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蓄能式自动闸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蓄能式自动闸门,包括可旋转空心门体和缓冲机构,所述可旋转空心门体由上下两个互不连通的腔室组成,上腔室和下腔室垂直呈L型,在可旋转空心门体中部设置有转轴,可旋转空心门体可围绕转轴转动,所述缓冲机构由机械弹簧和气弹簧组成,机械弹簧和气弹簧一端固定在可旋转空心门体上,另一端与固定平台上的安装架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可以有效减少闸门建造和维护的费用,不需要耗费电网中的电能,节约能源,经济性好,通过向可旋转空心门体的两个腔室中交替注、排水,在闸门重力和水流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实现闸门的自动启闭。
【专利说明】—种用于水利工程的蓄能式自动闸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利工程中用的闸门,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水的重力势能实现启闭的翻转式闸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外大部分水利枢纽的工作闸门,上到水坝的大中型闸门,下至农业灌溉引水排灌的小型闸门,在启闭时所需要的动力巨大。闸门启闭时所需考虑的阻力不仅有水压力,还有闸门自身的重力等。而闸门完全依赖闸门启闭装置提供动力,这样不仅需要大型电机和复杂的传动系统作为动力支撑,还需要可靠的电力传输保障其电源供给,建设和维护成本都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蓄能式自动闸门,在启闭时减轻闸门自身的重力,将上下游的落差水疏导入闸门的空心腔室,通过传动装置实现重力势能和机械能间的相互转化,上下游落差水的重力势能提供闸门启闭所需的能量,可以减少建设和运行费用支出。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蓄能式自动闸门,包括可旋转空心门体和缓冲机构,所述可旋转空心门体由上下两个互不连通的腔室组成,上腔室和下腔室垂直呈L型,上、下腔室均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在可旋转空心门体中部设置有转轴,可旋转空心门体可围绕转轴转动。
[0006]所述缓冲机构由机械弹簧和气弹簧组成,机械弹簧和气弹簧一端固定在可旋转空心门体上,另一端与固定平台上的安装架连接。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8]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可以有效减少闸门建造和维护的费用,不需要耗费电网中的电能,节约能源,经济性好,通过向可旋转空心门体的两个腔室中交替注、排水。在闸门重力和水流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实现闸门的自动启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机械弹簧;2—气弹簧;3—上腔室进水口 ;4—上腔室排水口 ;5—插销装置;6-转轴;7—下腔室;8—上腔室;9—水流通道;10_安装架;11_固定平台;12—下腔室进水口 ; 13—下腔室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0012]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蓄能式自动闸门,包括可旋转空心门体和缓冲机构,所述可旋转空心门体由上下两个互不连通的腔室组成,上腔室8和下腔室7垂直呈L型,在可旋转空心门体中部设置有转轴6,可旋转空心门体可围绕转轴6转动,上腔室8设有上腔室进水口 3和上腔室排水口 4,下腔室7上设有下腔室进水口 12和下腔室排水口 13。
[0013]所述缓冲机构由机械弹簧I和气弹簧2组成,机械弹簧I和气弹簧2 —端固定在可旋转空心门体上,另一端与固定平台11上的安装架10连接。
[0014]机械弹簧I和气弹簧2组合形成的合力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了闸门对门墩的冲击,对整个装置提供缓冲保护作用。有助于可旋转空心门体通过惯性平衡点。
[0015]开启过程:首先打开下腔室排水口 13,将下腔室7内的水排入水流通道9;然后,打开上腔室进水口 3向上腔室8注水;拉动插销装置5解锁;当下腔室7翻转至水平位置时,拉动插销装置5锁定位置。
[0016]关闭过程:首先打开上腔室排水口 4,将上腔室8内的水排入水流通道9 ;然后,打开下腔室进水口 12向下腔室7注水;并拉动插销装置5解锁,当下腔室7翻转至竖直面时,拉动插销装置5锁定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蓄能式自动闸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旋转空心门体和缓冲机构,所述可旋转空心门体由上下两个互不连通的腔室组成,上腔室(8)和下腔室(7)垂直呈L型,上、下腔室均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在可旋转空心门体中部设置有转轴(6),可旋转空心门体可围绕转轴(6)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蓄能式自动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由机械弹簧⑴和气弹簧⑵组成,机械弹簧⑴和气弹簧⑵一端固定在可旋转空心门体上,另一端与固定平台(11)上的安装架(10)连接。
【文档编号】E02B7/46GK203654244SQ201320717441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5日
【发明者】丁冉, 刘家淳, 修翔耀, 何自立 申请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