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灰坝上游贴坡排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9099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灰坝上游贴坡排渗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灰坝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适用于燃煤火力发电厂的水力贮灰坝及干贮灰坝的灰坝上游贴坡排渗结构,在土工网芯两侧分别热合粘贴土工布和土工膜制成贴坡排渗结构;在修坡后的灰坝上游原土边坡铺设底层砂保护层厚度为100mm;在底层砂保护层上铺设贴坡排渗结构,土工膜面向灰坝上游原土边坡侧,土工布面向灰渣侧,在贴坡排渗结构的土工布侧铺设厚度为100mm的上层砂保护层,然后砌筑护坡块石。本实用新型贴坡排渗结构造价仅为35元/m2,减少了约65%工程造价。传统的贴坡排渗体需要与坝体填筑同步进行,施工干扰大,而该实用新型的排渗体结构可在坝体填筑完毕后进行施工,无施工干扰,有效降低了工期。
【专利说明】一种灰坝上游贴坡排渗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灰坝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适用于燃煤火力发电厂的水力贮灰坝及干贮灰坝的灰坝上游贴坡排渗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灰坝(ash dam)是燃煤火力发电厂在山谷灰场中用于忙灰挡水的水工构筑物,多用土石料或灰洛料填筑。上游贴坡排渗结构(drain on dam slope)是铺设在灰坝上游坡面的表面排水设施,防止灰水进入坝体,使坝坡土发生渗透破坏,并能保护灰坝上游边坡不受冲刷。传统的贴坡排渗结构多采用土工织物和块石堆砌组成,对各种材质要求高,石料需石质坚硬、新鲜、无缝化剥落层,并应具有抗风化、浸水后能保持较高强度的特性,土工织物抗拉、抗顶破强度要求高;这种贴坡排渗结构块石厚多达1.0m,并且需要与坝体填筑同时施工,工序多,各工序之间施工干扰大,且易造成土工织物破坏,所以传统贴坡排渗结构存在着经济性差、工期长、排水性不稳定、防渗效果差等缺陷。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要求贮灰场零排放,灰坝多设计为非透水坝型,这就要求灰坝上游应设置排水能力强、防渗效果好且运行稳定可靠的贴坡排渗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排水能力强,防渗效果好且运行稳定可靠的贴坡排渗结构,旨在下排灰坝上游积水,降低坝前沉积灰渣内的浸润线,以提高坝体的稳定性,保证贮灰场的安全。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灰坝上游贴坡排渗结构,在土工网芯两侧分别热合粘贴土工布和土工膜制成贴坡排渗结构;在修坡后的灰坝上游原土边坡铺设底层砂保护层厚度为IOOmm ;在底层砂保护层上铺设贴坡排渗结构,土工膜面向灰坝上游原土边坡侧,土工布面向灰渣侧,在贴坡排渗结构的土工布侧铺设厚度为IOOmm的上层砂保护层,然后砌筑护坡块石。
[0005]进一步地,土工布和土工网芯均采用搭接接头,搭接宽度为100?300mm,土工膜采用焊接接头,焊接宽度为100?150mm。
[0006]进一步地,沿坝坡方向的纵向搭接缝及焊缝排列方向平行于坡度排列。
[0007]进一步地,所述土工网芯是由一条中间的垂直肋条和顶部与底部两条斜置肋条构成的三维立体结构塑料网。
[0008]进一步地,底层砂保护层和上层砂保护层为中砂,含泥量均为O?5%。
[0009]进一步地,土工布采用反滤无纺土工布。
[0010]进一步地,土工膜采用高密度聚乙烯防渗土工膜。
[0011]进一步地,护坡块石的厚度为280?350mm。
[00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排渗体组合了土工布(反滤作用)、土工网芯(排水)和土工膜(防渗),提供完整的“反滤一排水一防渗”功效。砂保护层对土工布和土工膜提供保护作用。
[0013]土工布是一种加强水运动并阻碍土壤运动的土工织物,具有反滤、排水、隔离等多种功能,能有效的排出灰水并截留灰渣颗粒。土工网芯为三维立体结构的塑料网,由一条中间垂直肋条和顶部及底部两条斜置肋条构成,既能承受较大压缩荷载,又能保证良好的导水率。所采用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有效克服基面的不均匀沉降,适合灰渣坝或土石坝坡面,在较低温度下可以使用,使用寿命长达50年。坝前沉积灰渣内的灰水经土工布过滤后,灰水进入到排渗结构,灰渣颗粒截留在土工布前,灰水通过土工网芯下排至上游坝脚的排水系统排出。土工膜则有效地防止灰水进入到坝体内,保证了坝体的安全性,有效的保护了环境。本实用新型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传统的贴坡排渗结构造价大约100元/m2,而该实用新型的贴坡排渗结构造价仅为35元/m2,减少了约65%工程造价。传统的贴坡排渗体需要与坝体填筑同步进行,施工干扰大,而该实用新型的排渗体结构可在坝体填筑完毕后进行施工,无施工干扰,有效降低了工期。提高了排水效果,实验表明,该实用新型的排水率相当于1.0m厚的块石排渗体的排水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灰坝上游贴坡排渗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6]如图1所示,一种灰坝上游贴坡排渗结构,在土工网芯2两侧分别热合粘贴土工布I和土工膜3制成贴坡排渗结构;在修坡后的灰坝上游原土边坡铺设底层砂保护层厚度为IOOmm ;在底层砂保护层4上铺设贴坡排渗结构,土工膜3面向灰坝上游原土边坡侧,土工布I面向灰渣侧,在贴坡排渗结构的土工布侧铺设厚度为IOOmm的上层砂保护层5,然后砌筑护坡块石。土工布I和土工网芯2均采用搭接接头,搭接宽度为100?300_,土工膜3采用焊接接头,相邻土工膜采用焊接机、焊接剂,双缝热合焊接或单缝挤压焊,焊接宽度为IOOmm0沿坝坡方向的纵向搭接缝及焊缝排列方向平行于坡度排列,即沿垂直于坝轴线方向排列。土工膜3与土工网芯2之间采用热合胶粘,土工布I与土工网芯2之间采用热合胶粘。本实施例中土工网芯是由一条中间的垂直肋条和顶部与底部两条斜置肋条构成的三维立体结构塑料网。底层砂保护层4和上层砂保护层5为中砂。土工布采用反滤无纺土工布(500g/m3)。土工膜采用高密度聚乙烯防渗土工膜(GH-2 7000/1.0)。护坡块石的厚度为300mmo
[0017]灰坝上游贴坡排渗结构建造方法,包括的步骤:a、灰坝填筑完毕后上游坡修坡整平山、铺设砂保护层,厚100mm,含泥量4%,渗透系数大于6X10-3cm/s ;c、敷设贴坡排渗结构,土工布、土工网芯搭接连接,土工膜焊接连接,连接长度为100_。d、铺设中砂保护层,厚100mm,含泥量3%,渗透系数大于6X 10_3cm/s ;e、铺设护面块石,厚300mm。
[001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灰坝上游贴坡排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土工网芯两侧分别热合粘贴土工布和土工膜制成贴坡排渗结构;在修坡后的灰坝上游原土边坡铺设底层砂保护层厚度为100mm ;在底层砂保护层上铺设贴坡排渗结构,土工膜面向灰坝上游原土边坡侧,土工布面向灰渣侧,在贴坡排渗结构的土工布侧铺设厚度为100_的上层砂保护层,然后砌筑护坡块石。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坝上游贴坡排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土工布和土工网芯均采用搭接接头,搭接宽度为100?300mm,土工膜采用焊接接头,焊接宽度为100?150mm。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灰坝上游贴坡排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沿坝坡方向的纵向搭接缝及焊缝排列方向平行于坡度排列。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灰坝上游贴坡排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网芯是由一条中间的垂直肋条和顶部与底部两条斜置肋条构成的三维立体结构塑料网。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坝上游贴坡排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底层砂保护层和上层砂保护层为中砂,厚度为100mm,含泥量均为O?5%。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坝上游贴坡排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土工布采用反滤无纺土工布。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坝上游贴坡排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土工膜采用高密度聚乙烯防渗土工膜。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坝上游贴坡排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护坡块石的厚度为280?350mm。
【文档编号】E02B7/02GK203808018SQ201420093869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3日
【发明者】刘树国, 阎寒, 丁文洪, 靳振宇, 施克, 梁可, 刘绍中, 吴克, 谢伟 申请人:辽宁电力勘测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