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渗透式雨水过滤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5236阅读:2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渗透式雨水过滤井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渗透式雨水过滤井,包括井盖、井体和底座,是一种综合性的雨水渗透装置。在井体上设置有雨水进水管、出水管,进水管要低于出水管;底座上设置渗透孔和自动过滤装置,该自动过滤装置包括截污挂篮、滤水格栅,滤水格栅将井底座分为两个区域。井底座开孔,开孔率为1%~2%。渗透井埋入地下时,井底座开孔区域周围填充碎石、土工布及沙过滤层,碎石填充物孔隙率约为30%。降雨时,雨水从进水管进入本渗透式雨水过滤井中,随雨水流入的固体杂质首先被截留在井内的截污挂篮和滤水格栅上,一部分雨水通过渗透井底座的小孔进入碎石过滤层,渗入到土壤中,多余的雨水则从出水管流出到下一个渗透井中。
【专利说明】一种渗透式雨水过滤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渗透式雨水过滤井。
【背景技术】
[0002]雨水作为非传统水源在城市中的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现今,城市中的土地大量地被硬化不透水材料覆盖,降雨只能够通过雨水排水系统排出,雨水作为一种资源却被白白流走。降落在地表的雨水,若直接排放,一定会增加城市雨水径流,增大市政管网的排水压力,采用渗透设施能够反补地下水,将一部分降雨补充到土壤中,来不及渗透的雨水再排入市政管网中,有效地缓解市政排水的压力。
[0003]同时,在城市中,由于原本洁净的天然降雨受到道路、广场、屋面甚至空气浮尘的影响,使其富含大量杂质和污染物,致使前期水质较差。这样的水质不不仅影响雨水收集储存,还容易造成雨水渗透设施的堵塞,影响渗透设施的正常运作。因此,一种具有过滤截污及沉砂功能的渗透式雨水井成为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收集的雨水渗透进土壤中,并且具有过滤截污及沉砂功能的渗透式雨水过滤井。
[0005]所述渗透式雨水过滤井,包括井盖1、井体2以及井底座3 ;所述井体2两侧分别设置有雨水进水管6以及出水管7,所述进水管6与井体2的连接位置高度低于所述出水管7 ;所述井底座3周围设置有渗透孔8,内部设置有自动过滤装置,所述自动过滤装置包括截污挂篮12以及滤水格栅10,所述滤水格栅10设置在井底座中部,将井底座3分为两个区域,所述截污挂篮12设置在所述滤水格栅10靠近进水管6的一侧,所述井底座埋入地下时,底座周围设置有渗透层。
[0006]做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渗透层为包括碎石以及粗砂,所述碎石与粗砂之间铺设透水的土工布。
[0007]所述碎石以及粗砂的厚度均为100 mm,碎石层孔隙率约为30%,碎石层与土工布包覆范围自井底座沿平衡井筒壁向上延伸至进水管底。
[0008]所述井底座侧壁与底部设置有渗透孔所述渗透孔开孔直径为8?10 mm,开孔率为
1%?2%。
[0009]所述井底座壁上以及井体上设置垂直带以及环形带,垂直带与环形带具有加强井体承压强度和加固井体的作用。
[0010]所述井底座壁上设置有14条垂直带和8条环形带,两条带之间的距离均为100mm,所述井体上设置14条垂直带。
[0011]所述滤水格栅为长方形网状结构,格栅间距为10 mm,栅格网四周围一圈不锈钢支柱。
[0012]所述井底座内壁上设置有滤水格栅固定槽,所述滤水格栅插放在该固定槽上,所述滤水格栅外框顶部有一铁圈,铁圈上连接一铁链,铁链另一端挂于井体顶部一挂钩上,清理时通过铁链将滤水格栅拉出来。
[0013]所述滤水格栅前焊接上一个截污挂篮,挂篮上格栅间距为5 mm,截污挂篮底部有一连接在井壁的支撑条,能够有效承载截污挂篮,以防挂篮过载损坏。
[0014]所述井体以及井底座之间采用承插式连接,并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0015]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渗透式雨水过滤井既能够实现普通雨水渗透井功能的同时为雨水渗透井提供了雨水过滤的功能,这种装置不但可以减少后续雨水管网内雨水的含砂量,降低后续雨水渗透井的堵塞可能,提高渗透进入土壤的雨水的洁净度,降低雨水渗透管网后续的维修成本,本实用新型设计原理简单,施工方便,既能实现雨水初期截污,净化水质,又能实现雨水的渗透,涵养地下水源。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渗透式雨水过滤井的外观立面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渗透式雨水过滤井的底座平面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渗透式雨水过滤井的剖面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渗透式雨水过滤井的另一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参见图1,图2,图3,图4,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渗透式雨水过滤井,包括井盖1、井体2及井底座3。井体上设置有进水管6和出水管7,进水管6应低于出水管7。井底座3开孔8,孔8的直径约为8-10 mm, 0底座内壁上装设有两条对称的固定槽9,固定槽9用于固定滤水格栅10,滤水格栅10采用间距为10 mm的细格栅,四周以铁框固定,铁框对角以同样的铁条做支撑架11,滤水格栅前挂有截污挂篮12,格栅的铁框上设置一个直径约50 mm的铁圈13,铁圈13上连接有细铁链14,铁链14的另一端挂于井体顶部的小勾上。井底座内部一定高度上设置一横向支撑16。井体及底座外壁均布置间距为100mm的垂直带和环形带17。
[0023]井体与井底座之间采用承插连接,将橡胶密封圈15装在井体2下部,然后井体2直接承插井底座3。
[0024]渗透式雨水过滤井埋于地下,井底座坐落于碎石层4和粗砂组成的垫层上,在碎石层4和粗砂之间铺设透水的土工布5,碎石层4与土工布5包覆范围自井底座3沿平衡井筒壁向上延伸至进水管2底。
[0025]降雨时,建筑上的雨水管收集到的雨水经立管下来通过原水进水管6进入到井底座3,滤水格栅10将井分为两个区域,雨水首先在原水进水管6 —侧进行过滤处理,体积较大的固体物质进入井后掉入截污挂篮12内或者悬挂于滤水格栅10上。经过滤水格栅的过滤后,雨水在井底座中停留,并通过底座侧壁和底部的小孔8渗透到碎石层4,再经过透水土工布5进入到粗砂层和土壤中。当水量增大,井中水渗透不及时,井中水位上升,多余雨水自出水管7流入下一个渗透雨水井中。
[00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渗透式雨水过滤井既能够实现普通雨水渗透井功能的同时为雨水渗透井提供了雨水过滤的功能,这种装置不但可以减少后续雨水管网内雨水的含砂量,降低后续雨水渗透井的堵塞可能,提高渗透进入土壤的雨水的洁净度,降低雨水渗透管网后续的维修成本,本实用新型设计原理简单,施工方便,既能实现雨水初期截污,净化水质,又能实现雨水的渗透,涵养地下水源。
[0027]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截污挂篮12焊接在铁框的支撑架11上,将滤水格栅10和截污挂篮12组成一个整体,并采用固定槽9来固定滤水格栅10,不但将井分成两个区域,保证雨水过滤的质量,而且可将滤水格栅10和截污挂篮12通过铁框上的铁圈13和链条14提起来,使整个装置更加灵活和便于清理维修。
[0028]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渗透式雨水过滤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盖(I)、井体(2)以及井底座(3);所述井体(2)两侧分别设置有雨水进水管(6)以及出水管(7),所述进水管(6)与井体(2)的连接位置高度低于所述出水管(7);所述井底座(3)周围设置有渗透孔(8),内部设置有自动过滤装置,所述自动过滤装置包括截污挂篮(12)以及滤水格栅(10),所述滤水格栅(10)设置在井底座中部,将井底座(3)分为两个区域,所述截污挂篮(12)设置在所述滤水格栅(10)靠近进水管(6)的一侧,所述井底座埋入地下时,底座周围设置有渗透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透式雨水过滤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层为包括碎石以及粗砂,所述碎石与粗砂之间铺设透水的土工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渗透式雨水过滤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以及粗砂的厚度均为100 mm,碎石层孔隙率约为30%,碎石层与土工布包覆范围自井底座沿平衡井筒壁向上延伸至进水管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透式雨水过滤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底座侧壁与底部设置有渗透孔(8)所述渗透孔(8)开孔直径为8?10 mm,开孔率为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透式雨水过滤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底座(3)壁上以及井体(2)上设置垂直带以及环形带(17),垂直带与环形带具有加强井体承压强度和加固井体的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渗透式雨水过滤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底座(3)壁上设置有14条垂直带和8条环形带,两条带之间的距离均为100 mm,所述井体上设置14条垂直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透式雨水过滤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格栅(10)为长方形网状结构,格栅间距为10 mm,栅格网四周围一圈不锈钢支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渗透式雨水过滤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底座内壁上设置有滤水格栅固定槽,所述滤水格栅插放在该固定槽上,所述滤水格栅外框顶部有一铁圈,铁圈上连接一铁链,铁链另一端挂于井体顶部一挂钩上,清理时通过铁链将滤水格栅拉出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渗透式雨水过滤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格栅前焊接上一个截污挂篮,挂篮上格栅间距为5 mm,截污挂篮底部有一连接在井壁的支撑条,能够有效承载截污挂篮,以防挂篮过载损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透式雨水过滤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2)以及井底座(3)之间采用承插式连接,并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文档编号】E03F5/14GK203546888SQ201320642943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7日
【发明者】佘惠雯, 张新 申请人:广东圣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