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流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3916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流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流净化系统,包括设置于河道上的泄洪闸门,以及设置于所述泄洪闸门与河岸之间的过滤堤坝,所述过滤堤坝一端位于所述泄洪闸门处,另一端位于所述泄洪闸门下游的河岸处,适于在河岸与所述过滤堤坝之间形成清理区,所述过滤堤坝由滤水材料制成的砌块砌成,其高于河流的常水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流净化系统,可对河水进行有效的净化、改善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且滤除物清理方便、结构稳定、后期维护操作简单、雨季时不影响泄洪。
【专利说明】一种河流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流净化系统,属于水利工程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污染问题的不断升级,目前,河流、湖泊等水域的水质净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常用的水质净化系统主要包括建造生物曝气滤池以及建造人工湿地两种手段。其中,曝气滤池需要长期开启泵站,其能耗高,电费占运行费用的50%以上,运行中需要专门人员维护,能源消耗、人力消耗较大,并且在雨季时还影响泄洪。人工湿地的虽然投入成本较低,但是其占地面积大,河道上游没有位置建造人工湿地,通常在河道下游才可以建造,无法源头上改善河道水质。同时,人工湿地运行效果受季节性影响较大。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202509444U公开了一种流动的浑水河道改变成清水河道的结构,包括由防洪过滤堤围成的浑水河道,并在所述防洪过滤堤的外侧设置有清水沟,所述浑水河道的水流输出端设置有清水河道,所述清水河道与所述浑水河道连通,并且所述浑水河道和所述清水河道通过翻板闸门坝隔开,所述清水沟与所述清水河道连通。其净化过程为:浑水河道的浑水由于翻板闸门坝的阻挡,只能通过防洪过滤堤的过滤,净化后流入防洪过滤堤外侧的清水沟,进而流入与清水沟连通的清水河道。
[0004]上述结构,通过物理过滤对河水进行了有效的净化,改善了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避免了采用生物曝气滤池以及建造人工湿地的方法带来的缺陷,后期维护简单,占用面积小,雨季时可开闸泄洪,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1)位于翻板闸门一侧的洪水河道经一段时间的过滤后需要清理,而需清理的部分位于河道的中间,不利于清理工作的进行;2)为保证防洪过滤堤以及翻版闸门坝的稳固,上述结构需要具有较大的过滤面积来保证河道内的水顺利流动。而这需要通过延长防洪过滤堤的设置长度实现,这不仅增加了防洪过滤堤的成本,也使沿着防洪过滤堤的需定期清理的洪水河道面积增大,耗费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河流的物理过滤净化结构过滤出的滤除物不易清理,清理工作繁重,进而提供一种便于清理滤除物、结构稳定的河流净化系统。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河流净化系统包括设置于河道上的泄洪闸门,以及设置于所述泄洪闸门与河岸之间的过滤堤坝,所述过滤堤坝一端位于所述泄洪闸门处,另一端位于所述泄洪闸门下游的河岸处,适于在河岸与所述过滤堤坝之间形成清理区,所述过滤堤坝由滤水材料制成的砌块砌成,其高于河流的常水位。
[0007]所述泄洪闸门垂直于河水流向方向地设置于河道中央,所述过滤堤坝分设于所述泄洪闸门两侧。
[0008]所述泄洪闸门两侧延长线上还分别设有垂直于河岸的横截堤坝,所述横截堤坝的高度设为低于河流的常水位。
[0009]所述过滤堤坝的形状并不唯一,只要实现将所述泄洪闸门与所述泄洪闸门下游的河岸处连接即可,由此形成的所述清理区也可随之形成不同形状的截面。所述清理区的截面为矩形,其中,组成所述清理区的所述过滤堤坝分为河道平行段与河道垂直段;所述河道平行段与所述泄洪闸门的端部连接且平行于河道方向,所述河道垂直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河道平行段的端部和河岸连接。另一种设计方式,所述清理区的截面为三角形,其中,组成所述清理区的所述过滤堤坝为直线型,其一端与所述泄洪闸门连接,另一端与下游的所述河岸连接。
[0010]所述过滤堤坝设置为折线状。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堤坝设置为“弓”字型折线状。
[0012]所述过滤堤坝由透水砖砌成。
[0013]所述过滤堤坝包括两层透水砖以及设置于所述透水砖之间的生物滤料,所述生物滤料为火山岩或者猛砂。
[0014]所述透水砖包括骨料颗粒层和包覆骨料颗粒的粘结层,组成所述骨料颗粒层的所述骨料颗粒的粒径为0.2-0.45_。其中,所述骨料颗粒为石英砂、矿渣、陶粒或玻璃微珠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
[00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河流净化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0016](I)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河流净化系统,将所述过滤堤坝设置为一端位于所述泄洪闸门处,另一端位于所述泄洪闸门下游的河岸处,在河岸与所述过滤堤坝之间形成了清理区。河水由上游流至所述泄洪闸门处,被所述泄洪闸门阻挡,流至所述过滤堤坝与河岸形成的清理区中,经所述过滤堤坝过滤后的清水进入河道下游,滤除物则被拦截于清理区中。所述清理区位于河岸边,避免了需要清理河道中间部位,清理工作不易进行的问题,工作人员只需对河岸边的所述清理区内的滤除物定期进行清理即可,大大方便了清理工作;
[0017](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河流净化系统,所述泄洪闸门两侧延长线上还分别设有垂直于河岸的横截堤坝,雨季时,打开所述泄洪闸门泄洪时,设置的所述横截堤坝可阻挡一定的水流对所述过滤堤坝的冲击,起到缓冲作用,保护所述过滤堤坝;
[0018](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河流净化系统,所述过滤堤坝设置为折线状。这样设置可增大所述过滤堤坝的过滤面积,使单位长度上的过滤效率增加,避免了为适应河水流速、需设置较长的过滤堤坝进而保证足够的过滤面积,由此造成的过滤堤坝建造成本增大、需定期清理的河道面积增大的问题。将需定期清理的河道集中在较小的范围内,简化了定期清理工作。与此同时,折线状的所述过滤堤坝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增强了所述过滤堤坝的稳定性;
[0019](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河流净化系统中,组成所述过滤堤坝的透水砖由粒径为
0.2-0.45mm的骨料颗粒以及包覆在所述骨料颗粒上的亲水性粘结剂粘结而成。由于骨料颗粒的粒径较小,其形成的透水孔的孔径远小于水中颗粒物,颗粒物被截留在外面,使得到的透水砖不易堵塞,并且透水效果、透水速率快。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1]图1是实施例1的河流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所述过滤堤坝的局部示意图;
[0023]图3是实施例2的河流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泄洪闸门、2-过滤堤坝、21-河道平行段、22-河道垂直段、3-清理区、4-横截堤坝。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将结合附图,使用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阐述。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河流净化系统,包括设置于河道上的泄洪闸门1,以及设置于所述泄洪闸门I与河岸之间的过滤堤坝2,所述过滤堤坝2 —端位于所述泄洪闸门I处,另一端位于所述泄洪闸门I下游的河岸处,适于在河岸与所述过滤堤坝2之间形成清理区3,所述过滤堤坝2由滤水材料制成的砌块砌成,其高于河流的常水位。
[0028]其中,所述泄洪闸门I的位置并不唯一,可设置于河道上的任意位置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优选的设计方式,所述泄洪闸门I垂直于河水流向方向地设置于河道中央,所述过滤堤坝2分设于所述泄洪闸门I两侧。
[0029]为保证所述过滤堤坝2在雨季时的稳定性,所述泄洪闸门I两侧延长线上还分别设有垂直于河岸的横截堤坝4,所述横截堤坝4的高度设为低于河流的常水位。雨季打开所述泄洪闸门I泄洪时,设置的所述横截堤坝4可阻挡一定的水流对所述过滤堤坝2的冲击,起到缓冲作用。
[003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过滤堤坝2的形状并不唯一,只要实现将所述泄洪闸门I与所述泄洪闸门I下游的河岸处连接即可,由此形成的所述清理区3也可随之形成不同形状的截面。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所述清理区3的截面为矩形,其中,组成所述清理区3的所述过滤堤坝2分为河道平行段21与河道垂直段22 ;所述河道平行段21与所述泄洪闸门I的端部连接且平行于河道方向,所述河道垂直段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河道平行段21的端部和河岸连接。
[0031]为增大所述过滤堤坝2的单位长度的过滤效率、增大过滤面积,如图2所示,所述过滤堤坝2设置为折线状。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堤坝2设置为“弓”字型折线状。当然,上述折线状还可做其他变换,包括但不限于“弓”字型折线状。
[0032]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来说,所述过滤堤坝2的材质以及内部结构并不唯一,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所述过滤堤坝2由透水砖砌成。当然,所述过滤堤坝2还可设置为包括两层透水砖以及设置于所述透水砖之间的生物滤料,其过滤效果更好。其中,所述生物滤料可选用火山岩或者锰砂。同样的,所述透水砖的材质以及内部结构也不唯一,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所述透水砖包括骨料颗粒层和包覆骨料颗粒的粘结层,组成所述骨料颗粒层的所述骨料颗粒的粒径优选为
0.2-0.45mm,所述骨料颗粒包括但不限于石英砂、矿渣、陶粒或玻璃微珠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本实施例中,选用粒径为0.3mm的石英砂作为骨料颗粒。
[0033]实施例2[0034]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清理区3的截面为三角形,以取代实施例1中的将所述清理区3的截面设置为矩形,其中,组成所述清理区3的所述过滤堤坝2为直线型,其一端与所述泄洪闸门I连接,另一端与下游的所述河岸连接。
[0035]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河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河道上的泄洪闸门(1),以及设置于所述泄洪闸门(I)与河岸之间的过滤堤坝(2 ),所述过滤堤坝(2 ) 一端位于所述泄洪闸门(I)处,另一端位于所述泄洪闸门(I)下游的河岸处,适于在河岸与所述过滤堤坝(2)之间形成清理区(3),所述过滤堤坝(2)由滤水材料制成的砌块砌成,其高于河流的常水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洪闸门(I)垂直于河水流向方向地设置于河道中央,所述过滤堤坝(2)分设于所述泄洪闸门(I)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河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洪闸门(I)两侧延长线上还分别设有垂直于河岸的横截堤坝(4),所述横截堤坝(4)的高度设为低于河流的常水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区(3)的截面为矩形,其中,组成所述清理区(3)的所述过滤堤坝(2)分为河道平行段(21)与河道垂直段(22);所述河道平行段(21)与所述泄洪闸门(I)的端部连接且平行于河道方向,所述河道垂直段(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河道平行段(21)的端部和河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区的(3)截面为三角形,其中,组成所述清理区(3)的所述过滤堤坝(2)为直线型,其一端与所述泄洪闸门(I)连接,另一端与下游的所述河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堤坝(2)设置为折线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堤坝(2)设置为“弓”字型折线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堤坝(2)由透水砖砌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堤坝(2)包括两层透水砖以及设置于所述透水砖之间的生物滤料,所述生物滤料为火山岩或者锰砂。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河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包括骨料颗粒层和包覆骨料颗粒的粘结层,组成所述骨料颗粒层的所述骨料颗粒的粒径为0.2-0.45mm。
【文档编号】E02B3/10GK203452038SQ201320370726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6日
【发明者】秦升益, 陈梅娟 申请人: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