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滨水地段建筑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滨水地段的建筑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滨水地段建筑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中的滨水地段通常会形成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滨水开敞空间,同时,依照国内现有的城市建设情况,滨水地段的侧边通常都会建有大规模的建筑群。其中,由于现行的相应建筑标准及环境标准均没有明确做出滨水地段的公共开敞空间的日照要求,因此建筑与退岸线之间的距离控制普遍存在不足,致使滨水地段的开敞空间日照时间缺乏保障,无法保证市民活动的舒适度,不利于环境资源的充分使用,也无法充分发挥滨水地段休闲益民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滨水地段建筑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滨水地段建筑控制系统,包括河道,所述河道侧边设有建筑群,所述建筑群和河道之间依次设置有建筑用区间和绿地。其中,建筑群在建筑用区间(绿地计算界限外用地)和绿地上的投影宽度范围不超过绿地宽度的三分之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建筑控制系统,充分考虑了现有滨水地段的情况,通过合理安排布局,充分保障了滨水地段的公共空间的日照时间,有效利用了环境资源,对提升市镇人口的生活品质和身体健康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为可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滨水地段建筑控制系统,包括河道4,所述河道4侧边设有建筑群1,所述建筑群I和河道4之间依次设置有建筑用区间2和绿地3。其中,对建筑群I的最高点要求为,建筑群I在建筑用区间2和绿地3上的投影宽度范围不超过绿地3宽度的三分之二。实际当中,建筑群I在建筑用区间2和绿地3上的投影宽度范围即建筑群I的日照阴影线宽度范围设为L ;建筑群I的高度设为H ;绿地3的宽度设为D。同时,在标准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滨水开敞空间宽度设为d。本实用新·型实施于不同的场合时,上述各项数值应始终满足d> = 1/3D的标准。
权利要求1.滨水地段建筑控制系统,包括河道(4),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4)侧边设有建筑群Cl);所述建筑群(I)和河道(4)之间依次设置有建筑用区间(2)和绿地(3);其中,建筑群(I)在建筑用区间 (2)和绿地(3)上的投影宽度范围不超过绿地(3)宽度的三分之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滨水地段建筑控制系统,包括河道,所述河道侧边设有建筑群,所述建筑群和河道之间依次设置有建筑用区间和绿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建筑控制系统,充分考虑了现有滨水地段的情况,通过合理安排布局,充分保障了滨水地段的公共空间的日照时间,有效利用了环境资源,对提升市镇人口的生活品质和身体健康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文档编号E02B3/00GK203129081SQ20132013605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2日
发明者龚斌, 庄洁 申请人: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