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式雨水弃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集成式雨水弃流系统,包括雨水弃流池,设置在所述雨水弃流池中的雨水弃流过滤装置,分别与所述雨水弃流过滤装置相连通的雨水进水管、雨水弃流管、雨水出水管、雨水溢流管;室外雨水汇集后通过所述雨水进水管进入所述雨水弃流过滤装置,初期雨水弃流通过所述雨水弃流管排至室外下游雨水管网,弃流结束后雨水通过所述雨水出水管排入室内雨水收集池,雨水收集池满后,通过所述雨水溢流管将雨水自动排至室外下游雨水管网。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雨水弃流系统,结构设计简单,雨水系统安全。
【专利说明】集成式雨水弃流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利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集成式雨水弃流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雨水是一种较丰富的淡水资源,对其加以收集和利用,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现象,特别是干旱缺水地区。善用这一资源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长远的意义。城市雨水通过有效途径回收,作为中水加以利用,可直接节约生活用水资源,缓解城市供水紧张状况。因此,国家大力提倡节能环保,新建绿色建筑,雨水回用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选择。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集成式雨水弃流系统,对雨水资源加以利用,且结构设计简单,雨水收集系统安全。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集成式雨水弃流系统,包括雨水弃流池,设置在所述雨水弃流池中的雨水弃流过滤装置,分别与所述雨水弃流过滤装置相连通的雨水进水管、雨水弃流管、雨水出水管、雨水溢流管;室外雨水汇集后通过所述雨水进水管进入所述雨水弃流过滤装置,初期雨水弃流通过所述雨水弃流管排至室外下游雨水管网,弃流结束后雨水通过所述雨水出水管排入室内雨水收集池,雨水收集池满后,通过所述雨水溢流管将雨水自动排至室外下游雨水管网。
[0006]所述系统还包括检修人孔。
[0007]所述系统还包括排水集水坑。
[0008]在所述雨水弃流管上设置有电动阀,弃流时长根据室外雨水降雨厚度由所述电动阀自动控制。
[0009]所述雨水弃流过滤装置为电动控制。
[0010]所述雨水弃流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0011]本实用新型简化了雨水收集回用设计的弃流设计。雨水系统安全,进水、弃流、溢流、人孔等均设在室外,即使遇到超重现期的特大暴雨也不会危及室内安全。设计施工简单,土建与地下车库其他结构相同,均为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结构主体同时浇筑施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0014]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成式雨水弃流系统,包括雨水弃流池1,设置在雨水弃流池I中的雨水弃流过滤装置2,分别与雨水弃流过滤装置2相连通的雨水进水管3、雨水弃流管4、雨水出水管5、雨水溢流管6。室外雨水汇集后通过雨水进水管3进入雨水弃流过滤装置2。初期雨水弃流通过雨水弃流管4排至室外下游雨水管网。弃流结束后雨水通过雨水出水管5排入室内雨水收集池7。雨水收集池7满后,通过雨水溢流管6将雨水自动排至室外下游雨水管网。
[00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系统的检测和维修,系统还设置了检修人孔8。为了将排出去的水收集,系统还设置了排水集水坑9。在雨水弃流管4上还设置有电动阀10,弃流时长根据室外雨水降雨厚度由电动阀10自动控制。雨水弃流过滤装置2为电动控制。雨水弃流池I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0016]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权利要求】
1.一种集成式雨水弃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弃流池,设置在所述雨水弃流池中的雨水弃流过滤装置,分别与所述雨水弃流过滤装置相连通的雨水进水管、雨水弃流管、雨水出水管、雨水溢流管;室外雨水汇集后通过所述雨水进水管进入所述雨水弃流过滤装置,初期雨水弃流通过所述雨水弃流管排至室外下游雨水管网,弃流结束后雨水通过所述雨水出水管排入室内雨水收集池,雨水收集池满后,通过所述雨水溢流管将雨水自动排至室外下游雨水管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雨水弃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检修人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雨水弃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排水集水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雨水弃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雨水弃流管上设置有电动阀,弃流时长根据室外雨水降雨厚度由所述电动阀自动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雨水弃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弃流过滤装置为电动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雨水弃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弃流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文档编号】E03F5/10GK203654439SQ201320876605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7日
【发明者】章霞芳 申请人:上海联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