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天然主、支流河道交汇处的透水耐冲分流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553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适于天然主、支流河道交汇处的透水耐冲分流坝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天然主、支流河道交汇处的透水耐冲分流坝,包括沿所述支流河道趋势线设置在主、支流河道交汇处相对两岸之间的坝体;所述坝体由沿纵向设置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的中间坝体段和沿纵向衔接在所述中间坝体段左、右两侧的左岸坝体段和右岸坝体段构成;所述中间坝体段为由石块构成的堆石坝结构,所述左岸坝体段和右岸坝体段均为由铅丝石笼构成的石笼坝体结构。本发明采取控导分流结构,在天然主、支流河道交汇处的滩岸边坡之间设置透水耐冲分流坝,改善河流流势,减少河道交汇处的淤积,使河流河势处于有利形态;结构整体性好,抗冲能力强,对地形、地质条件要求不高;采用透水结构,平衡两侧水压力,结构稳定性能好。
【专利说明】适于天然主、支流河道交汇处的透水耐冲分流坝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支流河道入主流河道交汇处的控导分流工程,尤其是涉及适于天然 主、支流河道交汇处的透水耐冲分流坝。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天然主、支流河道交汇处水流紊乱,易淤积,这就给上游河道防洪带来较大的 危害,也给下游河道治理带来困难。一般情况,天然主、支流河道交汇处都采用护岸或护滩 工程,即采用砌石、混凝土、模袋等抗冲材料加固河道交汇处的滩岸边坡,防止水流对滩岸 的冲刷,进而保护交汇处附近的工矿企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达到有限的防洪减灾目 的。这类工程受水流淘刷,易产生滑塌等破坏现象,需要经常加固,同时河势变化后,工程易 脱流,又需要对工程进行上延下续。这类工程属于被动防守型工程,缺乏长期、主动改造河 道的措施,不能有效解决河道交汇处的水流紊乱、淤积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济、耐用的适于天然主、支流河道交汇处的透水耐冲 分流坝。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适于天然主、支流河道交汇处的透水耐冲分流坝,包括沿所述支流河道趋 势线设置在主、支流河道交汇处相对两岸之间的坝体;所述坝体由沿纵向设置的、横截面为 梯形结构的中间坝体段和沿纵向衔接在所述中间坝体段左、右两侧的左岸坝体段和右岸坝 体段构成;所述中间坝体段为由石块构成的堆石坝结构,所述左岸坝体段和右岸坝体段均 为由铅丝石笼构成的石笼坝体结构。
[0005] 所述左岸坝体段和右岸坝体段均由自下而上的多层铅丝石笼构成。
[0006] 本发明优点在于采取控导分流结构,在天然主、支流河道交汇处的滩岸边坡之间 设置透水耐冲分流坝,坝体沿支流河道趋势线设置能主动地调整并稳定支流河道入主河道 流路,避免两河的河流夹角增大、主河道侵蚀支流等不利形态,使相汇的两河平顺行河,改 善河流流势,减少河道交汇处的淤积,使河流河势处于有利形态;从结构来说,结构整体性 好,抗冲能力强,对地形、地质条件要求不高;采用透水结构,平衡两侧水压力,结构稳定性 能好。同时,本发明是对主、支流河道交汇处河道的控导和分流,因此两侧不需要设置坝垛, 且进占施工方便,从而大大缩短了工期;该工程相对于同类传统工程,长度将会大大缩短, 从而使工程投资明显减少。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本发明布置于天然主、支流河道交汇处的示意图。
[0008] 图2是图1的I-Ι向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所述适于天然主、支流河道交汇处的透水耐冲分流坝,包括 沿所述天然支流河道1趋势线2设置在主流河道3与支流河道1交汇处相对两岸之间的坝 体4 ;所述坝体4由沿纵向设置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的中间坝体段5和沿纵向衔接在所述 中间坝体段5左、右两侧的左岸坝体段6和右岸坝体段7构成;所述中间坝体段5为由散抛 石块8构成的堆石坝结构,所述左岸坝体段6和右岸坝体段7均为由铅丝石笼9构成的石 笼坝体结构,所述左岸坝体段6和右岸坝体段7均由自下而上堆放的多层铅丝石笼9构成。
【权利要求】
1. 一种适于天然主、支流河道交汇处的透水耐冲分流坝,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所述支 流河道趋势线设置在主、支流河道交汇处相对两岸之间的坝体;所述坝体由沿纵向设置的、 横截面为梯形结构的中间坝体段和沿纵向衔接在所述中间坝体段左、右两侧的左岸坝体段 和右岸坝体段构成;所述中间坝体段为由石块构成的堆石坝结构,所述左岸坝体段和右岸 坝体段均为由铅丝石笼构成的石笼坝体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于天然主、支流河道交汇处的透水耐冲分流坝,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岸坝体段和右岸坝体段均由自下而上的多层铅丝石笼构成。
【文档编号】E02B3/10GK104099896SQ201410340764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7日
【发明者】庞瑞, 张瑞洵, 王大川, 董海钊, 卢德友, 苏东喜, 张健, 罗涛, 曹伟, 王爱国, 索二峰, 赵宇, 杨巧玲 申请人: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