,在岸墙2外增设0.12?0.1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防渗层,在壅水区10的河床下铺设防渗土工布及0.10-0.1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防渗保护层。
[0038]如图6所示,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系统100还包括补气防振结构,盖板40包括钢筋混凝土大梁41及承载在钢筋混凝土大梁41上的钢筋混凝土板42,在河道I边上钢筋混凝土板42与河道I的岸墙2之间还预留有补气孔43,补气孔43与外界的连通口插有钢筋44,且连通口高出于水位之上。
[0039]如图7所示,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系统100还包括溪流平交系统,溪流平交系统包括连接管45,连接管45 —端穿过岸墙2设置在岸墙2后面的土壤处,另一端穿过盖板40与盖板40上的河水连通。
[0040]如图5所示,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系统100还包括防游系统,防游系统包括在河道的弯道80处,根据弯道80的形状设置的纵向导流墙81。
[0041]如图2所示,盖板40下面的河道I在靠近岸墙2还筑有污水槽2a,污水槽2a将两岸流向河道I的城市污水截住,城市污水通过导管2b将污水导入污水槽2a,并让城市污水通过污水槽2a导向下游,流入污水处理系统。
[0042]如图3和4所示,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系统100还包括设置在壅水系统上游的拦污系统,拦污系统包括设置于河道上的拦污网60及用于固定拦污网60的锚固墩70,锚固墩70的结构包括钢框71、主轮72,副轮73,钢绞线74。
[0043]结合图1?7,本发明净化美化河流的方法中,进行净化美化河道I不必另建相应地段的城市下水管网,能够极大地节约土地、降低造价,同时也方便了管理,并且沿河所有管线均可暗装,净化美化视野,本发明仅修建一座壅水区10,在液压翻板闸门20后河段的岸墙2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的盖板40,在盖板40上溪流造景,并让未经盖板40上面流动的河水经盖板40下面的河道I流动。能够很大地节约土地,降低造价。而溪流造景可以形成流动水体、静止水体、瀑布、浅滩、溪流、跌水等多种水流形态,并与植被绿化结合,形成丰富的人造景观,水深、流速均可控制,人们可以亲水戏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0044]以上所揭示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系统,用于对城市段的河流进行净化美化,其特征在于,包括: 壅水系统,壅水系统包括在河床底部设置的液压翻板闸门及与液压翻板闸门配合使用的挡水胸墙,液压翻板闸门和挡水胸墙之间形成泄流通道,液压翻板闸门随着河水流量的变化,自动调节泄流通道的开度以控制下泄流量,保持壅水系统水位稳定; 分流系统,设置在壅水系统的下段,在河道的岸墙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的盖板,盖板盖住整个河道,壅水系统壅高的上层河水经盖板上面流动,下层的河水分流至盖板下面的河道流动,在河道两岸的岸墙的下部筑污水槽,污水槽将两岸流向河道的城市污水截住并导向下游流入污水处理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壅水系统上游的拦污系统,拦污系统包括设置于河道上的拦污网及用于固定拦污网的锚固墩,锚固墩的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墩、钢框、主轮,副轮,钢绞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系统还包括补气防振结构,盖板包括钢筋混凝土大梁及承载在钢筋混凝土大梁上的钢筋混凝土板,在河道边上钢筋混凝土板与河道的岸墙之间还预留有补气孔,补气孔与外界的连通口插有钢筋,且连通口高出于水位之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系统还包括溪流平交系统,溪流平交系统包括连接管,连接管一端穿过岸墙设置在岸墙后面的土层处,另一端穿过盖板与盖板上的河水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系统还包括防淤系统,防淤系统包括在河道的弯道处,根据弯道的形状设置的若干纵向导流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靠近岸墙筑有污水槽,污水槽将两岸流向河道的城市污水截住,并让城市污水通过污水槽导向下游,流入污水处理系统。
7.一种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制作壅水区,制作壅水区的步骤包括:在河床底部设置液压翻板闸门及与液压翻板闸门配合使用的挡水胸墙,并让液压翻板闸门和挡水胸墙之间形成泄流通道,液压翻板闸门随着河水流量的变化,自动调节泄流通道的开度以控制下泄流量,保持壅水系统水位稳定; 制作分流区,制作分流区的步骤包括:在河道的岸墙顶部铺设钢筋混凝土的盖板,和在河道岸墙下部筑污水槽,并让盖板盖住整个河道,让壅水区上层河水经盖板上面流动,并让未经盖板上面流动的壅水区下层的河水分流至盖板下面的河道流动,让被污水槽截住的城市污水经污水槽流向下游污水处理系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方法还包括在壅水区和造景区之间设置消力池,所述消力池的长度为5?12米。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壅水区的河道做防渗处理,在岸墙外增设0.12?0.1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防渗层,在壅水区的河床下铺设防渗土工布及0.10?0.1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
【文档编号】E02B3/02GK103526718SQ201310322102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9日
【发明者】王继远 申请人:王继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