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手动管道疏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管道疏通器。
背景技术:
管道疏通器是用来清理疏通下水道的工具,现有技术中的疏通器对于疏通马桶非常不方便,操作起来比较费劲,而且手容易接触粪便,不卫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动管道疏通器,结构简单,使用和携带方便,手不会接触粪便,清洁卫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手动管道疏通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把手和导管,所述壳体内转动安装有旋转鼓,所述旋转鼓上设有鼓轴,所述鼓轴伸出所述把手,所述鼓轴的伸出端安装有第一旋转手柄,所述旋转鼓内转动安装有鼓芯,所述鼓芯的鼓芯轴与所述鼓轴垂直设置,所述鼓芯轴的一端部安装有第二旋转手柄,所述第二旋转手柄为折叠式结构,所述第二旋转手柄折叠后卡住所述旋转鼓以锁定弹簧的长度,所述鼓芯上缠绕设有用于疏通管道的弹簧,所述弹簧经所述导管伸出所述壳体外部。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有挂环。优选的,所述弹簧为钢丝簧。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由于手动管道疏通器的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把手 和导管,壳体内转动安装有旋转鼓,旋转鼓上设有鼓轴,鼓轴的伸出端安装有第一旋转手柄,旋转鼓内转动安装有鼓芯,鼓芯轴的一端部安装有第二旋转手柄,第二旋转手柄为折叠式结构,第二旋转手柄折叠后卡住壳体以锁定弹簧的长度,鼓芯上缠绕设有用于疏通管道的弹簧,弹簧经导管伸出壳体外部,使用时,一手握把手,一手转动第二旋转手柄,使弹簧伸出导管,然后折叠第二旋转手柄卡住旋转鼓以锁定弹簧的长度,插入管道中,如遇阻力摇动第一旋转手柄使旋转鼓旋转带动弹簧旋转克服阻力,从而达到疏通管道排除异物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和携带方便,手不会接触粪便,清洁卫生,可广泛应用于超市、酒店、食堂、家庭的下水道及抽水马桶的疏通。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壳体;2、把手;3、导管;4、旋转鼓;5、鼓轴;6、第一旋转手柄;7、鼓芯;8、
第二旋转手柄;9、钢丝簧;10、挂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0011]如图1所示,手动管道疏通器,包括壳体1,壳体I的两端分别设有把手2和导管3,壳体I内转动安装有旋转鼓4,旋转鼓4上设有鼓轴5,鼓轴5伸出把手2,鼓轴5的伸出端安装有第一旋转手柄6,旋转鼓4内转动安装有鼓芯7,鼓芯7的鼓芯轴与鼓轴5垂直设置,鼓芯轴的一端部安装有第二旋转手柄8,第二旋转手柄8为折叠式结构,第二旋转手柄8折叠后卡住旋转鼓4以锁定弹簧的长度,鼓芯7上缠绕设有用于疏通管道的弹簧,弹簧经导管3伸出壳体I外部。本实施例中,弹簧为钢丝簧9。为了便于放置,壳体I上设有挂环10。其工作过程如下:使用时,一手握把手2, —手转动第二旋转手柄8,使钢丝簧9伸出导管3,然后折叠第二旋转手柄8卡住壳体I以锁定钢丝簧9的长度,插入管道中,如遇阻力摇动第一旋转手柄6使旋转鼓4旋转带动钢丝簧9旋转克服阻力,从而达到疏通管道排除异物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和携带方便,手不会接触粪便,清洁卫生,可广泛应用于超市、酒店、食堂、家庭的下水道及抽水马桶的疏通。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 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手动管道疏通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把手和导管,所述壳体内转动安装有旋转鼓,所述旋转鼓上设有鼓轴,所述鼓轴伸出所述把手,所述鼓轴的伸出端安装有第一旋转手柄,所述旋转鼓内转动安装有鼓芯,所述鼓芯的鼓芯轴与所述鼓轴垂直设置,所述鼓芯轴的一端部安装有第二旋转手柄,所述第二旋转手柄为折叠式结构,所述第二旋转手柄折叠后卡住所述旋转鼓以锁定拉伸弹簧的长度,所述鼓芯上缠绕设有用于疏通管道的弹簧,所述弹簧经所述导管伸出所述壳体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管道疏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挂环。
3.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手动管道疏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为钢丝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动管道疏通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把手和导管,所述壳体内转动安装有旋转鼓,所述旋转鼓上设有鼓轴,所述鼓轴伸出所述把手,所述鼓轴的伸出端安装有第一旋转手柄,所述旋转鼓内转动安装有鼓芯,所述鼓芯的鼓芯轴与所述鼓轴垂直设置,所述鼓芯轴的一端部安装有第二旋转手柄,所述第二旋转手柄为折叠式结构,所述第二旋转手柄折叠后卡住所述旋转鼓以锁定弹簧的长度,所述鼓芯上缠绕设有用于疏通管道的弹簧,所述弹簧经所述导管伸出所述壳体外部。该手动管道疏通器,结构简单,使用和携带方便,手不会接触粪便,清洁卫生。
文档编号E03C1/302GK203113466SQ20132012112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8日
发明者花有惠 申请人:花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