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附型生态护坡砌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619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吸附型生态护坡砌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坡砌块,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吸附性可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护坡砌块。
背景技术
目前,为防止雨水、洪水冲刷而导致的河道护岸水土流失,在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利工程的边坡上采取人工防护措施,最初的防护措施是在边坡上自然堆砌石块,以减少雨水对岸坡的冲刷,但这种措施的强度不够,稳定性差,由于其基础长期在水中浸泡或遇到暴雨洪水时,往往被破坏,为克服这种问题,后来出现了边坡硬化的工程措施,在河道,湖泊,水库等水体边坡上采取混凝土硬化的措施,混凝土硬化解决了边坡稳定性不高的问题,但隔离了水体生态和陆地生态的联系,使河道水环境孤立,增加了河道生态失衡的概率,也降低了岸坡的景观效果,对于出现的这种问题,目前常见的防护措施是在岸坡上铺设砌块进行硬化,同时在砌块上栽培植物,这种措施既满足了河道对护岸强度的要求,同时护坡上种植的植物构成了河道水体与陆地的生物通道,加强了河道与陆地环境的生态联系,植物又增强了护岸的景观效果,这种措施目前在城市段河道的边坡防护中最为常见,但这种护岸砌块在实施中有一种缺陷,城市面源污染物被雨水携带大量进入河道水体,造成河道水质由面源引起的污染在城市段往往比非城市段严重,这种砌块对岸坡上的污染物随雨水进入水体的消除效果甚微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吸附随雨水流入水体的岸上污染物的生态护坡砌块,进而减少陆上污染物对河道水体的污染。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吸附型生态护坡砌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孔透水材料构成的砌块本体,所述砌块本体的底面沿其宽度方向呈坡面结构,其上表面开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上表面开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与凸块之间的间隔空间填充有活性炭,所述第二凹槽内填充有植物生长基质。进一步地,所述砌块本体的上表面和凸块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与凸块之间的间隔空间呈环形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与砌块本体的底面之间开有通孔,所述通孔的面积和数量根据所述砌块本体的大小确定,所述通孔不宜过大,优选全部孔洞面积为整个砌块本体的底面面积的五分之一。进一步地,所述砌块本体的底部沿其坡度方向设有使其能够稳固的堆砌在岸坡上,防止其沿岸坡下滑的锯齿状突起,所述锯齿状突起的长度与砌块本体的长度相等。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的壁厚与第二凹槽的壁厚相等。进一步地,所述砌块本体的上表面覆盖有棉麻织网或草栅。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槽包括沿砌块本体长度方向的前凹槽与后凹槽和沿宽度方向的左凹槽与右凹槽,所述前凹槽与后凹槽的槽底为水平结构,所述左凹槽与右凹槽的槽底为坡形,坡度与砌块本体的底面坡度相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也为坡形,坡度与砌块本体的底面坡度相同,其靠近前凹槽一侧的深度与前凹槽的深度相同,靠近后凹槽一侧的深度与后凹槽的深度相同。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砌筑在河道、湖泊、水库等水体边坡等场所,尤其适用于城市段河道;环形槽内填充吸附性活性炭,可以大量吸附岸坡上随雨水进入河道的污染物,目前水体污染大多有外源污染引起,该砌块可以减少陆地污染物进入水体污染水质,以达到保护水体减少污染的目的。第二凹槽内填充植物生长用基质,种植植物,即可以美化水体岸坡景观,减少水土流失,又可以联系水体和陆地的生物通道,为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繁殖的场所。内槽底部设置有小孔,可以增加植物生长基质与周围土壤的营养及水分的交换,促进植物生长。砌块本体由多孔材料制成,可以增加环形槽内活性炭部分进入的雨水水分疏散,增长活性炭的使用周期,增强活性炭的吸附能力。砌块上部用棉麻织网或草栅覆盖,以减少表层土壤基质和活性炭的流失和减少植物生长基质水分蒸发损失,棉麻织网或草栅造价低廉,生态环保。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吸附污染物能力强,施工方便,可以在岸坡上按需要叠加堆砌,具有较好稳定性,效果持久,经济实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棉麻织网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正立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侧立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孔材料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例堆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至7所示,一种吸附型生态护坡砌块,包括由多孔透水材料构成的砌块本体1,所述砌块本体I的底面沿其宽度方向呈坡面结构,具体实施坡度根据岸坡确定,其上表面开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上表面开有第二凹槽2,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与凸块之间的间隔空间呈环形槽3,其内部填充有活性炭4,所述第二凹槽2内填充有植物生长基质5,所述砌块本体I的上表面和凸块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且所述第一凹槽的壁厚与第二凹槽2的壁厚相等,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与砌块本体I的底面之间开有五个通孔6,所述砌块本体I的底部沿其坡度方向设有使其能够稳固的堆砌在岸坡上,防止其沿岸坡下滑的锯齿状突起7,所述锯齿状突起7的长度与砌块本体I的长度相等,所述砌块本体I的上表面覆盖有棉麻织网,减少所述表层植物生长基质5与活性炭4的损失和保持基质中的水分。所述环形槽3包括沿砌块本体长度方向的前凹槽8与后凹槽9和沿宽度方向的左凹槽10与右凹槽11,所述前凹槽8与后凹槽9的槽底为水平结构,所述左凹槽10与右凹槽11的槽底为坡形,坡度与砌块本体I的底面坡度相同,所述第二凹槽2的槽底也为坡形,坡度与砌块本体I的底面坡度相同,其靠近前凹槽8 —侧的深度与前凹槽8的深度相同,靠近后凹槽9 一侧的深度与后凹槽9的深度相同。所述砌块本体I用多孔透水材料制成,当遇到降雨或洪水时,槽内的多余的水可以迅速排出,保证植物的生长和活性炭4的吸附性能,当遇到干旱缺水时,周边土壤水分可以通过孔隙补给槽内基质,保证植物生长需要。所述砌块本体I底部有锯齿状突起7,使所述砌块本体I能够稳固的堆砌在岸坡上,防止砌块沿岸坡下滑,所述砌块本体I顶部水平,构成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侧壁的砌体厚度相同,能够满足砌块移动堆砌的强度要求即可,不宜过厚,占用过多体积。所述第二凹槽2内填充的植物生长基质5由土壤、肥料、保水剂和植物种子构成,种子可通过喷播、混播和插播的方式植入所述第二内槽2,植物可以选取有吸附污染物效果好的湿地植物,比如芦苇,灯芯草等。所述环形槽3内填充所述吸附性活性炭4,所述活性炭4超过使用周期后,可以从砌块顶部取出,换取新鲜活性炭,使砌块能够继续吸附污染物质,所述棉麻织网为一次性使用。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可以沿岸坡堆砌放置,左右并排放置,上下紧邻,铺设一段距离后可以留有人行空间,以方便喷播种子和活性炭的更新。图7为一种堆砌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广泛适用于河道、湖泊和水库等水体岸坡,尤其是城市河段,能够改善景观效果,保持岸坡水陆生态系统平衡,减少陆上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 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1.一种吸附型生态护坡砌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孔透水材料构成的砌块本体,所述砌块本体的底面沿其宽度方向呈坡面结构,其上表面开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上表面开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与凸块之间的间隔空间填充有活性炭,所述第二凹槽内填充有植物生长基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型生态护坡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本体的上表面和凸块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型生态护坡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与凸块之间的间隔空间呈环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型生态护坡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与砌块本体的底面之间开有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型生态护坡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本体的底部沿其坡度方向设有使其能够稳固的堆砌在岸坡上,防止其沿岸坡下滑的锯齿状突起,所述锯齿状突起的长度与砌块本体的长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型生态护坡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壁厚与第二凹槽的壁厚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型生态护坡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本体的上表面覆盖有棉麻织网或草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附型生态护坡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包括沿砌块本体长度方向的前凹槽与后凹槽和沿宽度方向的左凹槽与右凹槽,所述前凹槽与后凹槽的槽底为水平结构,所述左凹槽与右凹槽的槽底为坡形,坡度与砌块本体的底面坡度相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也为坡形,坡度与砌块本体的底面坡度相同,其靠近前凹槽一侧的深度与前凹槽 的深度相同,靠近后凹槽一侧的深度与后凹槽的深度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吸附型生态护坡砌块,包括由多孔透水材料构成的砌块本体,所述砌块本体的底面沿其宽度方向呈坡面结构,其上表面开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上表面开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与凸块之间的间隔空间填充有活性炭,所述第二凹槽内填充有植物生长基质;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在河流,湖泊、水库岸坡等场所,内槽栽培植物,外槽填充吸附性活性炭,即能美化水体岸坡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增强水体生态和陆地的联系,又能吸附被雨水携带的陆上污染物,减少污染物进入河道水体,从而达到保护水体环境的目的。
文档编号E02B3/14GK203096694SQ20132008933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7日
发明者李一平, 唐春燕, 赵坤, 王莹, 滑磊, 郝文彬, 杜薇, 陈平, 王静雨, 万榆, 邱利, 薛偲琦, 卫朴, 栾号 申请人:河海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